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沁河下游险工改建加固设计

2015-01-04胡俊玲赵广运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5年9期
关键词:险工沁河土工布

胡俊玲,赵广运

(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沁河下游险工改建加固设计

胡俊玲,赵广运

(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450003)

沁河下游险工现状存在坦石坡度陡、根石薄弱、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作者提出了险工改建坝型,采用退坦放缓边坡、土工布防渗保护土体、预设备塌体加固根石的结构型式,以增强工程的稳定性。经典型工程分析实践证明,这种坝型提高了险工的抗洪能力,保障了堤防安全。

沁河下游;险工;坦石;根石;稳定

沁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二朗神沟中花坡乡河底村,流经山西省的沁源、安泽、沁水、泽州县,穿太行山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五龙口出山谷进入下游平原,经济源、沁阳、博爱、温县、武陟五县(市),于武陟县的方陵村汇入黄河,河道全长485km。五龙口以下为下游,河道长90km。

沁河下游险工作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是历史上在抢险过程中依托于堤防修筑而成,具有挑流的作用,防守大堤免受主流顶冲和水流淘刷,保护堤防工程安全。

1 沁河险工现状

根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沁河险工距今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均系堤防受大溜顶冲后,在临堤筑埽抢护或决溢后复堵所形成的防守型工程,多沿堤线布设,由坝、垛、护岸组成。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这些老险工,绝大多数为秸料埽体修筑,仅个别险工有砖石裹护。人民治黄以来,险工历经三次改建、续建,秸埽工程逐步石化。目前,沁河下游共有险工49处(含防洪坝2处),共计799座工程,其中坝112道,垛398座,护岸289段,工程长度52.583km。

沁河险工加高改建始于上世纪60、70年代,系戴帽加高,经过多年运用,破损、残缺问题突出,工程“老化”日趋明显,除近年来安排的改建坝垛外,多数坝垛仍存在以下问题。

(1)坦石坡度陡、稳定性差

目前,沁河大部分险工坦石坡度为1:0.8~ 1:1.1,其稳定性差,易出现整体滑塌险情;坦石石料经过多年的风雨侵蚀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坦石顶高低不平,宽度不够,部分坦石顶宽只有0.3~0.4m,土石结合部不牢,加之坦石坡度较陡,工程强度不足,垛间无裹护,回流淘刷严重。

(2)土石结合部土体流失,坦石蛰陷

沁河险工现状均为土石结构,多为抢险所修的工程,土石结合部无反滤措施,长期受到雨水、河水的浸蚀,土体流失严重,土石结合部出现空洞,坦石处于架空状态,造成坦石下蛰,工程面貌不整。雨后或大水过后易出现塌陷,一旦靠河易出现坦石土体整体蛰陷险情,将给抢险带来极大困难。

(3)根石深浅不一,抗冲能力弱

沁河下游河床为冲积土层,地层岩性以粉质粘土、壤土和砂壤土为主。根据险工根石探测成果,坝垛各处的冲刷深度不一,在靠主溜的坝头部位,冲刷深度一般为5~10m,其他部位冲刷较浅。根石外坡一般为1:1~1:1.5。对于根石深度不足、边坡陡的工程,受水流冲刷易出现根石走失、坍塌现象,影响工程安全稳定性。

针对沁河险工目前存在问题,对现状结构不合理、稳定性差的险工进行改建加固,使其基本达到设计标准,以保证工程抗洪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实际情况,本次沁河下游险工改建共安排34处险工(防护坝),共431道坝、垛、护岸。

2 险工改建坝型选择

沁河下游险工坝岸一般由土坝体、坦石、根石三部分组成,其中根石是险工坝岸的根基,最容易受到水流的冲刷,是坝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容易出险的部位。

险工坝垛按护坡的型式不同现有三种结构:重力式砌石坝、护坡式扣石坝及乱石坝。乱石坝、扣石坝均属缓坡坝,外坡1∶1.0~1∶1.5,主要区别在于护面石砌垒方式不同。乱石坝护面石一般用乱石粗排或散抛捡平而成,扣石坝护面石则用经过一定程度加工的料石或大块石砌垒而成。砌石坝属陡坡坝,外坡1:0.35~1:0.4,护面石亦用经过一定程度加工的料石或大块石砌垒而成,与扣石坝的主要区别在于护面石的砌筑方式为平砌。

乱石坝主要优点是坡度缓,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适应根石下蛰变形而随时加固,险情易于发现和抢护,因此是险工坝垛的主要结构型式。缺点是护坡透水性大,坝体土易于流失,维修量大,管理不便。

扣石坝护面石长轴垂直于坝面,坡面平滑,主要优点是坝坦坡度平缓,稳定性好,水泥砂浆勾缝后外形美观,坝体土不易被河水淘刷,管理方便。缺点是对基础变形的适应性差,拆坦改建投资较大。

砌石坝护面石为水平方向砌筑,坝面呈阶梯状。因受石料长度的限制坡度较陡,属重力式,分浆砌、干砌两种。浆砌石坝护面石一般用石灰砂浆砌垒,水泥砂浆勾缝,腹石不灌浆。砌石坝的主要优点是坝身封闭较严,外形美观,坝体土不易被河水淘刷,管理方便,加高后对坝顶面缩窄较少。缺点是坝坡陡,稳定差,易出现突然滑塌险情,不易抢护。

经综合分析,本次险工改建采用乱石坝。

3 险工改建加固设计

3.1 建筑物级别

险工为沿堤防修建并依附于大堤的主要建筑物,险工建筑物级别同相应堤防级别[1][2]。

沁河干流左岸丹河口以下堤防为1级;丹河口以上堤防为4级;右岸堤防为2级。

3.2 断面设计

3.2.1坝顶高程

险工改建设计坝垛顶高程低于所在大堤设计堤顶高程0.2m,若坝垛现状顶高程大于设计高程或保持现状高程。

3.2.2坦石

考虑了风浪、浮冰的作用力以及高水位时水流对坝体土的冲刷,结合实际运用经验,坦石顶宽采用水平宽度1.0m,坦石外坡1:1.3~1:1.5,散抛石结构。坦石面层采用粗排块石,厚0.3m。

险工改建工程坦石采用顺坡或退坦加高。如改建坝垛的坦石质量较好,坡度为1:1.3~1:1.5,根石达到标准,可顺坡加高;否则,应退坦加高并将外边坡放缓至1:1.5,内坡按1:1.3。

3.2.3土坝体

土坝体和坦石之间依次铺设土工布、碎石垫层厚度10c m,防止水流对坝垛土体的淘刷及防止块石划破土工布,土工布顶部低于坝顶0.5m,并进行锚固,土工布顶(底)部水平锚固宽度均为1.0m。

3.2.4根石

结合沁河实际情况,本次险工改建设计冲刷深度取10m,对于根石深度不足、边坡陡的工程,结合滩岸地形护脚采用挖槽抛石或滩岸防护的型式,预设备塌体按照设计冲刷深度补充所需石料。根石台顶高程平滩面或与上下游坝垛根石台高程平,宽度1.5m。

3.3 材料设计及填筑标准

3.3.1土料

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 B 50286-2013)要求,“均质土堤的土料宜选用粘粒含量为10%~35%、塑性指数为7~20的黏性土,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根据本次土料场勘察结果,大部分料场平均粘粒含量介于10.1%~26.7%之间,且土料场储量丰富,大部分粘粒含量不小于15%。

土坝体填筑标准:1级堤防土料压实度不小于0.95;2级堤防和堤身高度不小于6m的3级堤防土料压实度不小于0.93,3级以下及低于6m的堤防不应小于0.91。

3.3.2石料

本次设计采用乱石坝结构,石料主要为块石和毛石,必须采用抗风化性能好的石料,其比重应大于2.6,风化的山皮石和有裂纹的石料禁止使用;石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 a;石料的软化系数不低于0.70。

块石主要用于坦石的砌筑,根据计算其重量应为25~50kg,要求上下两面平行且大致平整,无尖角,薄边,边厚宜大于20c m。毛石主要用于根石的填筑,根据计算其重量应为25~75kg,且中厚不少于15c m。施工中,坦坡内层块石应采用人工砌筑排放,以避免破坏土工布及垫层。

3.3.3土工布

土工织物材料须符合反滤准则,具有保土性、透水性、防堵性[3]。复合土工布性能及特性指标见表1。

表1 复合土工布性能及特性指标

3.3.4垫层

垫层应采用一定级配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无尖角,其最大粒径宜小于40m m,细粒含量不大于10%。垫层材料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4 典型工程分析

本次选取武陟大樊险工进行典型工程分析。大樊险工位于沁河下游左岸,属于武陟一局管辖,相应大堤桩号为59+309~60+639,始建于1888年,共有工程44座,其中垛25道,护岸19段,工程长度1330m。该工程1955年改建1次,1957年改建了6护岸、7垛、8护、9垛,1963年改建了42护岸,经过50余年的运行,工程隐患较多,一是该险工为扣石勾缝结构,坦石坡度多在0.9~1.4之间,坡度较陡、稳定性较差;二是坦坡面石老化,勾缝脱落严重;三是石坦坡凹凸不平、块石风化。为确保防洪工程安全,增强坦石边坡稳定性,增加坦石厚度和反滤材料,以减少雨水、洪水造成各种隐患和险情,提高工程强度,本次安排对该处险工44处垛(护岸)全部进行改建加固。

本次大樊险工改建设计不改变现有平面布局,基本保持原平面布置型式,采用退坦改建。以各改建坝垛的现状坝顶高程为设计坝顶高程。改建后坦石外坡1:1.5,内坡1:1.3,坦石顶宽1m。根石台顶宽度1.5m。根据近期根石探测情况,坝垛各处的冲刷深度不一,在靠主溜的坝头部位,冲刷深度一般为5~10m,其他部位冲刷较浅,结合冲刷计算分析,本次设计冲刷深度取10m,作为验算稳定的深度。该险工目前不靠河,沿现状根石台外侧滩地开挖深度1.5m,边坡1:1,预抛根石备塌体,以补充未达到设计冲刷深度的石料。以后经过水流不断冲刷,根石下蛰、基础扎深,工程逐步趋于稳定。武陟大樊险工改建典型断面,见图1。

图1 武陟大樊险工改建典型断面图(单位:c m)(注:a→d为土工布铺设范围)

5 结论

沁河下游险工历史悠久,多因堤防出险抢修而成,其结构型式由起初的秸埽工程逐步演变为土石坝垛,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长期以来,如何保证工程抵御洪水冲刷的稳定性,是设计人员面临的关键性技术难题。通过对以往工程实践的归纳总结,在现状工程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进一步探索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工程结构型式,对于工程经久耐用、堤防稳固是至关重要的。

[1]温小国.沁河水利辑要[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2]G B 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S].

[3]G B 50201-94.防洪标准[S].

[4]SL/T 225-98.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S].

T V 222

:B

:1672-2469(2015)09-0091-03

10.3969/j.i s s n.1672-2469.2015.09.029

胡俊玲(1969年—),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猜你喜欢

险工沁河土工布
环境温湿度对新型导水土工布吸排水性能的影响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土工布在公路工程中的作用原理与施工技术
聚丙烯非织造土工布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沁河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黄河下游治河工程空间分布的统计特征
新型有纺土工布在薄弱软土河堤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