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与预测

2015-01-05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出生率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黄 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610103)

0 引言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人口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对社会经济增长带来了种种压力。如何处理好当前时期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仔细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老龄化的成因,预测人口老龄化趋势,使政府能够在适当的时候调整人口政策、协调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老龄化的定义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整体、动态、有规律的社会现象,若要正确的认识人口老龄化,需要我们综合人口的年龄、体能、心理、健康程度等各方面的要素来进行研究,但这样并不利于老龄化的量化,而且在判断人口老龄化时也不可能将这些因素全都包括在内。因此,对老龄化的衡量要以现成的指标为基础,综合老龄化的程度、速度、社会经济影响三方面因素来进行分析(见表1)。

表1 老龄化的衡量指标

2 我国老龄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1953年人口总数为5.83亿,0 -14 岁人口21136.73 万人,比重为36.28%,成年人口34554.01万人,比重为59.31%,65岁以上人口2569.27万人,比重为4.41%;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人口总量达12.66亿,0-14岁人口28974.85万人,比重为22.89%,成年人口88797.97万人,比重为70.15%,65岁及以上人口8810.18万人,比重为6.96%;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总量为13.40亿,0-14岁人口22239.43万人,比重为16.60%,成年人口 99849.69万人,比重为74.53%,65及以上人口11883.36万人,比重为8.87%。据国家统计局网上统计2014年年底,0-14岁人口22569万人,比重为16.5%,成年人口100398万人,比重为73.4%,65及以上人口13815万人,比重为10.1%。从中可以发现我国15-6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是逐年增加的,而0-14岁人口先上升后下降。按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的标准,我国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按65岁人口占总人口7%的标准衡量,我国2000年后踏入老龄化社会,属于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

3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成因及预测分析

3.1 老龄化的成因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结果,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然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原因则是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所谓人口惯性的作用是由于某一段时期内出生率或死亡率的异常变化而造成多部分人口年龄相仿,随后这部分人口由于年龄的增大进而导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例如,战争期间死亡率很高,人们本能的增加人口出生量,因此出生率也特别的高,如不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出生率,势必会造成某年龄段人口的迅速增加,继而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当前世界人口老龄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二战后人口出生率的迅速增加和死亡率的降低而引起的。

所以,我们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归结为两方面:一是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而导致老年人口比重的相对增加;二是人口死亡率的降低,而使人均寿命延长。因此,我们将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以衡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3.1.1 模型的建立

我们采用1995—2014年人口方面数据建立二元一次回归模型:

其中,应变量Y表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自变量X1表示人口出生率、X2表示人口死亡率。

3.1.2 模型检验

为保证回归结果有效,所建模型不能够违反经典假设条件。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正态性检验、自相关检验及异方差检验。下面是利用Eviews软件得出的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计量模型检验结果

经检验,所建模型符合经典假设条件,随机扰动项不存在非正态问题,2阶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不存在1阶和2阶自相关问题,并且不存在异方差。因此,所建模型是有效的,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3.1.3 回归结果

模型回归方程为:

由回归分析的结果可知:

可决系数R2=0.972说明模型整体上拟合非常好,即出生率和死亡率对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的解释效果很好。并且t检验结果也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对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有显著影响。由回归结果可知,当X2固定不变时,X1变化一个单位,Y将反方向变化0.287个单位;X1固定不变时,X2变化一个单位,Y将同方向变动1.365个单位。也就是说,死亡率固定不变时,出生率增加或降低1%,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减少或增加0.287%;出生率固定不变时,死亡率增加或减少1%,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增加或减少1.365%。由此可见,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老年人口比重的两个重要因素,出生率越高,老年人口的比重越低,死亡率越高,老年人口比重越高。这是因为死亡率代表着各年龄阶段人口的死亡情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老年人口死亡的比重,但造成的人口死亡率的因素有很多,老年人口死亡只是其中一部分。且近年来事故灾害较多,这也是造成人口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若要降低我国人口老龄化水平,首要是提高出生率,同时控制非老年人口(65岁以下人口)的死亡率也可以减弱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水平。

3.2 统计预测

3.2.1 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

由于长期的时间序列数据更有利于时间序列模型的分析和对未来数据的预测,因此本文采用1980年-2014年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见表3)。

表3 我国各年份出生率和死亡率

(1)平稳性检验

通过观察出生率与死亡率的自相关和偏相关图,由于2阶差分后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已不存在自相关和偏相关问题。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序列均为2阶单整,也就是说经过2阶差分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序列都是平稳的,可以通过模型进行预测。

(2)单位根检验

通过对出生率序列和死亡率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可以发现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二阶差分序列都是平稳的,适合做ARMA模型(见表4)。

表4 单位根检验结果

(3)ARIMA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ARMA进行逐次回归和比较SC、AIC大小,最终将出生率序列确定为ARIMA(2,2,1)模型;将死亡率序列也确定为ARMA(2,2,1)模型。

3.2.2 预测结果

通过将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预测值带入以上回归方程;便可得到2015-2024年老年人口比重(见表5)。

表5 2014-2024年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老年人口比例的预测表

从预测的情况来看,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在2014-2024年的10年中会逐渐趋于稳定,数量上表现为从2015年的12.44%增加至2024年的12.82%,增幅不到一个百分点。而死亡率增加幅度并不是很大,仅仅由7.31%增加至7.58%。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未来10年中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10.5%,2024年其比例将达14.27%。这也就是,我国老年人口比例在未来10年内将增加近4个百分点,老龄化水平将会进一步扩大。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出生率逐渐趋于稳定,而死亡率逐渐增高,而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主要体现在出生率的变化上。可见,在封闭人口结构中,若要降低我国的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出生率是最有效地措施。

[1]王茜.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2]佟新.人口社会学(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钟庆才.人口科学新编[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出生率人口老龄化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No.5 2020年出生率创新低
出生率创新低,都是压力惹的祸吗?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