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发展及对深圳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15-01-05刘艳霞黄吉乔
◎ 刘艳霞 黄吉乔
2014年,广州市出台《关于促进广州市服务业新业态发展的若干措施》、《广州市加快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支持新业态发展,成为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新业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的城市。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在积极探索新业态发展路径。深圳市政府提出,要抓住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发展机遇,精准把握产业需求、消费需求、民生需求,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医疗、网络教育等新产业、新业态,在数据为王、终端制胜的时代抢占信息化发展的高地,在信息中开拓新的发展蓝海。
一、新业态形成动力及趋势分析
(一)新业态形成的动力机制
新业态是在特定产业发展层次和阶段,由技术、需求、规则突破等多方作用下,一种全新产业价值链的创造。新技术的突破和变革、区域分工的细化、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新的消费方式的产生等是新业态出现的最主要因素,产业价值链分解融合催生新的产品、商业流程和服务模式,是新业态产生的直接原因。新业态驱动机理如图1所示:
一是创新全球化时代为新业态诞生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企业的创新发展,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创新上,还包括经营模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业态的构建和快速发展。苹果的技术集成和创新、耐克的品牌经营、阿里巴巴的网络营销等成功的实践说明,在创新全球化浪潮冲击、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商业环境变得更加不确定的时代,企业唯有求新、求变,唯有不断改变、创新自身以适应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才可能有更大发展。
图1 新业态驱动机理
二是大数据、3D打印等的出现为新业态获得技术上的支撑。新技术的突破和变革是新业态出现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重大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催生一系列新的业态。以数字制造技术、互联网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重大创新与融合应用为代表,带动了整个产业形态、制造模式、运营组织方式等的深刻变革,强化了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以及不同产业链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和新模式。
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为新业态出现提供足够的市场需求。新的消费方式是引发新业态的重要因素。以信息消费为例,伴随着用户、服务、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信息技术、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创新空前活跃,新产品、新业态、新应用持续涌现并扩散渗透,为信息消费迅猛增长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是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带来传统业态的颠覆式创新。社会组织方式的变化往往也能带来新业态的产生。例如“众包”就是社会组织方式变革引发新业态出现的典型例子,它颠覆了传统的统一化、标准化生产模式,采取了分布式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新模式。另外具有代表性的是平台经济,它已成为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制造业升级的“利器”。
五是产业价值链的不断分解及融合发展为新业态产生提供产业基础。产业价值链分解融合是新业态产生的直接原因。一方面为价值链的分解。一些新的企业加入了价值链,并在某个环节上建立起新的竞争优势。这种状况在技术较密集的行业,如电子、电信、电脑、制药、汽车、航空等行业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为产业链的融合。比如“从制造到制造+服务”的制造业服务业相融合的新业态,包括卫星导航、车联网、智慧医疗等,以及“从服务到服务”的跨界融合服务新形态,包括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等。
(二)新业态发展趋势
在技术、需求、产业链等多因素驱动背景下,未来中国可能产生爆发式增长的新业态。随着移动互联网、社交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培育和发展新业态带来了新的契机,未来5—10年,我国可能产生爆炸式增长的新业态。如互联网制造、云制造、O2O等,都有可能在中国出现原创。移动互联网、科技博客、手机应用APP、手机游戏等,将会快速产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科技服务领域,将会出现一些新的服务需求和模式。其中,社交化生产是社交网络的应用,是一种新的产业协作模式取代旧式中心化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3D打印、众包和开源硬件;云制造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制造业模式的变革,主要包括可穿戴设备和互联网汽车;大数据的发展为公共服务、医疗服务等领域提供应用支撑;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服务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伴随着4G、移动终端普及、城镇化的重大机遇,显示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潜力;数字服务具有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双重属性,是娱乐、文化产业发展载体,主要包括数字出版、在线教育、科技博客等。
二、深圳新业态发展现状及影响
(一)深圳新业态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是创新创业型、小微企业大量涌现。深圳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新一轮改革创新进程中,深圳中小企业将自身优势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在互联网、文化创意,尤其是硬件创新、云制造等领域不断尝试,科技新业态不断生根发芽,逐步成长为细分行业领跑者,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自主创新企业家群体。
二是服务业新业态发展速度加快。服务业在深圳产业结构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金融、物流、文化创意、教育培训、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等都是深圳强势产业,也是深圳现代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等服务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起来,高端、高效、高辐射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三是产业融合度进一步增强。新兴服务业与科技的融合,带动了网络信息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服务业与金融的融合,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业发展迅速,优化了产业融资环境,完善了金融服务功能。尤其是新兴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使生产性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深圳一些制造类企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华为、中兴由之前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增值延伸,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四是新业态发展环境不断完善。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市场经济起步较早、发育相对较为成熟,深圳企业的市场反应敏锐、创新能力强,具有新业态创新和发展的先天条件。深圳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市场、社会整体改革,积极探索服务业体制突破和机制完善,努力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为创新资源聚合打通梗阻,最大限度激活创新能量,新业态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深圳新业态主要发展领域
一是金融领域各类新业态发展迅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互联网金融和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新业态得到快速发展。2013年9家金融要素交易市场开业运行,其中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展示企业已经达到2700多家,是国内挂牌企业最多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稳健,84家小额贷款机构年度新增贷款251亿元。截至2014年7月末,深圳共有258家P2P网贷平台公司,占全国总数的20.11%,排名全国第一。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企业8862家,注册资本达2945亿元,股权投资基金数量、管理资本总额均占全国1/3。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网络平台融资规模占全国的1/5,招商银行、平安保险、国信证券、腾讯集团等公司在互联网财富管理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深圳保险业在国内率先破题巨灾保险项目,多家保险公司在全国率先探索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已覆盖全市一半以上三级甲等医院。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和产品创新,受托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深圳融资租赁企业迅速膨胀,截至2014年7月,深圳前海入区融资租赁企业160家,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继天津、上海之后的“第三极”。
二是商贸领域新业态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得到良性发展。目前全国外贸综合服务企业80%左右集中在深圳,2013年深圳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出口达到177亿美元。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深圳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抓手之一。深圳首创国内外贸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整合分散的外贸服务资源以集成化解决中小微企业外贸经营难题,降低外贸交易成本,帮助企业低成本的拓展外贸市场。2014年上半年,深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约59亿美元,占深圳外贸交易总额的2.9%。此外,腾讯、迅雷、深圳航空、PT37等一批代表性本土企业得到飞速发展,以传统商业资源为基础,电子商务产业链上的银行、商家、电子支付共同协作,推动零售业等传统商贸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转型。
三是物流领域新业态得到长足发展。深圳供应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新型物流业态得到长足发展。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目前,全国80%以上的供应链管理企业总部设在深圳。企业能够按照客户需求,提供从国际采购、进出口通关、运输、仓储、保税物流到虚拟生产、库存管理、供应链金融、销售代理、售后维修等诸多服务。其中怡亚通、越海全球物流运营网点遍布全国,均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模式。上海、北京云集众多外资巨头的中国总部,但这些外资巨头物流外包招标的应标者有六成以上来自深圳。在电商物流方面,快递业务在电商行业的带动下实现飞速增长,如在申通快递单量中60%以上的快递件来源于电商,部分加盟商占比甚至超过90%。南航等航空公司也正积极开发电商和快递业务。电商物流的巨大市场需求,吸引国际快递四大巨头UPS、FedEX、DHL、TNT进驻深圳,UPS亚太转运中心、顺丰速运总部以及申通快递的国际总部和信息中心纷纷落户深圳。
四是文化领域新业态发展涌现一批排头兵。深圳注重文化新业态培育,在高科技、金融、创意设计等方面具备优势,拥有文博会、深圳文交所和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三大国家级文化平台,实现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和投融资服务的一体化。借助这些优势,“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得到蓬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在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数字音乐、互联网信息服务、高端印刷等领域涌现出腾讯、华强集团、亚太传媒、华侨城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具备良好的效益与规模,成为国内新型文化业态发展的排头兵。
五是信息服务领域新业态占有明显的市场优势。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三网融合、数字新媒体、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腾讯、华傲数据、平安集团、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等企业大数据的应用水平处于国内前列。深圳已成为我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城市,云计算在电子政务、安全、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推进;在互联网增值服务、移动搜索、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等领域培育出迅雷、A8音乐、宜搜、中农网、中青宝等一大批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在RFID、传感技术、信息集成平台、智能控制等领域形成了比较优势,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物联网核心产业群正初步形成。其中,与物流和供应链密切相关的EPC标准产品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先施科技、远望谷等企业在超高射频产品领域占据国内90%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国内RFID读写机市场几乎为深圳企业所垄断。
六是制造业领域新业态发展成效显著。3D打印、基因技术、智能化制造等重大新技术涌现为深圳制造业提供了升级引擎。3D打印技术正在深圳快速成长,已经形成了维示泰克、光韵达、大族激光、惠程、茂登等龙头企业;基因技术大幅提升深圳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率,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服务中心和基因组学研究中心,新一代测序能力与超大规模生物信息计算分析能力世界第一,聚集了华大基因、迈瑞、华润三九、健康元、海普瑞、信立泰等一大批自主创新的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智能化制造影响深圳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深圳在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核心技术优势突出、细分领域国内领先、产业集聚效应凸显。2013年深圳智能装备约占整个先进制造业的20%,深圳机器人及数控装备企业有近千家。深圳机器人和自动化产业的产值超过了200亿元,代表性企业包括众为兴、固高、富士康、福士、银星等一批企业。
(三)新业态发展对深圳的影响
一是有助于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方面新业态能够形成深圳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新业态推动产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行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二是有助于推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新业态对各种不同产业之间的渗透和支撑作用,将有力推动创新成果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提升创新对各行业领域的促进作用,加速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三是有助于增强对全国产业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圳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往往伴随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有利于充分发挥深圳金融创新的排头兵作用,形成金融创新领域新的规范和发展模式,带动全国金融业的全面改革。四是有助于提升深圳综合服务功能。新业态中的许多领域都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对于医疗等公共服务、智能交通管理、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生产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城市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和城市综合运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三、国内其他主要城市新业态发展概况
北京近年来成为创业公司的聚集地,也是全球新业态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以3D打印、众包驱动的社会化制造革命,以P2P、“众筹”引领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以信息消费需求拉动的商业模式及技术创新,以及可穿戴设备、科技博客、大数据等新兴业态领域均以蓬勃的生命力孕育和迅速成长。上海在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发展、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信息服务业、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领域新业态发展活跃。广州成为国内第一个专门针对新业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的城市。2014年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广州市服务业新业态发展若干措施》和《广州市加快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健康、互联网金融、产业设计服务业等十大服务业新业态发展。杭州作为我国电商之都,形成了信用、支付、物流(快递)、质监和相关服务等国内先进的电子商务生态产业链,电子商务服务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处于领先地位,拥有“阿里巴巴”等一批极具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成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最为活跃,数字新媒体、移动互联、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领域发展势头强劲。
四、国外新业态发展对深圳的经验借鉴
(一)政策扶持是新业态发展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订信息化战略计划,如欧盟1999年推出“e-Europe”全民信息社会计划,2009年又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提出构建新型物联网运行框架体系的设想。伴随这些计划及设想的实施,欧洲主要国家的信息技术日臻成熟,形成了包括移动定位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在内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广泛渗透到各个行业门类中去,对形成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业态起到重要作用。
(二)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新业态发展的重要保障
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纵观各国历史,凡是鼓励创新的法律环境较为宽松的国家,科技进步往往较快,新业态层出不穷。以美国为例,2007年美国出台了《为有意义地促进一流的技术、教育与科学创造机会的美国竞争法》,刺激了科研创新;2009年签署生效了《美国恢复和再投资法案》(即美国的经济刺激计划),重点强调智能电网及新能源建设的重要性,并由此发动了“页岩气革命”,这有利于减少能源上的对外依赖度,加速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交易等新业态的形成。
(三)有针对性的资金支持是促进新业态发展的关键
鉴于投资智能基础设施对新业态的促进效应,美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连续三年共向智能电网领域投资110亿美元,在卫生医疗信息技术应用领域投资190亿美元。以此为契机,美国运营商在网络和服务的基础上,联合新兴科技公司和系统集成企业,共同开发出针对垂直行业的多种应用业务,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金融融资服务,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从小到大的动态发展。
(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是新业态发展的重要依托
新业态是高科技与各类产业交织作用的产物,人力资源是技术创新及新业态发展的核心资源。国外许多大公司都强调“人力资源战略”。在管理上,许多跨国公司把人力资源开发直接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中;在人才选拔上,突出“全球化”人才策略,并给予优厚的待遇;在培训方面,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培训网络,使职业教育成为全民教育中心,促进了技术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被誉为“德国经济裂变的催化剂”。
五、推动深圳新业态发展的建议
(一)尽快填补相关政策空白为新业态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国内外新业态发展经验表明,政策支持是新业态发展的良好前提和基础。深圳新业态发展方兴未艾,政府层面虽然已经意识到新业态发展的重要意义,也多次强调要积极培育发展新业态,但目前尚没有针对新业态发展的具体政策出台。作为新生事物,其健康持续的发展同样需要得到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因此,深圳应尽快出台鼓励与支持新业态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填补深圳在这方面的空白。
(二)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新业态先行先试
首先应积极探索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前海平台,积极在跨境金融、离岸金融、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体制机制创新。二是打破行业和部门垄断,拓展社会资本在新业态领域的发展空间,激发新业态活力。三是优化新业态投融资环境,推动新业态发展壮大。加大对新业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拓展融资渠道。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上市培育。完善政府各类扶持资金支持方式,综合运用资本金注入、融资担保、无偿资助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对人才培养、设计研发、技术引进、知识产权保护、新业态孵化器等“软投入”。
(三)加强平台建设为新业态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积极支持各类业态创新创业孵化器发展,完善各类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行业关键技术开发和整合、产学研联合以及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平台建设,进一步加速新科技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针对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关键技术、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的若干关键技术,通过设立科技促进专项基金、推出科技发展资助计划等方式,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支持金融、商贸、物流、文化等各类服务企业应用新技术,通过知识、管理、流程创新,发展各种新业态、新产品。对于企业新业态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给予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等支持。
(四)积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完善新业态产业链
建议着手规划引导一批专业园区建设,围绕新业态发展重点的若干领域,积极推进各类专业性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为吸引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新业态聚集发展。同时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中小企业进入园区,形成产业发展生态链,打造新业态特色产业链。在重点发展的新业态领域推进专业园区孵化器,采取政府引导、环境营造等措施推动新业态发展,帮助企业搭建整个创新链条。
(五)侧重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为新业态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首先要加强新业态重点领域高端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训平台,鼓励高校设立与新业态相关的专业和培训课程。重视对新业态重大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基地及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支持。加强学科和技术领域带头人培养。其次要加快创新型人才引进。制定专门针对新业态人才引进的政策措施。建立新业态重点领域人才引进目录,重点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和紧缺人才。第三要吸引创业型人才。完善与创业环境相关的制度及奖励政策,研究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领域新业态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在深圳创办新业态领域企业。
[1]上海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十大样本.领导决策信息,2013(46).
[2]李璐.贸易便利化下的服务新业态.经济观察,2013(10).
[3]葛晓滨.信息技术驱动下的电子商务新业态分析.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4] 陈东.智慧城市中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思考.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