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轴”定位 “双轮”驱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变革

2015-01-05上海经济杂志社副秘书长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人民政府王建华

新商务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农民改革农村

《上海经济》杂志社副秘书长、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人民政府 王建华

“多轴”定位 “双轮”驱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变革

《上海经济》杂志社副秘书长、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人民政府 王建华

“新常态”下农村经济要以增质、增效的“利益”为核心。与此同时,农民的角色逻辑发生变革,主体、核心地位凸显

一提到“轴”,我们联想最多的是数学的“数轴”,机械与动力学“动力轴”“牵引轴”及交通枢纽的核心等,它使我们对当下事物的判断在线性层面上要考虑事物发展现状。追溯事物发展的过去,预测与把握发展的未来。在两轴或多轴交叉的情况下让我们想到了用“象限”中相对因素去把握发展的基本面和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系统的格局与动力运行系统。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线性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还要从立体上系统与动力上进行把握。

“多轴”—构建农村经济发展定位格局

用“多轴”的方法考察社会经济或其它事物发展的状态,是用立体、数据精准、象限等方法建立的一整套定位分析判断的方法,它的构架是多元的系统的,它的“多轴”重合与共同本质是核心,相关因素系数关系有机的统一奠定了理论基准的体系。

对农村经济发展状态的判断结果不同,缘于对其判断的理论基准不同。

首先,“逻辑轴”是农村经济理论基准体系的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发展的逻辑以“积极性的释放和经济量扩张”为主要特征,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农村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十八届四中全会后农村经济在“新常态”判断大背景下,由“粗放式发展”向“高质精细化、产业化价值最大化等链式发展”,发展方式处在不断变革与深化阶段。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位已由国内走向国际化,由单一生产环节向产业化、链式化发展转变,由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向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变革,对农村经济的判断由线性思维向多元螺旋或立体思维转变。 例如,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上由过去强调农产品生产向一、二、三产融合联动的“1+2+3”“1×2×3”六次产业发展,实现由农产品生产加工,到餐桌到国际市场销售,赋予生产、观光、休闲、文化等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再如,农村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重旧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双轮驱动城乡互动式,认识层面由过去的农村“碎片化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

再次,过去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支持,忽视市场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农产品有量、但质次价高等,在国际市场缺乏竞争。

农村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重旧城镇化发展方式转变成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双轮驱动城乡互动式,认识层面由过去的农村“碎片化思维”向系统性思维转变

“改革轴”—农村经济变革的推进力

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三化”“三改”“两机制”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农民角色逻辑由原来的农产品生产主体地位向“资本农民”转变。

窃以为,“三化”是农民成为“资本农民”的原动力。

那么,什么是“三化”呢?

“三化”是指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化、实体化、市场化。股份化是指在明晰集体资产产权归属的基础上,通过对农民手中的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的方式明确集体资产按份共有,农民享有股权的处置权、收益权。实体化是指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的新机制,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使其能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化是指让农村产权真正流转起来,积极推动集体产权进入市场,参与各项经济活动,实现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

一方面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完善集体产权职能,促进农村集体产权自由流动,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力量。另一方面,界定集体经济组织身份,明确集体资产范围和归属,真正权到户,让农民手中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真正流转起来。

在我看来,“三改革”是农民成为“资本农民”的推进力。

对于农村经济变革缺乏了解的人自然会问什么是“三改革”?

“三改革”涉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济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由于涉及对象广,情况复杂,地区之间的差异大等问题,改革难度也是相对最大的。农村产权改革涉及组、村、乡镇三级组织,处理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其改革的重点。但是,三大制度改革都需要在政府的统一监管下进行。

同时,“两机制”是农民真正成为“资本农民”的有效保障。

“两机制”可以概括为利益链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利益链机制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之间的“按股享有、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股份制关系。市场化运营机制是指推进农村各项要素的市场化,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我们不难看到,农民已由传统的生产地位向资本主体地位转化,在这一过程中,农民由传统依赖与家庭承包经营向经济组织联营、城乡联营、产业联营等农村社会经济组织规模化、产业化、价值链经营转化,生产要素已悄然开始出现市场化与资本化,经济发展个体化向组织化飞跃。

“差异轴”—农村经济深化改革个性化设计基础

对于中国农村经济有过研究或观察的人不会不知道—中国农村东部、中部、西部在社会、经济等发展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只有充分重视差异性才能使农村经济发展的举措更“接地气”富有活力与特色。

“差异轴”决定富有特色化的顶层设计,不同地区受民俗、地域、人口文化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例如,在工业不发达省份生态保护和环境较好,有人称之为“大农村”“大氧吧”“大养老”产业宜居地,这就是其特色。而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商业较发达,宜以工商集群产业定特色。

不仅如此,“差异轴”还要求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考虑城乡互补一体化发展。

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有着较大差异,过去考虑人口、资本向城市流动,忽视城乡互动,对农村承载城市发展的经济职能重视不够,致使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品等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差异,这个差异给农村带来的不单是“自卑”,更是发展的巨大机遇。例如,在农村发展现代养老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医疗产业等都是对城市发展的创意。

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差异轴”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着眼点与落脚点。

我们必须站在国际、国内能源资源布局的角度审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处理好新常态下环境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指出要解决两大命题。其一,如何满足新常态下人民群众对清洁空气、水、食品安全的基本环境的需求。其二,以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环境承载能力,支撑未来更高、更多的经济发展。第一个是生存问题。第二个是发展和经济问题,用生态红线将这两个命题所涉及状态划清,让全民参与并在发展过程中进行整体优化。

2015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提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济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核心,如何推进是农村经济发展质量保证。

“推进轴”—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保障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慎重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改革推进要“亮红牌”,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硬性下指标,强制推动。不能搞“大跃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曾经指出:“土改可以说是现在争议比较大,共识比较小的一个领域”。国家相关部委坚持小范围试点,依改革封闭运行,试点严格限制在经法律授权的县(市)开展,非试点地区不要盲目攀比,擅自行动,确保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试点工作计划在2017年底完成,不急于铺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层层推进,农村干部精神多了监督压力,权利上划定制度红线,生活中更要求自律,一时间曾出现“为官不易”之声,甚至出现不作为,造成这一现象有四种心态,既“不贪也不为”“怕事不敢为”“慵懒不想为”“护私而不为”。这种观点其谬大矣,当下中国正处于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时代,要敢于担当,乐于创新,勇于作为。

在推进深化过程中,要防范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策风险等,要正确处理市场与经营的关系,学会在推进过程中相关风险因素对冲化解,既要考虑原有农村经济发展积累风险的释放,又要考虑未来发展中新的风险的防范。

“资本轴”—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如果将农村经济比作一个生命体,资本犹如生命体中的“血液”。它是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资本链是农村经济产业化、价值链最大化的保障。

农村经济的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是以资金链、技术链、产品链市场占有率为主要内容综合运行结果,其中资金链与产业链,价值链有效对接,才能使农产品真正实现增值。

目前,正值国内金融市场深化转型之际,农业已受到众多金融机构的青睐,城市的工商资本也看准了农业主产要素市场,开始出现了城市向农村的资本流。例如“万棵园林”今年2月份并购了园林上下游企业成立了产业链公司在香港主板上市,为园林绿化企业上下游企业担保融资,在全国各省市作产业链公司“发展管道”,取得了巨大成功,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市场化下的农村经济组织是资本运行的有效载体。

现行农村经济组织不仅仅是资金的运作增值,更重要的是将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的要素(如土地、有机生产、种子培育等)资本化、市场化、将农村经济中参与的多元要素或不动产变为资本进行动态化运作,使农民在要素增值、产品增值、服务增值中获得最大利益。这是当前农村经济现行组织转型的目标与方向,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土地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只有实现三个改革目标,才能使资本市场化运作得以实现。

“技术轴”—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层级

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现代经济管理技术、生产技术、机械化水平、环境控制水平等,这些因素的核心是技术。就农业灌溉技术解放后的六十年间,先解决了水浇地技术,后解决喷灌技术,进而实现了滴灌技术,不仅实现灌溉全覆盖同时也节约水源实现了农业精细化管理,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当今的互联网技术也对农村的个体工商业、金融、农产品销售等业态发生深刻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颠覆性的。由它催生了农业平台经济、农业期货贸易、农业租赁业等,这都将在未来农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轴”既是观察农村经济的综合视角,又是独立发力的动力系统,这些系统以农村经济的顶层设计为目标,以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为载体,以适应引领农村经济新常态为导向,以“三农问题”为核心,以提高农民利益为根本,构建“一列列动车”,加速去实现农村经济的宏伟目标。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济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核心

猜你喜欢

农民改革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