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只为村更强民更富

2015-01-04赵巍于佳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暖棚松柏百姓

赵巍+于佳

古城子村可称得上是盘山县众多行政村中的“老资格”。由于村子形成较早、地理位置相对偏僻,10年前,脏乱差的生活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状况成了令村民最难堪的“简介”。眼看着别的村子富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古城子村的百姓更加渴望早日富裕起来。为了帮助古城子村摘掉贫困帽子,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开展了系统的帮扶活动。正当镇领导斟酌村党总支书记人选的时候,十几名村民代表找上门来,诚恳地推荐了一个人——杨松柏。

一个信念 就是要为百姓办实事

当时,杨松柏刚刚从一家油田企业买断工龄回家,有着广阔视野和一定经济实力的他早就感到家乡发展的滞后,便与几个菜农做起蔬菜批发零售的生意来,而且特别关照一些生活境况相对窘迫的家庭。也正是这副热心肠,使杨松柏赢得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和信任。

在经历获得满票的选举之后,74万元的村级外债和依旧贫困的百姓让刚刚上任的杨松柏犯了难。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一个信念:“当村干部,就要为百姓做点事,让大家都富起来。”那时的村民们绝大多数只是守着几亩地,靠天吃饭,本就收入不多,要是直接带着他们搞产业转型,村民们肯定不答应,干了也是蛮干、白干。联想到自己以前做的蔬菜生意,一个点子在杨松柏的脑海中闪现了出来:“何不让乡亲们在种植业上找出路?”

说干就干。杨松柏先是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和一些村民代表组织起来,组成了一支“蔬菜代销队”,将村民院子里种植的蔬菜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买进来,再卖到市场去。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百姓多挣了几个零花钱,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几经研究后,杨松柏发现了其中的关键问题,一是百姓的菜良莠不齐,品质不能保证,有时卖不上价钱;二是蔬菜上市的时候正值夏秋季节,市场竞争激烈。

苦恼之际,杨松柏突然听说山东寿光正在发展棚菜产业,许多村民都因此过上了小康生活。他立即奔赴山东,在寿光的蔬菜暖棚内当起了“小工”,搬梁搭柱,挑水施肥,什么脏活、累活他都不嫌弃,而且平日就吃住在大棚里,一有空就向技术员请教相关技术……三个月后,学成归来的他回到村里,拉开架势要带着村民们大干一场。

蔬菜暖棚 富了百姓暖了民心

当杨松柏提出要建设蔬菜暖棚后,别说村民们不响应,就连部分村干部也是一头雾水。大家穷怕了,万一不成,两三万元钱就要打水漂。对于村民们的顾忌,杨松柏十分理解。可要是不改变,古城子村就得继续受穷。

不顾家人的反对,“出头鸟”杨松柏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与其他村干部一起,筹资盖起了5栋暖棚,并聘用村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儿的村民帮助料理。那一年冬天,当其他村民还在家里“猫冬”的时候,杨松柏的大棚里却是一派繁忙景象,春节过后,获得了10万余元的收益。“扣大棚真的能挣钱!”一时间,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钻进了每个村民的耳朵里,乡亲们涌进村部,纷纷表示要扣大棚。很快,40多栋蔬菜大棚相继建起,80多万元的收益不仅让百姓的腰包鼓了、脸上的笑容多了,十几户村民还相继开始翻盖自家的住房了。

心系百姓 杨书记变成“杨技术”

随着棚菜产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建起了蔬菜大棚,向来热心肠的杨松柏每天更是忙得马不停蹄,为大家进行指导,传授技术。2005年的一个深夜,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电话另一端传来村民王立彪焦急的声音:“杨书记,不好意思打扰您了,快来我家大棚看看吧,黄瓜秧下午还好好的,怎么摘瓜这么一会儿工夫就蔫巴了呢?”撂下电话后,杨松柏立即摸黑赶到王立彪家的大棚里,为瓜秧“诊病”。在详细询问之后,杨松柏断定这是由于王立彪夫妇近几日浇水过多,引起根系受损所致。搞明白原因后,夫妻二人为自己的“大惊小怪”感到难为情,反倒是杨松柏宽慰他们说:“我知道你们扣这栋大棚基本花光了家里的钱,别有啥不好意思,以后有问题就第一时间找我,我准来!”

经过这件事情后,杨松柏深深感觉到村民在生产技术上的匮乏和渴求。为了让乡亲们掌握更多的本领,杨松柏频繁联系镇农业站,并多次跑到县农经局寻求帮助。在他的协调下,县、镇两级有关部门先后组织专家、技术员31人次,到古城子村开展技术指导。在不断帮助村民解决棚菜生产问题的过程中,杨松柏逐渐成了村民们心中最值得信任的“杨技术”。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村民越来越富裕的时候,2007年一场罕见的大雪,几乎“压塌”了百姓的希望。由于短时间内的降雪量太大,村内的1000多栋大棚中,有300多栋被压塌。杨松柏急得满嘴起大泡,天刚一亮,他立即打电话,自掏腰包雇来挖掘机,帮助老百姓把大棚“抢”回来。大型机械轰隆隆地工作了两天两夜,而杨松柏也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不是彻查损毁情况,就是去村民家中了解受灾情况。这次雪灾过后的半个月内,大家发现,“杨技术”不是坐在棚里合计着什么,就是在画着图纸,打电话给专家……半个月后,“木架改铁架”“支撑点下移”“三角支架加固”等一大堆新词汇从杨松柏的嘴里不断冒出来。为了百姓利益,“杨技术”闭关修炼大功告成了。从那以后,古城子村再也没有任何一栋大棚被大雪压塌过。

合作经营 小组织提供大保障

棚菜产业做大了,但是乡亲们独立生产经营的模式往往存在着品质得不到保证、价格不稳定、销路不畅通等问题,这又引起了杨松柏的沉思。“要将产业做大做强,合作经营才是必由之路”。在与其他村干部进行商议之后,松柏种植合作社应运而生,并建立了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先锋岗,古城子村逐渐形成了以专业种植黄瓜为主的棚菜产业发展格局。为了使黄瓜的品质得到保障,杨松柏坚持对成品蔬菜进行分级收购,并组建了专门的科技推广团队,实行“五个统一”的合作经营模式,向村民统一提供种子,统一提供农资,统一进行包装,统一提供技术,统一进行收购,并成功注册了“古兴”“辽河湾”两个商标。

为了使村民种植的黄瓜能卖个好价钱,杨松柏先后多次联系农业高校专家,向村民们先后推广了“阿维菌素豆粕肥”“生物秸秆反应堆”等新技术,不仅使棚菜生产降低了农资投入成本,还能降低病虫害,提升温度,达到增产的效果。

正当松柏合作社的名声越来越响亮的时候,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客户量不增反减,黄瓜卖不出去了!这可愁坏了杨松柏。经过细致的调查,杨松柏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村里的道路太过破旧,车辆出入不方便,黄瓜在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损,经销商卖不上价钱。

“有了问题就要马上解决!”杨松柏一面积极向上级申请,一面筹措资金。很快,一个占地面积50亩的蔬菜交易市场便落地生根,一条宽阔平整的柏油马路横贯南北。客商开始日益增多,百姓的腰包自然也就更鼓了。

奔向明天 书写乡村幸福篇章

“让百姓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就不能让任何一户村民掉队。”杨松柏一直没有忘记那些需要特殊关照的群体,他和村干部连同村内党员47人与全村17个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使每一个贫困户平均有2—3名党员负责帮扶,或传播技术、谋求出路,或时常关怀、送去温暖,使全村村民一同跨入小康行列。同时,为了实现合作社与村子的同步壮大,在经全体村民的一致表决后,菜农们每收获一公斤蔬菜,就会往村集体账户中打入一分钱,这部分钱将用于修建看棚房屋、建设滴灌水网、新建文化广场、改善交通条件、实现自来水“户户通”、为贫困学生发放补助等方面……

十几年间,古城子村由负债74万元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拥有1800万元集体资产、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均年收入达到2.2万元。“老杨,都快60岁的人了,还干得这么起劲儿,也不知道你图个啥?”面对朋友的疑问,老杨说出了自己的目标——“古城子村的将来,一定是村更强,民更富!”endprint

猜你喜欢

暖棚松柏百姓
松柏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Repulsive Effect for Unbound High Energy Particles Along Rotation Axis in Kerr-Taub-NUT Spacetime∗
百姓看家“风”
寒冷地区日光暖棚羊舍设计与暖棚环境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