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院艺术课堂:一种高雅的公共教育
2015-01-05孙佩珊
孙佩珊
剧院艺术课堂:一种高雅的公共教育
孙佩珊
剧院艺术课堂是公共艺术教育的一部分,它面向社会大众,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以培养观众的鉴赏能力为目的,使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近年来,剧院艺术课堂成了公众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普及公共艺术教育
剧院艺术课堂具备公共艺术教育的职能。以往人们认为只有学校的艺术课堂才能让人接受艺术熏陶,事实上社会组织也具有艺术教育职能。社会机构如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都可以实施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剧院的这一职能,让社会公众都有机会接受各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打破了只有学校艺术课堂的学生才能接受艺术教育的限制。
剧院作为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它提供的服务具有很大的公益性,因此非盈利性是剧院艺术课堂的一大特点。一堂课的票价往往就象征性地收几十元,有的甚至免费。免费、普及、教育是剧院艺术课堂打出的口号,观众进入剧院接受艺术教育,并不用花费很多的金钱。国家大剧院成立之初,开展了艺术教育普及项目,计划每年为公众举行超过3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大师访谈、经典艺术讲堂、公益演出、公开排练欣赏等,最高票价不超过40元。为了便于培养固定的观众群体,国家大剧院专门制作了“艺术之友”会员卡,艺术爱好者缴纳的一定的年费后,便可以免费参加大剧院的举行几乎所有艺术普及活动。上海大剧院在2006年就推出了“大剧院艺术课堂”,每年举办100场艺术,票价都在50元以下。不到50元就能听到著名指挥家郑明勋、京剧艺术家尚长荣、舞蹈家黄豆豆等知名艺术家的精彩讲课。观众平常看艺术家的演出,要付上不菲的票价,而由于剧院艺术课堂的非功利性,低价门票就能与大艺术家们接触。
剧院艺术课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国家大剧院的艺术教育课程中,“艺术课堂”主要是邀请各类艺术家现场演讲,并以普及型的表演想配合,演讲的内容包括戏剧、舞蹈、音乐等各种中外艺术门类。国家大剧院的课程也经常举办系列讲座,如京剧系列讲座、中国名曲系列讲座,这样的讲座以前只有学校才举办,如今社会公众也能参与。国家剧院还定期邀请各类艺术家来与观众交流,让民众亲自接受大师的指点,进行互动,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普通人与艺术家的距离,掀开了艺术的神秘面纱,促进了高雅艺术的普及。一些剧院还有不同类型的普及演出,这种演出不同于一般的上演节目,它一般带有讲解,主要教观众如何欣赏乐曲或经典剧目,因此可以看成是另一种形式的艺术鉴赏课。2011年7月,青岛交响乐团在青岛大剧院音乐厅举办了一场讲解式交响音乐会,拉开了“崂山艺术讲堂”的帷幕。新颖独特的讲解式音乐会为“崂山艺术讲堂”奠定了良好的开端。随后,国内外著名的文化学者、艺术家纷至沓来。讲座邀请的都是国内外著名文化学者及艺术家,形式新颖活泼,短短的几个月便让“崂山艺术讲堂”成为青岛最受欢迎的公益文化讲座。现在,在一些剧院,观众如果对演出感兴趣,还可以欣赏剧院或乐团的排练,有的剧院会开放一些排练场次,让观众对整个演出的流程有个更全面的了解。近些年,一些剧院课堂还走出剧院,进入工厂、社区等地方,进一步贴近群众。这些方式都极大地拉近了艺术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二、培养高素质观众
艺术课堂的一个重要功能便是提升观众的艺术水平。作为一项长期的公益事业,剧院艺术课堂对市民鉴赏水平的提升和城市艺术氛围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发达的地区民众的综合素质往往更高,这与艺术的熏陶作用是分不开的。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设施,剧院从成立之初就担负起了提升市民文化艺术素质的重要责任。
艺术课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让更多的人走入艺术殿堂。虽然观众一开始可能并不了解他们所接触的艺术形式。但有了课堂的引导,观众的热情被激发了,他们会主动寻找进入艺术殿堂的方法,慢慢体会欣赏艺术的方式,最终实现艺术水平的飞跃。国家大剧院曾经举办过中国交响乐之春音乐会,但为了让走进剧院的观众都能听懂交响乐,大剧院特意安排了与此相关的众多艺术教育活动,如交响乐作品讲座、音乐片电影展映、公开排练等活动,还邀请艺术家与观众互动、进行答疑,不仅让公众能观看到经典艺术,还让公众懂得艺术,进而欣赏艺术,令众多喜欢交响乐的观众充满了期待。在上海,为了让普通民众上系统化的艺术鉴赏课,上海大剧院推出了全年课表。课表里的艺术课,内容涉及歌剧、音乐、书法、戏剧和芭蕾等内容,有示范表演、现场讲解,也有互动交流和专题视频,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水平进行选择,或“聆听经典”,或“对话大师”,或“携手琴童”,还可以与大师们亲密接触。在一系列的艺术活动中,观众的艺术水平不知不觉就提高了。
近些年,中国观众的在剧场的一些变化能让不少艺术家感到欣慰。以前一些国外剧团来中国演出,经常抱怨中国观众的素质不够,主要原因是观众并不懂得如何欣赏艺术。例如乐章之间不能鼓掌,但一些观众甚至连什么是乐章都不知道,他们看到了高雅艺术很兴奋,音乐一停便开始表达热情,现在这种现象越来越少来了。又如以前有的观众会在听音乐会的时候来回走动,完全把音乐会当自己家里一样,而现在演唱过程中很少有观众会离席,即便离席也会小心翼翼。从观众在剧院的行为表现便能看出他们素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人们所受的艺术教育不无关系。
三、培养剧院市场
剧院作为公共事业部门,坚持公益性是其首要目的,但公益性与市场性并不完全对立。在实际运作当中,剧院必须考虑自身的成本问题。要解决公益性与市场性这对矛盾,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培养忠实的观众。一般性的公共艺术教育中也暗藏着商机,剧院要善于找到切入点。以台湾为例,台湾剧院艺术课堂提供“上门服务”,不论学校、社区或企业,只要有超过20人组成的团体提出申请,需要剧院相应的讲座或培训,剧院都会送上相应的服务。这种艺术教育活动并不是简单的进社区或学校,在剧院艺术课堂与民众接触的过程中,双方实现良性互动,剧院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将演出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让进剧院看演出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培养了稳定的观众群体。
剧院是汇聚世界艺术的殿堂,完善的剧院市场是一个国家文化成熟的标志。剧院课堂不仅是艺术家与观众的桥梁,也是经济和文化的桥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仅北京上海这种一线城市兴建了高档的剧场,中国很多二三线城市也都有自己的剧院,有的还是城市的地标,这为剧院市场的培养营造了很好的环境。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更高雅的艺术有了需求。如果有好的剧目上演,配合相应的剧院艺术课堂,肯定能吸引不少人。
如今中国剧院艺术教育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城市的剧院服务内容更加细化,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服务,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剧院可以根据观众的需求拉近与公众的距离,培养潜在的观众。为进一步培养观众,青岛崂山艺术讲堂从2014年开始对讲座内容进行细分,并打造了《品读经典》、《为大师喝彩》等特别项目,在讲座安排上尽量方便观众参与。同时,崂山艺术讲堂还走进校园,让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能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青岛大剧院先后与周边的科大、青大、海大等学校合作,充分发挥了讲座师资资源优势,定期反馈老师和学生的建议,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讲堂中来,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自身的文化特色的民族,最终会成为被奴役的民族。在繁荣文化的过程中,剧院艺术课堂在公众的文化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的剧院相继兴起,中国的剧院艺术教育正方兴未艾。我们期待中国剧院艺术课堂的兴起。
孙佩珊: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