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区域经济与国际化战略的均衡管理

2015-01-05蒋泓峰

新商务周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际化实体战略

文 / 蒋泓峰

论区域经济与国际化战略的均衡管理

文 / 蒋泓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已与国际化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均衡管理思想协调发展非常必要

蒋泓峰

均衡管理学创始人,中国农业食品集团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能源集团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房地产建材集团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MBA导师、北京林业大学MBA导师,著有《均衡管理》《策划与发展》《立体人生》等著作,在海内外媒体发表论文百余篇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自贸区”“亚投行”如春风化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 WTO保护期即将于今年7月底到期,或将给中国企业带来巨大冲击。2015年是中小微企业调结构、促改革、稳增长、控风险的改革年,一定程度上将面临融资难、营销难、人才匮乏、行业竞争激烈、成本压力大、利润低等问题。

如何破解上述这些疑难杂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已与国际化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均衡管理思想协调发展非常必要。

均衡管理,就是通过研究组织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其均衡关系和运行机制,使其内外部各要素在质、量和能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度”,在结构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在关系方面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以期实现组织或系统的整体和谐,从而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

区域资源禀赋与国际化的均衡管理

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是打造区域品牌的最佳路径,也是推进国际化战略的极好杠杆。一个地区的发展首先要考虑区域资源禀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区域资源禀赋除了自然资源优势外,也应该包括历史文化、交通枢纽、人才结构等后天形成的特殊内容。

中国的四大名山是蜚声国内外的旅游胜地,这是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的典型例子。而后天形成的区域资源优势,除了国家战略要求如一汽设立的这种形式外,更多地则需要有精准的定位与高超的策划手段相辅助,尤其要从国际化的视野中进行定位,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举例来说,在全球化越来越明显、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江苏高淳打造“国际慢城”品牌,用品牌的“点睛之笔”,激活了看似寻常的田园山水,把慢城的生态价值,品牌化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在慢城区域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高淳桠溪镇区域内人口约2万人,6个行政村分布在一条长达48公里的风光带两旁,沿途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尽显田园风光,山林情趣。

江苏高淳在培育“国际慢城”这一地标品牌的过程中,深度契合当代“慢生活”情结,科学引入国际化元素,制定高规格的品牌战略规划,其思路与做法值得借鉴。

实体产业经济与文化贸易经济的均衡管理

实体产业经济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文化贸易经济则是引擎,切忌只抓文化贸易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现在很多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了房地产、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等行业,企业经营者中甚至有“做实业不如存钱吃利息”的调侃言论,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认为做实业不赚钱。

要使市场资金更多地流向实体企业,扩大实体企业的盈利空间,政府就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放开市场准入、拓宽投资空间、减轻实体经济负担等方式,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人们对投资实业的信心。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监管水平,鼓励投资,打击投机,确保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当然,实体企业本身也要改变原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通过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打造核心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企业经营者要发挥创业、创新、创优的企业家精神,把才智和精力集中到经营上来,带领企业从低成本向差异化转型,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

“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均衡管理

随着中国进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吸收外资规模只是时间问题,由于两者统计标准不一致,在此不作单纯的数字比较。作为全球货物贸易最大的中国,在进一步朝着世界贸易强国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在全球优化配置资源,在贸易和投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等方面进行统筹谋划和科学实施。

国内过剩的产能可以与全球巨大的需求相契合,欧洲、中东、非洲、亚洲、拉美等地区基础设施市场需求和潜力巨大,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发展机遇。此外,目前海外很多国家大宗产品价格下跌,资源能源价格处于低位,也为我国对外并购提供了良好契机。

同时,我国吸收外资结构正在深度调整,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比下降。举例来说,高端制造业如通讯设备、计算机、电子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吸收外资情况保持较好规模;而医疗、养老、物流运输和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呈现扩大趋势。

现在,我国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政策已经改变,再靠过去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的方式已经成为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亟须科学、高效地利用外资,今后我国利用外资将更多依靠法律、制度、政策和服务等软环境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自贸区”“亚投行”也如春风化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的均衡管理

要发展好区域经济,实施国际化战略,政府就要进行科学引导,放权给企业,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但对那些盲目投资、高耗能的企业则要予以制止,采取银行、税务、咨询机构等部门联合评估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再者,就是要合理处理国内税收与国际税收之间的关系,即最大限度帮扶企业又保证税收不流失,能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为了吸收更高水平的外资,我国正在全面改善环境,努力创造公平、透明的投资营商环境,达到“管”与“放”的协调发展、均衡管理。针对区域经济实际情况,应进行科学规划、放弃旧有,尤其是要改革一些限制和制约企业自主发展的旧制度。同时,对政府来说,应该承担起监管责任,做到有的放矢、张弛有度。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现象,因此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和管理的作用。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融入国际化大发展。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引下,中国在稳固发展区域经济的基础上,更要坚定地走“国际化”战略道路,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施“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战略,促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大潮相融合,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猜你喜欢

国际化实体战略
聚焦港口国际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