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名师 肖昌斌 姜楚华
2015-01-06
上午8点,荆州市北门中学(以下简称“北门中学”)校长田良彪准时走进高效课堂孵化室听课。孵化室里的课会同步上传到互联网,供全国各地的师生观摹学习。课改以来,北门中学共有80多名老师应邀到云南、辽宁、四川等省市上示范课。“杨维平、刘基华、彭亮、袁则……”田良彪掰着指头数出一大串名单,“孵化室里‘孵化出越来越多的名师,他们不仅促进北门中学的课改发展,而且引领全省、甚至于全国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
杨维平: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在前几届学生的眼里,杨维平是出了名的严师,大家都“很怕他”。
课改前,北门中学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不足且素质不高。当时,教学楼后面有一道围墙。一天深夜,几个调皮的学生偷偷地把围墙扒了一个洞,溜出去上网。学校发现后,及时把洞堵上了。不料,这个偶发情况产生了“蝴蝶效应”:不断有学生扒围墙溜到校外,给学校声誉造成了不良影响。
副校长杨维平“临危受命”,分管学校政教工作。他制订、修改、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对听课、作业、做操、就餐、就寝等一日常规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奖则奖,当罚则罚。一个冬天的晚上,杨维平去查寝,发现几个男生不在寝室。迎着刺骨的寒风,杨维平在围墙边“守株待兔”。凌晨三点,几个匆匆返校的学生被他逮个正着。谈话、检讨、通报……一切按程序进行。
这件事后,学生再也不敢扒围墙了,校风校纪有了明显好转。杨维平也因此在学生中出了名,大家看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绕道走”。一开始,杨维平颇有些“沾沾自喜”,感觉在学生中“很有威信”,但2009年暑期的一件小事却深深刺痛了他。一天,几个毕业生回母校,远远地看到杨维平后,低着头绕着走开了。这是健康的师生关系吗?在这样的状态下师生能平等交流、和谐相处、共生共长吗?杨维平陷入了沉思。
2009年8月,北门中学经过充分的考察、论证,召开了课改动员会。老师们走进会场时,发现门卫、食堂里的工人、校园连锁店里的营业员等都来到了会场。“这是唱的哪出戏?”老师们一时“摸不着头脑”。杨维平不急不躁,结合自己的考察经历和思考,阐述了对课改的认识:课改“表面改在课堂,实质改的是师生关系”,因为在师生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再好的想法都难以变成现实;师生关系中的“师”包括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而不仅仅是老师。
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相互亲近,而不是畏惧。要达成这样的效果,最好采用“自治管理”的办法。杨维平积极推行“三力建设”(自主管理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自治组织,并在班级设立行政学习小组,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让学生自治组织参与讨论,寻求解决办法。
推行自治管理后,师生关系融洽起来。池海班的李昂成绩不错,但发言时声音小。一天下早自习后,他粘着杨维平帮他带份早点。杨维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他:“回答问题声音再大点,我就帮你带。”李昂坚持了一个星期,杨维平真给他带来了一份早点,而且还免费。太出乎意料了!李昂开心地说:“我们和老师是朋友。”
刘基华:孜孜以求的学者
副书记、副校长刘基华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学者”,而不是管理者。他头上的光环很多,如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北省教学比武一等奖等,大多与教学有关。
参加工作至今的31年里,单位、职务虽然不断发生变化,但刘基华从没丢下语文教学。他教过初中、电大,对传统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弊端了然于胸,也一直在寻求破解之法。
1999年底,面对席卷全国的“中学语文大讨论”,刘基华研究、撰写并在原《荆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了8000多字的文章《关于语文学科人文属性的思考》,系统回顾了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百年历史,对语文学科性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此后,他边教边研,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为本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的师生观),系统地总结出语文学习的“三重境界”“三个注重”“四项研究”“四个强化”“六个环节”。
一个大年初一的早晨,家里坐满了客人,刘基华却不见了踪影。妻子四处打听,最后在学校办公室里“寻”到了他。原来,他突发灵感,正躲在办公室里写文章呢!
多年的潜心实践与研究,刘基华在语文教学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而同时,他也步入了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如何让研究走出学科局限,引领学校甚至区域发展?
2009年端午节期间,荆州市教科院邀请昌乐二中的专家来作讲座。“自主学习”理念引起了刘基华极大的兴趣,因为这与他提出的“三观”有异曲同工之妙。高考结束后,他带队到山东学习考察。9天的学习,让他有了“脱胎换骨”“浴火重生”的感觉。
回校后,刘基华结合自己的心得,提出把北门中学的高效课堂命名为“‘生本·自主高效课堂”。“生本”就是以生为本,课堂教学乃至学校的所有教育行为都应以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归宿。“自主”就是学习目标、内容、方法、时间、环境、策略等由学生自主确定、自主选择、自主调整。一句话,就是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随后,刘基华又和学校科研团队一起,总结并提炼出了高效课堂实施的“四大策略”“六大机制”。
这些科研成果为刚刚起步的高效课堂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北门中学的课改随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如今,北门中学的课改模式被誉为全国高效课堂改革的“新九大范式”之一。对此,刘基华一脸淡定,“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做了自己感兴趣的、该做的事。”
彭亮:激情与智慧“共舞”
彭亮是一位工作了4年的“新兵”,个子不高,但激情无限。
2010年暑期,刚刚从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彭亮通过招考,被分配到北门中学工作。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学校提出了当班主任的请求。看着脸上写满孩子气、甚至比学生都矮的彭亮,校领导不置可否。然而,紧接着发生的两件事,让大家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按照惯例,北门中学每年开学的教职工大会上,新进教师(包括招聘和调入的)要做自我介绍。大部分教师把这当作一道应景的程序,写一个发言稿,照着念下来交差;或者连稿子也不写,三言两语应付了事。彭亮却做足了功课,他精心撰写了发言稿并背下来。轮到他发言时,他潇洒地走上前台,气定神闲地做完自我介绍后,赢得满堂彩。北门中学还有一个传统,新教师都要讲过关课。那一年,学校一共进了22名新教师,彭亮的过关课获得第一名。
当年11月,彭亮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主任。如何做好课改下的班级管理工作?彭亮摸索到了“三件法宝”。
第一件叫“榜样激励”。彭亮结合高效课堂改革,每月评选预习之星、展示之星、质疑之星、纠错之星,把他们的照片张贴上墙,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他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成黛玉型、悟空型、沙僧型、八戒型、唐僧型、张飞型等,并分门别类,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激励。“班级之最”“班级风云人物”“最值得信任的人”“最能吃苦的人”“对自己最严格的人”“最善于利用小时间的人”“最勇于迎接挑战的人”等评选应运而生。评选出来的学生,总能得到意外的惊喜。有一次,“追梦”组获得小组第一名,彭亮变戏法似地从讲台下拿出一盆盆栽,奖给他们,惹得全班学生眼馋了许久。
第二件叫“以身示范”。彭亮的班级,班规是教师和学生商量着制订的,不仅有约束学生的条款,也有约束老师的条款。比如,按时上课就是对师生共同提出的要求。一次,因为接待一个外省访问团,彭亮迟到了3分钟,按规定应该受罚。怎样处罚呢?一名学生恶作剧地提出让他打扫一天教室卫生。彭亮欣然答应了学生的要求。“其身正,不令而行。”这以后,自觉遵守班规成了大家的自觉行为。
第三件叫“制造矛盾”。有一些行为,大家明知不对,但不论老师怎么要求,学生就是难以改正。对此,彭亮有自己的“绝招”——放大矛盾,激化矛盾,让大家深受其害,进而“痛定思改”。任班主任之初,班上的学生习惯于在教室里乱扔垃圾。反复教导失效后,彭亮每次看到地上的垃圾就主动捡起来。然而,学生仍然没有改正。一段时间后,彭亮不再强调,也不再主动捡垃圾。结果,学校检查卫生时,扣了班上的分,班级荣誉受到影响。这件事后,班上的学生主动改正了乱扔垃圾的毛病。
靠着“三件法宝”,彭亮把班级工作抓得风生水起。2013年,国防部、教育部组成的军训工作指导小组到北门中学指导工作,看了彭亮班级学生的表演,专家们赞不绝口。“办法总比问题多。”已是学校年级副主任的彭亮少了一份孩子气,多了一份成熟,“激情与智慧是连在一起的。带着激情去工作,课改中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袁则:把学习作为一种休闲方式
52岁的袁则仍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不仅带两个班的政治,担任班主任,经常代表学校外出讲课,回家还要照顾孩子,做家务,每天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她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没有即将退休人员身上常见的散漫与疲惫。究其原因,田良彪认为是“袁老师酷爱学习”的缘故。
2009年暑期,正在积极筹备课改的北门中学组团到山东考察高效课堂建设情况。因部分班级没有放假,学校安排袁则留校。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何实施高效课堂?袁则人在学校,心却飞到了千里之外。她最担心的是,在传统课堂中得心应手的自己能否适应这场改革。
当年8月,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期课改特训营活动,请兖州一中的杜金山等9名专家到校,手把手地对老师们进行辅导。真是一场及时雨啊!袁则如久旱的禾苗,尽情地吮吸着课改思想的营养。白天,他认真听讲、做笔记,并“逮住一切机会”与专家们面对面地交流。晚上,她认真研读与课改相关的各种书籍,并撰写学习心得。一次,一个导学案设计方面的问题困扰了袁则,她百思不得其解,以致于夜不能寐。迷迷糊糊中,灵感闪现,解决的办法明晰起来。袁则连忙爬起来,整理出自己的思考。看看手机,已经是凌晨4点。
半个月的特训,袁则对高效课堂的理念、方法、操作策略等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她的思想受到“极大的震撼”,感觉自己长期寻找的走出传统课堂困境的路渐渐清晰起来。9月底,课改刚刚起步的北门中学组织老师们讲公开课。报名还是不报名?袁则犹豫不决,她担心别人以为自己在“出风头”。思虑再三,袁则还是选择了报名:一是经过学习与思考,自己确实有心得;二是觉得自己不能“倚老卖老”,应该主动地为课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课讲得很成功,袁则担心的情况也没出现,老教师们不仅没有“风言风语”,反而在她的带动下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中来。
有一段时间,一个问题困扰着袁则:高效课堂建设注重激励性评价,但相同激励方法的反复运用会弱化激励的作用。袁则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创造性地在班上成立了一个“幸福银行”,按银行编制办法设立行长、副行长、董事长、借贷风险总监、总稽核等职位。学生在学习中好的表现及取得的各种成绩,以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学生偶尔成绩不佳或者出现与学习相关的不良情况时,如果有存款,直接用取款的方式抵销;如果没有存款,则采用贷款的方式,但贷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清。“幸福银行”构建了一种滚动的、长期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
2012年8月,袁则受邀对武汉市洪山区的中小学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改革的整体培训,有老师问她,工作这么忙,哪儿有时间学习?袁则幽默地回答:“对我而言,学习是最好的休闲方式!”
5年前,北门中学的老师需要他人引领。现在,北门中学的老师正引领着他人。荆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凤梅说:“从被引领者到引领者的改变,昭示出高效课堂建设蓬勃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 姜楚华
(栏目主持人:姜楚华 E-mail:jchtoug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