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法框架下中国控制利益攸关海域的策略
2015-01-05刘星华
刘星华
据商务部统计,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正式超越美国的3.91万亿美元,晋升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这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体系,对世界市场、国家战略物资产地、战略通道和国际公海资源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安全和利益也远远地跨出了国界。因此,如何控制利益攸关海域,保护国家利益的安全,成为中国亟待思考和解决的不容回避的战略问题。
从国防角度来看,常态军事存在是和平状态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即经常性、制度化的一种军事力量维持状态,有利于最短时间内维护自己最大的利益。但是,要实现常态军事存在于利益攸关海域,如果没有取得合法的依据,在某些海域的军事介入就会面临周边国家的警惕和抵制。《岛屿战争论》第十篇法论指出:“正如竞技比赛必须在规定场地内进行一样,军事行动也必须在合法空间进行。”同时还指出:“实践表明,熟练掌握国际法的国家和军队,即使在法律允许的有限空间内也能获得较多自由,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及其军队都应该认真学习国际法的基本规定,充分寻找可以利用的合法空间,并最大程度地支配这些空间。”因此,我们应在国际法框架下,采取相应的控制利益攸关海域的策略。
联合国授权。这是军事介入的最好依据。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兵占领科威特后,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决议,授权联合国成员国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据此,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发起了针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行动。美、英等国得以顺理成章地控制了被称为世界油库的波斯湾地区。
反恐战争和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用国际社会共同认可的理由采取军事行动,扩大自己的海外军事存在。“9·11”事件后,美国立即出兵打垮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扶植亲美势力,从而确立了美国在从未染指过的中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它与美海上军事力量互为依托,形成更具威慑的有利战略态势。在叙利亚战乱中,俄罗斯于2015年9月底火速出兵反恐,支持叙利亚政府,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势力范围。
调停民族纷争或内战。这也是军事介入的良机。民族(种族)纷争往往与宗教、领土问题交织在—起,成为十分棘手的国际政治问题。它在国际上往往形成孕育危机的“热点”。近十几年来发生的战乱,例如非洲的利比亚、索马里、苏丹、卢旺达与布隆迪等国家的战乱,几乎无一不与此有关,或者说都有民族(种族)纷争的影子。其实在其背后常有世界大国为了自己利益的插手。所以,这种战乱几乎不断,短期内也不会停止。
双边协定或多边合作机制。这也属于合法手段。美国在海外驻军,除了历史上赤裸裸地入侵外,大多则是依据双边协定或多边合作机制。一些主权国家虽强烈反对但因各种历史原因仍然被驻军,也有一些国家主动要求签署协定请美军来驻扎。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建设达到高潮,其中较大的基地就有1000多个,其后逐渐精简。美国现在仍与全球40多个国家订立了军事同盟,构建14个海外基地群,驻军40万人。
军援和联合训练。这是海上大国介入相关国家周边海域的常用途径,通常具有长期性特点。旨在提高联军在紧急情况下向协定国提供军事支援能力,履行国与国间在双边或多边军事条约中所承诺的义务,共同完成特定任务,从而提高军队联合采取行动的能力。目前,美军举行联合军演的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总数可达60多个,每年仅在中国周边的联合军演就达几十次之多,其中以“环太平洋”系列军演规模最大。
打击海盗。这是国家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机遇。自1991年以来,索马里长期处于战乱状态,过渡政府没有能力遏制其领海内的海盗劫船行为。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各国可以派遣海军打击索马里海盗。目前,美、中、俄、欧盟等十多个国家的几十艘舰艇长期部署于此。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由此成为各国海军的演兵场。
保护侨民和海外投资。这是海洋强国采用的最普遍策略。其借保护海外侨民和海外投资项目为由,派军舰到公海和他国水域,从事警备、护航甚至战争行动。1993年美军出兵索马里的旗号就是“保护美国公民在当地的合法利益,协助联合国完成在当地恢复秩序并减少暴力事件和冲突的工作”。2004年11月,驻科特迪瓦的法军与科特迪瓦政府军发生冲突。法国政府宣称是为了保护法国侨民的安全和恢复秩序。2013年1月,法国出兵马里,可谓故伎重演。
自古以来,有文事必有武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不可黩武而致战争,也绝不可废武而求和平。《岛屿战争论》强调军事行动必须在合法空间进行,提出在国际法框架下,充分寻找并最大限度地支配可以利用的合法空间,这对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如何进行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上的启迪。中国军队必须努力在利益攸关海域产生战略威慑,这并非为了争夺海上霸权,也非认定未来与某些国家“必有一战”,而是出于捍卫国家利益安全和维护地区和平的战略要求,打造和平外交的坚强后盾,也为维护世界海洋和平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王浩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