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鹰不死

2015-01-04晨枫

航空知识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短舱鱼鹰美国陆军

晨枫

10月3日,美国陆军宣布,贝尔-洛马团队的V-280进入联合多用途技术验证机计划(JMR)的第一阶段,与V-280竞争的是波音-西科斯基团队的SB-1。按计划,两个团队将研制首架技术验证机,并于2017年开始测试飞行。与V-22类似,V-280也是倾转旋翼布局。有趣的是,原本V-22“鱼鹰”的两个合作方,贝尔和波音,在JMR项目中竟然成为竞争对手。V-22的革命性设计使其兼顾了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点,成为美国新一代远程兵力投送的利器。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空军的CV-22连续远程出动,成为特种部队的利器;在利比亚作战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V-22则临时客串战斗搜救角色,成功地营救出敌后跳伞的F-15E飞行员。

但是在多灾多难的F-35战斗机之前,“鱼鹰”一直保有美国最受诟病军机的称号。研发严重拖延,成本大大超支,试飞和使用中不断被机毁人亡事故和各种技术问题所拖累。在老布什时代,时任国防部长的切尼甚至下令下马“鱼鹰”,后来美国国会力保才免于夭折,这样坎坷的经历即使F-35也难以掠美。

鱼鹰的尴尬

“鱼鹰”研发在1983年启动,如果算上XV-15技术验证机,那基本技术研发早在1971年就启动了。CV-22的生产已经结束,MV-22还在继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订单预计到2020年将完成交货。届时,这架革命性的飞行器将停产,但是“鱼鹰”不死。

美国陆军正在筹划FVL计划,意为未来垂直起落飞机计划。FVL意图替代陆军现有的所有直升机。不过,FVL现在还是空中楼阁,没有预算,但美国陆军已经开始JMR,作为FVL的先导。联合当然指多军种联合,但这一次是陆军主导的,“鱼鹰”则是海军陆战队主导的。

在使用中,“鱼鹰”暴露出一些严重的设计缺陷,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涡流环问题。涡流环是直升机在急速下降中容易出现的现象。简单地说,高压的下洗气流在旋翼半径以外回流到低压的旋翼上方,重新进入高压的下洗气流,形成环流,降低旋翼效率。所有直升机都可能出现涡流环问题,但“鱼鹰”的旋翼直径受舰载的限制,在气动上小于最优直径,为保证升力,只有加大旋翼转速,而这让涡流环问题进一步恶化。在实用中,可以用适当的前飞速度或者降低下降速度来避免涡流环问题,但这显然和战斗机降的作战宗旨相悖。V-280的翼展设计没有海军陆战队上舰要求的限制,相应地旋翼直径也可以按照最优要求放大,同时降低转速。这些措施也都有利于缓解涡流环问题。

“鱼鹰”的另一个问题则来自于倾转的发动机短舱。发动机短舱与旋翼同步倾转,不仅转动惯量大,增加对转动机构的功率要求和随之而来的系统重量,还带来了令人难堪的使用问题。战术运输直升机的典型进入和离去方式是侧对已知的敌人火力方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相对于敌人火力的角速度,增加敌人火力瞄准的困难,提高自身的生存力,同时也有利于机上人员实施火力压制。但“鱼鹰”在垂直起落或者在地面时,发动机短舱垂直,正好把侧向机枪射界遮挡得严严实实;炽热的喷气气流从地面反射,也不便于人员从附近登机离机。所以“鱼鹰”只有从尾门进出,在尾门打开时用机枪还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鱼鹰”曾经试图在机腹安装遥控机枪,但飞机落地时机腹机枪的火线只能割草扫地,根本无法正常发挥火力。在阿富汗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鱼鹰”上试验性地安装了几套机腹遥控机枪,就不了了之了。

“鱼鹰”还有一个问题,发动机在垂直状态时喷气气流直接喷向地面,所引起巨大的尘土,轻则造成杂物吸入发动机,重则使得砂石树枝高速飞扬,造成人员伤害。

V-280关键技术

V-280当然是倾转旋翼,但发动机短舱则是固定的,旋翼通过特殊机构倾转。这样避免了发动机短舱倾转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大大降低了倾转过程的转动惯量。当然,贝尔早年采用倾转发动机短舱并不是一时糊涂,这样做法尽管转动惯量大,但机械设计相对简单。发动机固定而旋翼可以无级倾转的机械设计十分复杂。传统的万向节只能倾转有限的角度;传统的伞齿轮可以实现动力传递的90度转向,但转向角度是固定的。在理论上,采用多级万向节可以实现大角度无级动力转向,但机械复杂度和可靠性都是极大的挑战,毕竟这要长期可靠地传递很大的功率。贝尔V-280动力转向机构的细节没有透露,这是V-280最大的关键技术。然而,发动机短舱固定之后,V-280的机侧空间避免了“鱼鹰”的尴尬,恢复到传统的大型侧门设计,人员可以从侧门便利地登机离机,传统的舱门机枪也容易安装。发动机喷流固定向后,也避免了对地面冲刷的问题。

V-280的另一个设计特点是V形机尾。“鱼鹰”采用倒置门式机尾,也就是说,双垂尾在平尾的两端翼尖位置。这也是满足未来海军陆战队舰载折叠要求所必需的。V形尾机动性不好,俯仰和偏航动作上有互相干扰的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对高机动性战斗机比较突出,对速度和机动性要求较低的直升机并不突出,更何况V-280最需要高机动性的时候是在直升机状态,这时旋翼的总距和周期距是主要姿态控制手段,V形尾本来就作用有限。

对于V-280来说,V形尾最大的贡献是减重,这是提高飞机性能的关键。贝尔预计,V-280将达到520千米/小时的巡航速度,超过JMR的最低要求;最大冲刺速度可达560千米/小时。作战半径为930~1 480千米),比现有的UH-60增加了一倍。换句话说,以韩国釜山为基地的话,可以远及沈阳;以台湾为基地的话,可以轻易涵盖上海-武汉-广州一线。最大起飞重量约13 600千克,与CH-47相当。

除了飞行器本身外,V-280也将提供类似F-35的飞行员头盔显示系统和具有信息融合能力的航电,具有出色的态势感知能力和网络战能力,甚至有在机窗上三维显示战场态势的能力。由于士兵随身电子系统越来越普及,机上还将有无线充电的设施,可以在飞行途中为机载士兵的随身系统充电。

不过JMR只是技术验证机,美国陆军还没有明确的产品化和订货需求,FVL依然只是空中的馅饼。尽管如此,这依然是美国航空界未来40年最重要的直升机项目,各公司不敢掉以轻心。美国陆军对贝尔-洛马和西科斯基-波音团队各拨款600万美元,作为第一阶段的投资。贝尔宣称,已经投入4倍于美国陆军的公司投资,志在必得。

责任编辑:王鑫邦

猜你喜欢

短舱鱼鹰美国陆军
短舱气动性能参数化研究
鱼鹰:超自我人生
民用航空发动机短舱雷电防护设计及验证
2020年9月17日,美国陆军士兵在训练中发射新的M109A7圣骑士自行火炮
阻尼减振技术在某型飞机短舱尾罩裂纹中的应用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一种可变流量系数的通气短舱匹配方法
勇敢的小鱼鹰
鱼鹰
越南战争后美国陆军的训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