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超不好玩

2015-01-04王卓

新民周刊 2014年50期
关键词:力帆俱乐部球队

王卓

年终岁末,北上广几家财大气粗的中超俱乐部四处招兵买马之际,谁也不会想到,重庆力帆却要放弃中超资格,退出明年的中超联赛!

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在目前中超足球最为火爆的时代,力帆却要退出。这向外界证明了一个尴尬现实:中国足球职业化已经走过20个春秋,但是中国足球的大环境至今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俱乐部老板无论是烟草商、房地产商,还是金融商、电商,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无法自我造血。传统的“广告足球”在畸形的高投资、高成本、无利润的大环境里已经走到末路,而所谓的“产业足球”还根本无从谈起。

疯狂烧钱,难以为继?

2014年,对于渝足力帆俱乐部来说,无疑是丰富而又成功的一年。

一个多月前,力帆俱乐部在中甲联赛脱颖而出,如愿冲入中超。当然,成功的代价是在过去一年中力帆集团高达7000万元的投入。

商人有商人的选择,重庆力帆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离开,说到底是一种市场行为。

日前,重庆市体育局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请示报告。相关官员感到万分惊诧,力帆俱乐部在中国足球形势开始好转的情况下,会有这样的想法!整个请示件内容简明扼要、态度明确,大意是“力帆要退出中超了,目前正在寻求转让,而且即使卖不掉,也会放弃明年的中超资格”。对此,有知情人分析,这份报告显然是秉承力帆大佬尹明善的意思,看来77岁高龄的尹老板这次是下了决心“不玩了”。

其实,重庆力帆“退出”的消息此前早就传出多次。回首尹明善踏入足球圈这15年来,力帆俱乐部曾先后6次传出要“甩卖”。此前最近一次则发生在几周前,有报道称力帆集团正在通过中间人寻找潜在买家,准备出售球队,但前提条件是球队不能离开重庆。随后,力帆俱乐部官员高调否认,称那是没影儿的事。更有不少重庆老球迷对于转让传闻不屑一顾:这么多年来,早都被“卖”习惯了:2003年末代甲A,力帆不幸降级,当年年底就有消息称“中国足球恶劣的大环境让尹老板非常不满,准备告别足坛”。但最后力帆集团斥资4000万元买来红塔的中超资格,继续征战中超元年。两年后,再度传出消息“连续两个赛季在中超垫底的力帆欲退出足坛,上海申花的朱骏则是潜在买家”;此后,在2009年、2010年和2012年都曾先后曝出力帆甩卖球队的消息……

然而,没有转让并不等于没有动机。终于,在经过长达10余年的起伏折腾后,这一次重庆力帆来“真”的了。与此前俱乐部所有人保持沉默不同,这一次俱乐部负责经营招商的官员董义晖在力帆网站贴吧里,以半官方的身份表态:“俱乐部目前处于转让传言的动荡中,我也在寻找合适的重庆企业接手俱乐部,并和孙总一起给集团公司做挽留报告,目前还没有见到尹董,我个人希望集团能再坚持一年,让大家有个缓冲。球迷的不离不弃让我深受感动,感谢大家的支持,也请注意,大家若有合适的资源,请联系俱乐部,感谢。”

显然,力帆官员以一种较为委婉的方式承认了俱乐部将要甩卖的事实。

力帆为何要“卖”球队呢?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作为中国企业500强,重庆民企50强榜首的力帆,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撑不起一支中超队,据尹明善身边的人士透露,如果今年力帆的地产和金融板块像尹明善希望的那样良性发展,养一支中超球队根本不算事儿。然而,正是由于力帆的地产和金融两大新兴主营业务业绩不佳,即使个人多次跻身福布斯富豪榜的尹明善,也不敢每年扔出两三个亿,与动辄花上五亿十亿的国企们血拼,“民企企业家玩的都是自己的汗水钱”。日前,有消息称力帆俱乐部今年制订的2015年中超预算金额是1.5亿,但尹明善并没有给这份预算报告任何批示,显然对于俱乐部未来的命运他已有了更多考虑。

民企老板尹明善过去曾多次透露,他的家族是反对他继续搞足球的,他也不可能用上市公司的钱,所以花的都是个人的“私房钱”。尹明善在上市公司力帆股份的26.5%的持股,按照去年力帆股份的年报,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亿元,尹明善个人理论上的分红为1.12亿左右。即便今年力帆股份第三季报净利润增长高达20%,但尹明善光靠“一己之力”,仍然很难支撑一家中超俱乐部的发展。

力帆投身足球15年来,俱乐部几经沉浮。保守估计尹老板对球队的投入超过了6个亿。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这样的投入不可谓不大方。其中,光是购买球队,尹老板就花了两次钱,除了2000年花费的5580万元,2004年为了能让力帆留在中超,尹明善又花了3800万元买下云南红塔足球俱乐部,让力帆俱乐部得以“借壳”参加中超元年的比赛。除此之外,尹明善早在千禧年收购球队后,还斥资8000万买下了洋河体育场,让力帆队拥有了自己的大本营。从刚开始承诺的一年至少投入2000万,到力帆俱乐部今年冲超成功后报出的预算方案1.5亿,力帆集团对球队的投入呈递增趋势。

哪怕身处低一个级别的中甲联赛时,尹明善对球队投入也并不吝啬。北京奥运会那年,力帆冲超成功时尹明善对球队的投入是3000万;今年再度冲超成功,全年投入更是超过了7000万。尽管这样的投入在中甲行列算得上“土豪”级别,但如今的中超,每年的“最低消费”是多少?今年刚刚惊险保级的河南建业给出的答案是:2亿!力帆明年1.5亿的预算方案已经低于中超“最低消费”,更何况这个方案还没有通过。看得出,为力帆队花了6亿多的尹明善,已不愿意再在足球上“烧钱”了。

当然,尹老板对力帆俱乐部还是充满感情的,而且体育局足协方面还高度配合力帆,在场地、安保、接待等各个方面为力帆创造最好的比赛环境。只不过由于力帆实力的差距,当年仍然没有摆脱降级的厄运。对力帆非常失望的重庆市体育局在财政资金支持下另起炉灶,拉起了一支“重庆FC”,第二年就冲入中甲,与力帆形成同城死敌的架势。然而在中国,球队俱乐部各自都有自己的苦衷,去年重庆FC降级解散。在此背景之下,力帆俱乐部不仅没有退出,反而不惜代价重金投入,帮助力帆冲超成功。有人如此感叹:“尹明善争的就是一口气。”endprint

如今,在力帆冲超成功后,尹老板决定退出也算是对渝足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就在两年前,谈及中国足球发展前景时,他还踌躇满志地表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对足球的重视,让我看到了中央整顿足球的决心。恒大夺冠毫无疑问会对中国足球起到促进作用,24年后终于拿到亚冠冠军,这一定会影响到国家队和整个职业联赛,现在看足球的人多了,学足球的青少年多了,管理提升了,各个俱乐部的投入加大了。而且足球会慢慢地从‘黑到洗‘白,再逐渐变‘红,直至越来越红火。”可是,作为民营企业的老板,他决定不玩足球,这又恰恰显示其睿智的一面。此时的尹明善就像安徒生童话中观看皇帝新装游行的小男孩,他在最适当的时候,为民营企业对中超“伪职业化”的现状,说出了一句大实话。

泡沫丛生,自有苦衷?

眼下在中国,中超足球玩的就是烧钱,所谓的中国五大足球特区广州、大连、成都、武汉、青岛,只剩下广州还有一支中超球队,重庆足球能够在中国足球大环境不好的那些年苦苦支撑,其中自有苦衷。若不是尹明善的坚持,重庆足球可能早就在中国足坛消失了。对于眼下中超联赛的火爆,球员和球迷则应该感谢恒大老板许家印。尤其是在“许老板”成为“许常委”后,他继续扛起振兴中国足球的大旗,为新角色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恒大介入之前,中国职业足球历经十几年风雨后陷入病态的惘然。更糟的是,并没有人能够对其在理论上进行清晰的梳理,也找不到前行的理论支点和方向。许家印的大投入政策,电击般地使中国职业足球重新复苏、发育,“羊群效应”更使其他俱乐部紧紧跟随,中超史上的第二次高潮不期而至。

然而,从另一个角席看,正是恒大的高投入、大手笔,导致中超市场吹起越来越大的泡沫,与地产泡沫如出一辙。以2014赛季为例,在中超16家俱乐部中,竟然有14家俱乐部属于房地产公司或相关联系紧密企业。房企,俨然成了眼下中国足球的“财神爷”。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在挥金如土、疯狂砸钱的背后,地产足球究竟给中超留下什么?就算中超重现20年前那样的热度又怎样?其实,从20年前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开始至今,中国足球的失败早已证明了一切。如今,当中国地产企业一窝蜂似地入主中超,和十几年前那些烟酒企业赞助商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有人质疑,像恒大这种“疯狂砸钱”的运作模式,明显背离了职业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很多人都知道,真正的足球俱乐部,比如皇马、曼联,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企业,俱乐部经营目标和企业一样,都是要长期规划、要挣钱的,都是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有百年皇马、百年曼联、百年米兰,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足球”。再看看我们的这些地产企业,以恒大为例,当年因为独家赞助广州世乒赛而被体育界知晓,随后又因重金打造郎平、周苏红、杨昊、冯坤等人组成的女排“豪华之师”而声名鹊起,可是仅仅几年,恒大女排如今已名存实亡。后来,恒大集团又高调接手打假球被降级的广州足球俱乐部,随即大肆招兵买马,将目标直指中超乃至亚冠联赛,其一掷千金的豪情令人咋舌。表面上看,恒大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足球“复兴”引领者,可是有识之士对此却表示出了巨大的担忧:“这种无视职业俱乐部发展规律的做法,无异于杀鸡取卵!”

“房地产足球”的强势出现,对中国足球带来的不是福音而是警钟。有业内人士表示,几年前正是中国足球的低潮期,按照常理投资方应该收缩资金,挤压泡沫,帮助中国足球回归理性重建秩序。但是房地产企业却大肆砸钱,不仅有悖足球发展规律,也抬高了足球俱乐部运行成本,加剧各地足球俱乐部的“贫富差距”,会让其他领域有投资足球意向的民营企业望而却步。“像恒大的金元政策,会对小俱乐部带来极大的冲击,甚至影响其生存。”此外,房地产业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极大,一旦楼市陷入低迷,这些房企还能否坚持每年投入巨资玩“烧钱游戏”,还是个未知数。早前,也有足球界资深人士坦言,“房地产足球”在未来几年很可能经历一次洗牌。“没有一个行业光砸钱没产出却能一直继续的,中国足球最后还是要回归正常的运转体系。”

这不,刚过三个赛季,随着地产行业滑入低谷,很多俱乐部随即出现问题:降级的降级、欠薪的欠薪,转让的转让。更让尹老板意想不到的是,即使在如今中超联赛异常火爆的时代,他的球队居然还卖不上价钱。“其实现在的中超壳是有价无市”,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尹明善过去看来,中超如今的红火,中超壳的代价肯定会超过过去。至少可以参考去年大连阿尔滨对大连实德的收购价格。但接触了一圈下来,他们发现真正有心买球队而且玩得起的买家是微乎其微,“很多企业即使买得起,也很难养得起,如今动辄每年两三亿的投入,除非那种有地方政府力推而且政策支持的企业,否则没人敢冒这个风险来接一支中超队。”现如今,尹明善是铁了心“不玩了”,然而“即使卖不掉也会放弃中超资格”,表明了球队的转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从最开始设定三年转让期,到现在什么底线条件都可以不要,说明这个市场是有价无市的。”此前,尹明善一直希望转手给重庆本地企业,但像龙湖、金科这样的全国性大型房企已多次辟谣不会考虑。至于国企,重庆市国资委一位中层人士认为可能性更小,“重庆本地国企的日子并不好过,除非是市委市府主要领导的指示,否则没有谁敢去接这个摊子。”

其实,早在2009年尹老板就给市政府打报告明确提出,愿意以零代价把球队转让给政府来经营,这就表明如果这次真到了卖不掉的时候,决心不玩了的尹老板就有心理能力承受零价格转让。种种迹象表明,尹明善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将力帆“出手”。熟悉力帆的人都清楚,近十多年来,对于这支队伍尹明善一直纠结于“卖还是不卖”之间。按照尹明善自己的说法,能够坚持力帆到现在,几乎是他“一个人在战斗”——家人都反对,花的是他自己的钱。也难怪他不时都会摇摆。特别是在北京奥运后这几年间,往往都是新赛季快开始了,他才决定继续搞俱乐部,以至于扩军备战的黄金时间全被耽搁了。一位已经离开力帆的前俱乐部高层用“折磨”一词来形容他当时的感受,“每逢年关,我们就觉得是度日如年”。

与有价无实的俱乐部相比,中国球员的身价却是出奇的“虚高”。去年年初,正是中超的转会时节,于汉超4000万元的转会费即使放在欧洲市场也算是天价了。那次转会,甚至引起了外媒关注,足球强国德国的媒体用惊讶的口吻发问:难道中国足球真的要用钱征服世界?

回首中国足球历史,只有两次转会费超过3000万元,但都是球员留洋。11年前,孙继海从大连队加盟英超曼城队,其合同交易总金额高达200万英镑,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3000万元。两年后,董方卓转会曼联队,合同总金额为350万英镑,但由于董方卓没能达到合同中规定的出场率,大连实德俱乐部后来又返还曼联方面约1800万元人民币,因此董方卓的实际转会费严重缩水。不可思议的是,于汉超的转会费创造了国内球员转会的新纪录。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坛的球员身价一直不算很高。遥想19年前,中国足球职业化联赛元年,从吉林转会到“十冠军”辽宁队的后卫球员姜峰,身价只有7.5万元。如今20年过去了,从7.5万元到4000万元,中国职业球员“标王”的身价,翻了500多倍!极具讽刺的是,中国足球水平和成绩,与20年前相比居然是不进则退。

事实证明,正是“伪职业”联赛害了中国足球。过去几年,中超球市是被炒火了,中超公司也开始有钱赚了,有点水平的国内球员居然都是千万富豪了,但对于更多中超俱乐部来说,依然还处于“小米加步枪”的时代。如果没有了俱乐部母体公司的直接投资供血,没有任何一家中超俱乐部可以独立生存。眼下,无论是北上广足球高调冲击亚冠也好,还是中超联赛上座率高居亚洲第一也好,谁也无法改变中国足球还是在“广告足球”和“行业足球”圈中徘徊的事实。

直到尹老爷子在忍痛挥别苦心经营了15年的俱乐部那一刻时,我们才开始陷入深思,中超联赛究竟何时能迈入“产业足球”时代?愿重庆力帆以“死”相搏的代价,能给中超发展、给“产业足球”带来更好的启示。endprint

猜你喜欢

力帆俱乐部球队
一道美国数学竞赛题的推广
力帆向两大方向突围
力帆新能源产品线全面转型
菜鸟球队菜鸟兵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
力帆老兵的新乐途
一个城市和他的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