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好渔村“掌舵人”

2015-01-04万忠家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锦江渔民

万忠家

“渔民的血汗钱决不能打水漂”

黄海边出生,喝着咸水长大,听惯了海涛拍岸,祖辈三代掌船,疾风中穿行,海浪里搏击……富饶的大海塑造了于长福性格中的坚忍。而这种坚忍,就是他矢志不渝领航渔村十四载的信念和力量。

2001年春季,时年53岁的于长福走马上任,挑起了锦江渔民委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重担。顶着“一把手”的荣光,于长福却丝毫没有感受到成为“当家人”的喜悦,相反,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此时的锦江,是赤潮后的污泥浊水,蚬壳满滩,臭气熏天,3万多亩滩涂上养殖的价值8000多万元的贝类水产品“全军覆没”,渔民们血本无归,欲哭无泪。

心疼邻里乡亲的“血汗钱”随海而去,受命于危难之际的于长福憋足了劲儿,铁了心要带领渔民闯出一条自我发展的新路。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开了两天两夜的“诸葛亮会”,又旋即召开了党员和渔民代表大会,统一了思想,终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利用资源优势,以滩涂贝类养殖为主业,走多种经营之路。于长福的话掷地有声:“锦江这些家底,都是渔民的血汗,决不能再打水漂了!”

当年6月,于长福带着村“两委”一班人,顶着酷暑来到福建,经过多日的实地考察,采购了价值30多万元的杂色蛤幼苗。回来的路程相当遥远而艰辛,于长福坚持要拖着患有肝疾的病体与同事们一起走。大家怕他累倒,都劝他赶紧乘坐飞机返回。但于长福却坚持同行:“用锦江人的血汗钱买来的蛤苗在路上一旦有闪失,我没法向家乡父老交代啊。”就这样,他咬紧牙关,坐上雇来的长厢大卡车,连续颠簸了三天三夜,将蛤苗安全运抵东港。渔民们看到新蛤苗后都乐坏了:“想过好日子就指望它们了!”但看到于长福那消瘦的脸庞,听到他那嘶哑的声音,不用解释大家就都明白了,有的渔民甚至偷偷地抹了一把眼泪:“为了大家伙儿快点富起来,50多岁的人还这么干,这是在玩命呀!”

在恢复海上养殖业的同时,于长福又带领锦江人在海产品深加工上蹚出了新路:投入100多万元对原有冷库进行改造,增加储存能力;投资300万元从菩萨庙购入1160亩虾场,改革经营方式,现在年租金已达到182万元;走招商引资、科技兴渔之路,自2002年起规划建设万亩滩涂高效养殖区,引来江苏如东县上百万元的投资,当年就产蛤130吨,远销日本等国家,声名享誉国内外。

扭亏为盈,转败为胜,于长福深情地回忆说:“当年的赤潮给我们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意志,成了我们‘练兵的磨刀石,激励我们走向新天地。”

“必须让锦江船坚橹稳、不断前进”

初见现年66岁的于长福,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浑身都充满着和年轻人一样的干劲、闯劲,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于长福从十几年前就开始一边与病魔抗争,一边带领锦江渔民委攻坚克难,不断谋求发展。从最早的肝炎,到后来的肝脏肿瘤;从打针吃药,到住院手术,直到现在,他还要定期去医院打针,办公桌的角落里仍摆放着成堆的药瓶、药盒,自从他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除非是手术期间不能活动,在其他时间里,村上的工作总是被排在第一位,带病冲在工作第一线更是常事。

一位给于长福诊治过的医生说:“他是一个好党员、好干部,但绝不是一个听话的好患者。他不安心治病,隔三岔五地开小差,知情的人知道他是带病工作,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个没啥病的人呢!”而于长福的解释相当有文采:“锦江就像是一艘在大海里航行的船,一旦遇到大风大浪,光靠躲是不行的。作为船长,我必须让锦江船坚橹稳、不断前进,才能不辜负渔民们的信任和期待!”

天道酬勤。在“拼命三郎”于长福的带领下,锦江渔民委克服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保证了锦江贝类为主的海产品出口,还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截至2009年年末,全村养殖业恢复了元气不说,贝类生产、产值、利税、渔民职工人均收入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世事哪有一成不变的?2009年年末,丹东市政府全面启动大东港建设总体规划,锦江的53210亩滩涂和9410亩浅海将被全部占用,锦江的生存和发展又到了非常时期。于长福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丹东要发展,港口要建设,锦江更要生存、要发展,困难与考验摆在眼前,锦江将去向何处?

作为“当家人”,必须当断则断。于长福认为,锦江发展也应服从大局,只能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紧紧抓住大东港建设全面启动带来的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乘势而上,谋划新的发展战略,再次开辟出一条适合锦江发展的新路子。在于长福主持的班子会议上,锦江由海上向陆地转移的发展战略得以确定。2010年,东港市润煜食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同年3月,渔民委投资5200万元开工建设东港市润煜食品有限公司一期工程项目,集海产品及果蔬食品加工、储藏、销售、出口为一体,一次性加工储藏能力达5000吨。2011年8月,项目建成投产运营,产品不仅在国内畅销,还出口到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2011年,渔民委根据水产品冷藏市场的需求,又投资1亿元,建设东港市润煜食品二期工程项目,其中三层冷藏库两座,一次性储藏能力达6万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冷冻冷藏加工企业之一,到2013年年末,储藏各类水产品达4.6万吨,实现营业收入1167万元,利润829万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各种数据又一次证实了于长福的智慧和正确抉择:2013年,锦江渔民委实现产值4908万元,实现利润1109万元,上交税金365万元,渔民人均收入又创新高,平稳而成功地实现了由海上向陆地转型。

“让渔民成为锦江真正的主人”

“作为‘当家人,如果不帮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就会被人戳脊梁骨!”虽然已是功绩赫赫,可于长福当村干部的初衷始终没变。村里每家每户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装在他的脑子里。“于书记这个当家人当得绝对够格!”许多村民竖起了大拇指。

“钱有了,可不能胡花,得让老百姓的日子都好起来,还得一天比一天好!”于长福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认真研究,在征得全体渔民委党员和渔民代表同意的情况下,从2009年开始,退休渔民在享受企业职工退休金的基础上,村里在每年年末给每人增加养老补贴2000元,对考上大学的渔民子女给予1000—3000元不等的升学资助,对因病去世的渔民给予3000元的丧葬补贴,对全体渔民按工龄给予550—770元不等的取暖费补贴;投资40多万元,给渔民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把村卫生所面积由原来的20平方米扩大到120平方米,添置了医疗器械,增加了医疗项目,达到村级甲级卫生所标准;累计投资5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功能先进、设备齐全的渔民活动室,藏书1万余册的文化室以及存放渔民委所获各种荣誉的荣誉室……

锦江富了,锦江渔民也备感自豪,常有渔民忍不住到处炫耀:“现在的日子太好了,俺们都享福喽!”可于长福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有下一步打算:“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将现有资产拿出一大部分作为股份分给渔民,要让渔民成为锦江真正的主人,日子越过越红火!”endprint

猜你喜欢

锦江渔民
呐喊中的精神力量——东台弶港渔民号子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泸州市江阳区418名退捕渔民“转业”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锦江风尚
——献给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歌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上港集团控股锦江航运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锦江》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