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滔滔天河济江汉 浩浩平湖美荆楚

2015-01-04禾平

支点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兴隆汉江南水北调

禾平

核心提示: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启用以来,汉江流域现代农业带、水利航运带、生态旅游带呈现出朝气蓬勃的发展新生机,为汉江流域产业升级注入新的“血液”。

滚滚长江一路向东,流畅千年亘古未变。

一年前,在长江的腰部荆州段一个叫龙洲垸的地方,奔流的江水一路向北,顺着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宽阔的渠道,长驱直入江汉平原67.23公里,汇入汉江下游潜江高石碑河段,滋润着645万多亩农田、889万多群众。

自古汉江入长江,如今长江济汉江。

引江济汉、兴隆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两项关键性工程。引江济汉将满足汉江兴隆以下生态环境用水、河道外灌溉、供水及航运需水要求。兴隆水利枢纽则在枯水期抬高兴隆库区水位,改善两岸灌区的引水条件和汉江通航条件,同时兼顾发电。两大工程配套运行,对汉江中下游乃至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环境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滔滔天河书写发展新格局

去年9月26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之前,引江济汉工程应急通水,为汉江下游干旱的农田送去甘泉。“引江济汉工程首要功能是供水。”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局长周文明说。

今年夏秋两季,汉江来水持续偏少。同时,入伏以来,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较少降雨,汉江中下游水位走低。按照引江济汉工程调度规程要求,9月7日至17日,引江济汉工程向汉江补水超过1亿立方米,汉江下游不再“喊渴”。

湖北省南水北调局局长郭志高介绍,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可向汉江补水31亿立方米,相当于约30个东湖的水量,至少有350立方米/秒流量的长江水增援汉江,相当于在江汉平原增加了一座面积近7平方公里的湖泊。目前,已向荆州城区、汉江、长湖补水15.22亿立方米。

这条全长67公里的航道,不仅满足了江汉平原农业生产急需,还重新书写了汉江水运新格局。

去年通航时,最初很多人不知道,通航5天,没行一只船。去年10月,湖北省交通部门召开推介会,行船逐渐增加。去年11月通过40艘,12月185艘,今年1月266艘。通航一周年,行船1500多艘,平均每月150艘左右。

据湖北省南水北调局局长郭志高介绍,这条人工运河设计航运能力为1000吨级,即核载1000吨以下的船只,可通过运河这条捷径,往来于荆州、襄阳之间,而不必从武汉的两江交汇处兜个大圈子。其中往返荆州和武汉的航程缩短了200多公里,往返荆州与襄阳的航程更是缩短了600多公里。

荆州的黄沙运潜江,天门的磷矿石到岳阳,沙洋的石膏粉去常州,开始走上新的水运线。从国家能源大动脉上看,北方的煤炭通过铁路运至襄阳后,通过汉江经引江济汉工程航道,转运至长江沿线地区,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能源通道。

据专家介绍,由于是人工开挖,运河全线河床平坦,且通过入水口的电排站、防洪闸等系统控制,其水位落差长年在1米以内,水深近6米,流速均衡,受气候条件影响很小,是一条既安全又便捷的“黄金水道”,直接和延伸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引江济汉工程开辟了汉江与长江的航运捷径,串联贯通起江汉平原航道网,提升了东荆河水质,减少了汉江水华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对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的修复补偿。

浩浩平湖涌动多重新效应

记者来到潜江兴隆与天门鲍嘴交界处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站在坝上,一边烟波浩渺,一边激流翻滚,令人惊叹。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唯一的这一河川枢纽工程,以灌溉、航运为主,兼顾发电,设计灌溉面积327.6万亩,改善上游航道,通行千吨级船舶,电站装机4万千瓦。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通航以来,一直十分顺畅。”兴隆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局长刘隆斌说,该工程渠化汉江主航道76公里,航道等级从四级提高到三级,通航条件大大改善,不仅枯水季节不会出现滞航,还将通行货船的吨位级别从500吨提高到了1000吨。

“大坝把库区内的汉江水位抬高了2—6米,很多过去灌溉不到的地方,现在也能享用汉江水。”刘隆斌告诉记者,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汉江下游水位平均降低0.5米,而兴隆水利枢纽可将汉江枯水期的水位抬高并稳定至36.2米,灌溉面积也从196.8万亩增加到327.6万亩。

以前,汉江进入枯水季节或者遇上干旱气候,下游很多自来水厂常常无法抽水,天门多宝镇和荆门旧口镇、石牌镇、马良镇、大柴湖镇、沙洋镇、李市镇等地居民,便会遭遇用水难。兴隆水利枢纽建成后,这7个人口密集区50多万居民用水不再尴尬。

除了灌溉功能,还兼顾发电。记者来到电站安装场,墙面上鲜红的安全生产标语和水轮机组发出的嗡嗡声响,让人感受到电能生产的特有气氛。该工程年发电量将达到2.25亿千万时,约相当于潜江市两成用电量。到目前,已累计发电4.1亿千瓦时。

漫步兴隆水利枢纽引桥上,一条水泥砌成的水道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投资1300万元修建的“鱼道”。

据介绍,兴隆水利枢纽阻断了汉江鱼类的洄游路线,而“鱼道”的作用,是保障下游鱼类能够顺利洄游。“鱼道”长300多米、宽3米,为了分摊高达6米的落差,共分成44级,以改变水流速度并制造声响,同时装有模拟日光的照明设备,吸引洄游鱼类从下游一级一级上溯产卵。洄游的鱼类中,除了鳜鱼等,还有一种当地人称为“石头鱼”的珍稀鱼种。

这是一个下起潜江,上至沙洋,波光粼粼的浩浩平湖。静水流深,锋芒初试,即令汉江中下游千百万人民受益多多。自船闸通航以来,已连续安全运行满两年,通行船只15000余艘,极大促进了汉江流域经济发展。

生态游看尽江汉平原新景观

引江济汉,这条中国现代最大的运河,还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生态水道”。

车行运河大堤,览道道桥梁飞架,品鱼米之香,观一河碧波,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因水而变,因水而富。

如今,引江济汉工程通水通航,串起沿岸一个个乡镇,形成绵延百里的生态绿道,一片风光秀丽的水乡景观带让人留连忘返。这条水道,就是为江汉平原镶嵌上一条色彩绚丽的玉带。

水上旅游已呈现出十足的市场潜力。在引江济汉工程干渠上,架起54座代表各个时期、形态各异的桥梁。

荆州率先提出,在龙洲垸与荆江大堤的1平方公里区域,在人工运河上仿建世界各地著名桥梁,形成独特的“桥梁博物馆”景观带。

9月17日,湖北省南水北调系统工作座谈会代表团一行50余人,观摩了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泄水闸、电站和船闸。他们兴致盎然地登上枢纽56孔泄水闸,感叹于枢纽主体建筑物的雄伟和上游汉江水面的宽阔。

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对旅游和经济的带动作用,早已引起当地各方重视。今年“十一”期间,来此观光的游客达数万人。由于游客众多,周边部分村落已经自发形成了以餐饮、副食、住宿为主的第三产业。

兴隆水利枢纽将成为潜江市“平原水利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未来将与三峡大坝、丹江口水库组成湖北水利旅游的“金三角”,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极具特色的水利文化旅游名胜区。

据湖北省南水北调局局长郭志高介绍,南水北调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是民生工程、生态工程,要加快工程的综合利用开发,充分发挥汉江水运优势,将汉江流域打造成现代农业带、水利航运带、生态旅游带等特色功能带,同时要加强干渠水质保护,加大对两江的截污力度,防止生态环境恶化。(支点杂志2015年12月刊)

猜你喜欢

兴隆汉江南水北调
汉江春晓
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建设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南水北调运行管理研究
汉江之歌
南水北调
我要飞翔
DRAINING THE SOUTH
Separation of Eu3+ Using a Novel Dispersion Combined LiquidMembrane with P507 in Kerosene as the Car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