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话当年
2015-01-04红柳
红柳
1984年:我国进入“轿车时代”
我国汽车产业如今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汽车产业,而且还在继续扩大着自己的规模。这得自于我国轿车产业的崛起和发展。当初,谁也不会相信轿车会在我国如此迅速地发展起来。实在是在许多人的“意料之外”。
但当我们追根寻源时,就会发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却是“情理之中”的事,我国轿车产业自有其符合逻辑的发展轨迹。而发展源头,则始自30年前的1984年。我国轿车产业的所有关键元素:产业发展思路、产业发展政策、产业发展模式都是在这时酝酿和诞生的。
1984年可以说是我国汽车产业进入新发展时期的起步之年。从这一年开始,我国汽车产业从“卡车时代”进入了“轿车时代”。
那么,1984年我国汽车产业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
从“海南汽车走私”说起
从1984年开始,中共海南区党委、海南区政府的一些主要领导干部采取炒卖外汇和滥借贷款先后批准进口8.9万多辆汽车进行倒卖。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海南“汽车走私”案。当时的海南政府主要责任人因此被撤职。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的轿车需求剧增。而我国当时的汽车生产情况是“缺重(型货车)少轻(型货车),轿车基本是空白”。从1982年开始到1987年,这几年中国每年花四五十亿美元进口日本皇冠、公爵等外国轿车。1984年,我国汽车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14.87万辆,次年(1985年)进口汽车更高达35.4万辆,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汽车进口的峰值,耗费国家宝贵的巨额外汇。
当时,进口车卖得特别贵,日本丰田佳美要60多万元,瑞典富豪(今称沃尔沃)、日本凌志400都是70多万元一辆。由于进口许可证被控制得紧,政策的含糊不清、管理的严重缺陷造成了蓬勃发展的走私车、套牌车市场。
如何迅速改变我国汽车(主要是轿车)生产和消费的这种被动局面,替代汽车进口和杜绝大规模汽车走私,成为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我国汽车行业领导层做出加快发展轿车工业决策的重要依据。
改变历史的“北戴河会议”
1984年7月27日在北戴河,国务院召集各有关方面领导座谈汽车工业发展问题,重点讨论轿车工业发展。
同年8月11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再次讨论了汽车工业发展,主要是轿车业发展问题。这是形成中国发展轿车战略决策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和国务院领导,以及国家计委、经委、中财委、机械部和中汽公司的领导。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指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小汽车(指轿车)的需求量也会很大,如出租车不但城市需要,中小城镇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也很需要,家庭私人用车也会逐渐增多。汽车工业的规划和发展要考虑到这种趋势,组织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或进口一些散装件在国内组装,以缓和供需矛盾。近期不发展成本高的高级轿车,要大力发展质量好、成本低的中档以下的经济型用车。
这是中央对发展轿车工业的基本方向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构想。
酝酿变革的汽车行业
大力发展轿车工业一直是我国汽车行业追求的梦想,我国汽车行业的前辈孟少农曾说:“大车不过是初中水平,轻型车是高中水平,小轿车才是大学水平。”为了让我国汽车行业达到大学水平,我国汽车行业决策层一直在寻找机会。
轿车制造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资金投入巨大、产业链很长的现代工业生产体系。在轿车产业的技术、资金和市场的“三要素”中,我国当时几乎全不具备:轿车生产技术与国外相比落后几十年、资金极度匮乏、市场购买力低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借鸡下蛋。而能够吸引外国汽车企业的,则是他们对我国轿车市场可能会大发展的预期。这种思路就是人们常说的“市场换技术”。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没多久,我国汽车行业就向国外汽车同行发出邀请,邀请他们到中国建厂生产轿车,但不少国外汽车厂家不看好在中国生产轿车的市场前景,加上中外观念差异比较大,响应者并不踊跃。但经过不懈的努力,1984年中外合资生产轿车和引进外国轿车生产技术的构想终于有了实际结果:
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公司开业;
1984年3月,天津汽车工业公司引进日本大发850系列微型汽车技术转让许可签署;
1984年5月,长安机器厂与日本铃木签订生产ST90系列微型汽车协议;
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签署上海-大众合同。合同规定固定资产总投资3.87亿元人民币,注册资金1.6亿元人民币,中德各占50%。
在这些合资和技术引进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上海大众项目。德国大众汽车也因“领先一步”而在30年的中国市场上一直风骚独领,成为合资品牌汽车中的翘楚。我国汽车行业也以此为契机,开始进入了“轿车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的“三大三小两微”的轿车生产规划,到21世纪的外国汽车品牌全面进入、国产品牌异军突起,中国轿车工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私人可以合法购买轿车
现在,大家都认为,私人购买汽车是件寻常事,不是个问题。可在1984年以前,这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时,汽车作为被定义为一种生产资料,私人是不能购买和拥有的,私人购买和拥有汽车是不合法的。这一规定被破除时间就是1984年。
198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个人或联户购置机动车船和拖拉机经营运输业的若干规定》。这是国家从政策上第一次明确私人购置汽车的合法性,是国家关于汽车消费政策质的飞跃,中国汽车消费开始从公款购车单一渠道转向多元化消费。这一政策从根本上促进了汽车商品化,为汽车工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私人购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30年过去了,回顾1984年我国汽车产业的历史,追寻我们汽车大国的发展之源,我们寄希望的是未来,相信中国终将会由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