APP下载

无闻小镇成“闪亮明珠”

2015-01-06

共产党员·上 2014年12期
关键词:镇党委全镇集体经济

昌图县三江口镇距昌图县城100多公里,是辽宁省最北端的乡镇。农村税费改革以来,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按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要求,配班子、选干部、明思路、抓落实、见成效,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初步摆脱了困境。全镇12个行政村村级固定资产累计达3000万元,村集体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有6个,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有4个,基本自给自足的村有2个,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级实力增强。2014年9月,太平山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能人治村,注入村级经济原动力

农村税费改革前,因不切实际的开发性生产、“三提五统”、高息贷款等原因,使村级形成了严重的“债务链”,全镇村均负债100万元以上,部分村成为经济无来源、致富无产业、办公无场所的“三无”村,村级债务成为镇党委最头痛的难题。如何化解村级债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组织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三江口镇党委认识到,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镇党委突出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依靠能人治村,对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及时进行调整,让带富能力强、群众威望高、工作有本事的党员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有位子、唱主角、挑大梁。几年来,先后对刘胡村、大王村、三马架村等6个村的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将黄烟种植状元谢成仁、蔬菜开发能手张淑英、蛋鸡养殖合作社理事长闫雪皎等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刘胡村党支部书记谢成仁上任后,把化解村级债务的眼光盯在当时还由邻近的梨树县靠山镇农民长期越界耕作的2000亩“五荒地”上。经多方交涉,要回了土地所有权,并一次性公开发包,彻底还清了村级300万元的债务,卸掉了多年的历史债务包袱。镇党委充分利用致富专业区、产业化基地、公司企业、合作社等载体,搭建党组织引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平台,着力打造科学发展型、服务群众型、凝聚人心型、和谐稳定型基层党组织新形象。在各支部、党小组中深入开展“双带”评比活动、党员中心户评比活动及“合作社中党旗红”活动,在党员中深入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发展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并号召全体党员努力争当学习钻研的标兵、务实肯干的标兵、履职尽责的标兵、促进和谐的标兵、弘扬正气的标兵。与此同时还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夺标竞赛”“比、学、赶、帮、超”等活动,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的发挥。2014年,三江口镇党委又制定了“月检查,季评比,年总评,两年一表彰”的村级“创先争优”表彰奖励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以精简精干为原则,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党总支和村委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书记、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职数为五人,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直接选举产生并交叉任职。对村组的各项事务管理实行村干部上下兼职制,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担任村民小组长,最大限度地精简人员、压缩开支;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包干和定额制度。结合各村实际,加强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不断丰富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正、政治优、业务强的阶梯型基层干部队伍。目前,全镇7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中80%以上有致富产业,12名村党组织书记家家有致富项目,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中起到了引领作用。

因村施策,培植村级经济内生力

为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江口镇党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分别提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年增长3万元、5万元、10万元三个档次的目标,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列入村干部“千分制”考核之中,并实行奖励机制。对超额完成规定目标的村,兑现奖励工资,给予物质和荣誉奖励;对村级集体经济好的村,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为副科级事业编制干部。截至现在,三江口镇已有1名优秀村书记被聘为副科级事业编制干部,另有2名村书记被推荐为副科级事业编制干部候选人,激发了村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热情。

本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三江口镇党委对各村分别提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和对策。对具有区位优势的刘塘坊、太平山等4个村提出了发展商贸物流的方向,现在全镇已建立4个村级集贸市场、3个辽河渡口、近百家商业门点。村级集贸市场辐射到吉林、内蒙古等地,年交易额均在3000万元以上,市场管理费和商业门点租赁费每年都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以上。塘坊集贸市场,现已发展成为辽北地区小有名气的集轻工、农贸、牲畜交易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易市场。集市贸易的发展壮大,对加快村户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江口镇党委对具有产业优势的刘胡、大王、三江等5个村提出了组建合作社,在合作经营、提供有偿服务中增加集体收入的方向。针对风沙干旱的实际,刘胡村党总支书记谢成仁带领村两委狠抓特色产业开发,将2200亩玉米田改种黄烟。2013年烤烟生产实现总收入400万元,纯收入260万元,村集体增收30万元,户均收入4.5万元。为了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村党总支带领部分村民代表到开原市靠山镇参观花卉苗木基地,与他们合作,成立了昌图县春沐花卉生产合作社,2013年种植花卉苗木1500亩,种植金叶榆、梧桐、棠萁、暴马丁香等20余种,村集体增收20万元,苗木种植亩效益高达1.1万元以上。对具有闲置场地优势的庄稼窑、二河、三马架等3个村,提出了筑巢引凤、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村户企业,走贸工农一体化的综合发展之路。通过多措并举,结束了全镇村级无企业、无产业、无创收的历史,村级集体经济恢复了元气。到2013年末,村户企业已发展到150多家,经营产品种类达100多种。2013年全镇村户企业实现总产值5400万元,实现利润1250万元。

反哺民生,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服务民生提供了有效的物质支撑,服务民生反过来又促进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增强,形成了相互作用、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几年来,三江口镇各村投入到村村通油路、屯屯通砂石路工程建设资金达1365万元,投入安装路灯和绿化美化工程建设资金达245万元,改善了百姓的出行环境。各村都投入一定的资金成立了村级卫生清洁队伍,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为百姓提供一个净化、清新的生活环境。为了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刘塘坊、刘胡、太平山、大王4个村投资120万元修建了高标准的文体广场和百姓大舞台,使百姓休闲娱乐有去处、强身健体有场所;各村都免费为百姓安装了程控电话和网络宽带,总投资达415万元;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了路灯全覆盖。为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三江口镇各村每年都积极组织和开展青年、妇女、民兵和“五好家庭”竞赛评比活动及以全体村民参与的体育健身、扭大秧歌等活动为主的丰富多彩的农村业余文化生活。2008年刘塘坊村成功举办“迎奥运”村级运动会,2013年太平山村成功举办了“迎全运”拔河比赛和篮球比赛,召开了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群众参与的大型文艺汇演。刘塘坊村和刘胡村实行“三奖”“两发放”“一慰问”的惠民制度。即:对村小学教师颁发教学优秀奖,对本村考入本科大学的学生颁发升学奖,对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的村民颁发争先创优奖,对特困户和重灾户发放救济金,每年春节都坚持对军属、五保户、特困户、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进行一次走访慰问,坚持每年在春节、重阳节都对70岁以上的老党员、80岁以上老人走访慰问,每年发放敬老金1万元以上;对考入一般大学和名牌大学的学子分别发放1000元和2000元奖学金。

群众在村级党组织中的分量有多重,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就有多高。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改变了过去“手中无米叫鸡不理”的局面,村级党组织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村党组织的威望提高了,形象好转了,说话更灵了,政令畅通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三江口镇这个昔日默默无闻的小镇,今日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在辽北边陲。谈到怎样才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江口镇党委书记马勇说:“选好村党组织书记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寻求发展门路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反哺民生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归宿。”展望未来,三江口镇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创新思路,打造载体,寻求突破,实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融合,强化党组织功能和服务民生相促进,为全面提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镇党委全镇集体经济
平谷区平谷镇党委:“三个完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
房山区石楼镇党委:深入开展“千名党员进万家”实践活动
通州区委永乐店镇党委:党建工作助理员提升农村党建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皇城二中“同课异构”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