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茶艺梦之队
2015-01-04李婉玲程刚
本刊记者 李婉玲 摄/ 程刚
7月29日下午2点,中国茶叶博物馆外,蝉鸣不断,百亩茶园之上,天空正蓝,一辆黄色的小巴士绕茶山缓缓而来,不多时,10位年轻女子走下车来,水红布衣,藏青长裤,古典茶包,飘飘长发,一袭传统茶人的淡雅打扮——她们是正要前往米兰参加世博会的中国大学生茶艺团。
这10位来自浙江、云南、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大学生将于隔天赶赴米兰,在8月3-9日的中国茶文化周上,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名茶和茶文化精髓。
茶文化周旨在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让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走出去。当代大学生是新一代的茶农,面对中国馆近百万欧洲观众,经由她们讲述中国茶的“中国故事”,更容易被欧洲消费者,特别是欧洲青年接受。
在临行前,“安排一场茶文化之旅是必要的,一来缓解紧张训练气氛,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对茶文化有更好的认识。”这是本次茶艺团总导演、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王岳飞等人的初衷。本次茶文化参观之旅,王岳飞全程陪同讲解。从最开始的人员选拔,到指导培训,他是整个茶艺团成立的见证人。
百里挑一 脱颖而出
“6月初进行的公开面试,唯有在2014年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和2015全国职业院校茶艺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大学生方可参加,要求外语优异,身高165cm以上。”中国大学生茶艺团教师刘昕介绍道。
然后,由教育部国际交流协会、浙江大学、中央电视台、三联生活周刊以及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中国茶文化周组委会等单位的12名学者组成了评委团,在入选的41人中,试选出10人(其中研究生2名,本科生5名,专科生3名)进入中国大学生茶艺团集训。
由于在去年的茶艺技能大赛中荣获创新茶艺竞技个人赛一等奖,浙大茶学系大三学生张蕾有幸进入41人的米兰世博会茶艺团初试选拔。土生土长的北方妹子苗琪琪,是沈阳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她与茶结缘是在大二的茶学选修课上,“起先我喜欢茶,只是因为那一套沏茶冲泡的技法和美感,茶的那种形式美,但是随着外在的学习,慢慢地我开始体会到些茶韵”。随着习茶的深入,苗琪琪的气质和修养渐渐地有所变化,正是茶韵的渗透和对茶的喜爱,让这个10位茶人中最北的学生走到了最后。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学生那彬彬,自幼学习中国舞,精通各类舞种;福建农林大学大四茶学专业学生谷禹秀,从小学习古琴,并且具备一定的诗词和文学功底。这些素质使得她们在丰富的茶学知识外,脱颖而出。
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杨瑞也参加了2014年全国大学生茶艺技能大赛。“我与同学创编的情景茶艺《古道边茶》获得团体赛二等奖,个人赛获茶席创新设计一等奖。”杨瑞自7岁起学习京剧,工程派青衣,设计与戏曲结合的茶艺是其多年夙愿。她曾参加雅安茶马古道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并走访了茶马古道荥经段的遗迹,亲眼目睹了沧桑古道上的拐子窝、茶号遗址、驿站古镇等。而这些正是杨瑞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古道边茶》的编排中,为确保提炼出的解说词能客观、深刻反映出就中历史底蕴,并感染人心,杨瑞阅读了雅安边茶、茶马古道、茶政、茶法、汉藏贸易等相关论文300余篇,并购买《中国北茶马古道研究》、《云南茶马古道研究》等专著作为对比阅读。
精良的准备,使得杨瑞在初试的41位茶人中,崭露头角。琵琶十级功底,国家高级茶艺技师、高级评茶员等等身份,使得她当选为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大学生茶艺团集训队员,与其他成员们一起在米兰世博会期间肩负起宣传推广中国茶和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使命。
晚睡早起 刻苦训练
7月15日起,近半个月时间里,浙江大学南华园内,每天早上7点,总能看见10位漂亮茶人晨练的曼妙身姿,练习太极,姿态轻盈从容,很是养眼。这是茶艺团每日训练活动的伊始,此后便是英语口语、国际礼仪、茶艺创新、茶学知识、身体素质等系统训练。每天的学习时常要到晚上9点,“晚睡早起”这是苗琪琪的最大感受。“有点累,但是又很充实。”“每一天都能接触到不同的学习项目,尤其是茶叶品鉴之前都没接触过,这两周学习了很多。”这是大多数成员提到的。来自云南的秦璇,从小就喜爱喝茶,与茶颇有渊源,亲人中就有种茶的。平日生活里,一家人摆上桌茶,聊天唠嗑已经融入到她的生活中。但是像这样接触系统的茶文化知识则是前所未有的。
比如,浙大龚淑英教授主讲的茶叶审评课,简明、准确、系统地介绍了茶叶审评与茶艺审美的联系与区别,又讲解了审评的各个步骤,最后按五因子法详细点评了入选意大利米兰世博会的二十个金奖公共品牌送的的茶样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上海世博会茶仙子施小云在16日还亲自分享了她参加世博的收获、体会及注意事项。中国茶叶博物馆前馆长王建荣则呈现了一堂生动的茶文化课。国家高级导游员、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接待办原主任耿乙匀老师的国际接待礼仪讲座和演示,也让茶艺团获益匪浅。此外,为了以新颖的方式呈现茶道节目,美国著名慈善家、艺术家荣海兰爵士更是亲自指导了茶艺团3天。
“7月24日,中国大学生茶艺团的集训进入到了细划阶段,当天下午进行绿茶的玻璃杯冲泡法培训,由浙江大学金奖茶艺教师陈燚芳示范,淡定从容,动作优美而规范,团员们练得非常认真,一招一式都丝毫不马虎。只可惜时间太紧,要达到熟能生巧实在不易。”本次茶艺团团长林治老师说道。
而7月25日,仅乌龙茶的盖碗(三才杯)泡法和紫砂壶泡法,茶艺团的成员们就苦练了一个下午。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要达到形神合一,需要多次重复训练和体会。“做茶文化需要你对生活有更高的关怀,对世间万物有很大的体会,才会感受到一种美。”这是浙大茶学专业研究生汪瑛琦的感悟,“而短短两周时间,内容多、要求高、任务重,想要熟能生巧,然后传达出中国茶美学实属不易,但是大家都蛮拼的。”
茶艺团成员对中国深厚的茶文化底蕴满怀兴趣
7月28日晚,集训的尾声,茶艺团在浙大农学院进行了小范围汇报演出。太极拳教练祝卧龙师父、浙大茶学系主任屠幼英教授等数十师生、茶友观看了演出。“从千年之韵到江南烟雨,把茶的美丽呈现于世界,用民族的永恒的世界的茶去完成米兰之约。”屠教授当场为中国大学生茶艺团写下了寄语。
走进米兰 参与创造茶文化历史
意大利地处陆上古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米兰世博会是中国向世界诠释一带一路理念的重要舞台。7月30日便要启程前往米兰,浙大研究生汪瑛琦既紧张又兴奋,对于肩上的责任,只觉得很有力量。“中国茶很多都是中国人消费掉的,很多好茶出口但是都被贱卖掉了,我们希望以后的中国茶能够走出国门,这次米兰世博会是展示中国茶和茶文化精髓一次很好的机会。”
为了在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上有出色的发挥,每日紧凑的集训之后,汪瑛琦还要挤出时间精心筹备世博会茶文化周上需要的视频,不仅如此,她还和杨瑞担任米兰世博会期间的翻译工作。此外,茶器的选用和节目的创新也是煞费苦心,青花瓷、梁祝、月下茶魂、花间集、国色茗香、丝路茶歌、一盏千年、一席江南梦、匹诺曹梦茶记九个情景茶艺,洪瑛琦与所有成员们一起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当问到,如何在茶艺团中表现自己的差异,发挥得更出色时,张蕾等人表示:“其实我们是一个整体,和谐是最高的追求,没有我,只有我们。”而谈到肩上的使命,“在国内可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一出国门,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中国人,一举一动要体现的是中国人的自豪和东方的神秘,以及我们茶领域人的一种淡定从容” 。
而杨瑞以为:“喝茶,是一种状态与习惯,它为我们铺陈开一种诗意的生活,契合着千百年来的风雅意趣。而茶不也是浴火而生的吗?默默完成着内质的积淀,调和着生命的苦涩甘鲜,以他固有的平常与自如,澄澈与明朗,为我们还原着生活本来的面容。”而这种还原生活本真正是中国人的品茶之道,茶道之味,也是中国大学生茶艺团10位大学生想要传递给世界的味道。
临行前,这“我们”中的一个个成员,也记下了自己的感想:在浙大的这半个月永远是我生命中丰厚的一笔,让我们共同参与创造茶文化又一次走向世界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