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炎性标记物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2015-01-04张秀焕冯书娟
张秀焕 冯书娟 李 瑛
(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1)
·证治探讨·
急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炎性标记物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张秀焕 冯书娟 李 瑛
(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临西 054901)
目的观察急性盆腔炎(APID)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APID血清炎性标记物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10例APID患者入院后按中医辨证分型,比较不同证型之间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标记物水平差异。结果本研究APID中热毒炽盛证所占比例(57.27%)高于湿热瘀结证(42.73%);热毒炽盛证患者炎性标记物水平显著高于湿热瘀结证(P<0.01)。结论APID中热毒炽盛证炎性反应较湿热瘀结证更为强烈,炎性标记物可以作为辨证分型和愈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急性盆腔炎 辨证分型 炎性标记物
急性盆腔炎(APID)是女性常见生殖系统炎性疾病,起病急骤,如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为典型全身炎性反应性疾病。辨病论治与辨证施治是西医学和中医学诊断治疗的核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医学思维过程,APID的治疗西医侧重于辨病,强调抗菌治疗,中医侧重于辨证,强调辨证施治。在西医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应用先进的西医检验指标进行中医微观辨证是中医发展的趋势,中医证型与炎性标记物等客观察指标的关系为当前研究热点。本研究对APID两种不同证型患者及健康人群的炎性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证型APID与炎性标记物的相关性,对APID中医证型的物质基础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妇产科学》中APID的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中APID的诊断[2],分为热毒炽盛(主证为高热寒战伴腹痛,下腹拒按,带下量多,质黏稠味臭秽;次证为口苦口干,舌红苔黄厚,脉滑数,月经淋漓不尽)和湿热瘀结(主证为热势起伏,寒热往来,下腹疼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味秽;次证为舌红存瘀点,脉弦滑,经期延长,经量多)2型,由中医主治医师对APID入院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经中医副主任医师审核后确定。(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且符合中医相关证型;②发病时间小于72 h,入院前未行任何治疗;③年龄25~45岁。(2)排除标准:①存在盆腔恶性肿瘤及盆腔结核等盆腔疾病;②辨证复杂,难以明确证型者;⑤存在心肌梗死、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3月河北省临西县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入院治疗的APID患者110例,年龄25~41岁,平均(35.30±7.20)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1~65 h,平均(18.40±5.80)h。健康人群组30例选自常规来院妇科体检者,体检各项指标正常,无重要脏器功能障及长期服药史,年龄24~43岁,平均年龄(34.60±5.20)岁。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后于入院第2日清晨取肘静脉血检测CRP、TNF-α和IL-6等炎性标记物的水平,并与健康人群组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结果显示,APID中热毒炽盛证63例,占57.27%,高于湿热瘀结证47例,占42.73%。
2.2 APID与健康人群炎性标记物指标比较 见表1。结果示,APID组炎性标记物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P<0.01)。
表1 APID与健康人群组炎性标记物水平比较(±s)
表1 APID与健康人群组炎性标记物水平比较(±s)
与健康人群组比较,△P<0.01。
组 别 T N F -α(n g / L) I L -6(n g / L)A P I D组 4 3 . 1 8 ± 1 1 . 3 2△1 1 2 . 1 5 ± 2 4 . 5 3△健康人群组 5 . 6 2 ± 1 . 2 6 1 9 . 3 8 ± 1 0 . 3 2 n C R P(m g / L)1 1 0 8 5 . 3 6 ± 2 0 . 2 4△3 0 1 . 6 5 ± 1 . 2 4
2.2 APID两证型间炎性标记物水平比较 见表2。结果示,热毒炽盛证患者炎性标记物CRP、TNF-α和IL-6水平明显高于湿热瘀结证(P<0.01)。
表2 APID两证型间炎性标记物水平比较(±s)
表2 APID两证型间炎性标记物水平比较(±s)
与湿热瘀结证组比较,△P<0.01。
证型 T N F -α(n g / L) I L -6(n g / L)热毒炽盛证 5 4 . 4 5 ± 5 . 2 6△1 3 2 . 4 2 ± 1 8 . 7 3△湿热瘀结证 3 5 . 0 6 ± 3 . 1 8 9 6 . 5 4 ± 1 5 . 3 6 n C R P(m g / L)6 3 1 1 0 . 6 5 ± 5 . 2 4△4 7 7 0 . 6 5 ± 5 . 2 4
3 讨 论
APID是女性生殖器官及周围结缔组织和腹膜的急性细菌性炎症,西医侧重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但细菌及霉菌等微生物得到杀灭及抑制后,部分患者仍存在症状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盆腔炎的可能,继之而来的腹痛、月经不调及不孕等症状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危害[3]。
借助于现代医学的知识和客观数据,将中医的辨证论治与西医的辨病论治相结合成为现代中医的重要选择之一,朱良春认为,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有效结合,可丰富和发展辨证论的内涵,提高临床诊疗效果[4]。在临床实践中需明确病与证的关系,病为纲,证为目,病统领着证,证从属于病,应先立病,后分证,再诊疗。APID属中医理论“带下”、“妇人腹痛”范畴。患者或因产后、手术损伤后体弱胞虚,或因经期气血不足,房事不节,邪毒乘虚侵袭客于冲任及胞宫脉络,于机体气血相搏致正不压邪,产生发热腹痛等APID症状。如湿热邪毒侵袭冲任胞宫,下焦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血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则腹痛身热;邪正交锋互有进退,则热势起伏,寒来热往;湿热下注冲任则带下缠绵难愈,血海不宁血失统领则经血量多,舌脉可见湿热瘀结之相,是为湿热瘀结证;如邪毒炽盛于胞宫气血互搏滞于冲任,化热酿毒或腐肉酿脓,致高热、腹痛难忍,带脉任脉受损则带下量多,冲任失调则经血量多,可见舌红脉滑之象,是为热毒炽盛证。本研究表明,APID中热毒炽盛证所占比例较湿热瘀结证略高。
中医理论认为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证候,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即所谓“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证候而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即所谓“异病同治”[5]。APID病因以热毒为主,湿瘀为辅,治疗以清热解毒品、祛湿化瘀为则。热毒炽盛证则因热毒入侵,营卫不和,任脉带脉受损致带下量多,邪伤脉络,酿毒酿脓,致带下味臭秽如脓血,表现为高热恶寒,下腹疼痛拒按。如毒在阳明,则面红身热,恶热汗出,脉洪数;如毒入营血,则高热神昏,谵语烦燥,脉弦细数。中医治疗多辅以五味消毒饮等方剂,侧重于利湿排脓、消散疔毒[6];而湿热瘀结证因湿热侵冲任胞宫,下焦气机不畅,邪热瘀结,正邪互有进退,表现为热势起伏,下腹胀满疼痛,湿热下注致带下量多,色黄质稠,热伤津液致大便燥结,小便短赤。治疗多辅以仙方活命饮等方剂,侧重于清热利湿,消肿溃坚。辨证对APID的病因、部位、性质及病因和机体抵抗力斗争的情况作出了概述,针对APID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及致病因素,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是以机体内在的生理病理状态为主,以诸多致病因素为辅,建立起来的完整的病证诊治体系,从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中,运用四诊八纲方式归纳解析,提出综合性治疗方案,在宏观、定性、动态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但对疾病的病因、机制及愈后转归缺乏可直观、可量化的客观指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辨证的局限性愈发显现[7]。传统中医辨证的观察指标多属主观指标,现代中医治疗更加强调辨证观察指标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先进性。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辨型与西医学的实验室、影像指标等的关系,微观地认识机体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准确、本质地阐明证的物质基础,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成为当前研究热点[8]。APID表现为典型的全身炎性反应状态,炎性标记物(CRP、TNF-α等)的表达较健康人群组明显增高,可作为APID疾病程度及愈后判断的微观参考指标。CRP在炎症发生5~8 h后迅速升高,灵敏性优于周围血白细胞;TNF-α是炎症导致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因子,其浓度与API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IL-6的持续升高则提示治疗效果不佳[9]。通过检测炎性标记物的浓度来探讨APID不同中医证型的差别,为APID的临床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本研究发现APID热毒炽盛证炎性标记物水平明显高于湿热瘀结证,说明两证型间炎症的水平不同,反映了机体从炎性反应状态到脓毒血症逐步加重的过程,炎性标记物的水平是热毒与湿瘀存在的一个客观指标和部分物质基础,可作为APID辨证的宏观分型指标之一,提高了APID辨证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可作为病情发展的监测指标,适宜临床推广应用。热毒炽盛证患者的炎性标记物水平较高,提示在积极抗菌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对内毒素和炎性介质产生的控制,防止机体由全身炎性反应状态转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状态或转入慢性阶段。
传统的中医证候尚未形成统一的诊断规范和标准,受患者自身表现、医者医术水平及学术流派观念不同的影响,辨证结论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差异大,呈现出证候多元化的趋势,且中医证候是机体病理生理的综合反映,呈现出动态性、交叉性、阶段性和混和性的特点,难以用具体的指标诠释其特异性、敏感性和相关性,为中医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10]。创新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注意技术手段与理论的创新才能跟上中医现代化发展的步伐,现代化检测手段记录的客观指标是现代中医有别于既往的主要标志之一,客观指标的应用有助于中医病因病机制则理论的创新性发展,所选指标应能反映中医证候的本质,体现中医的特色,具有可行性、经济性及无害性的特点,同时也有助于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辨证体系的统一和规范进行有益的探索。实现中医证型的客观化是一项极其庞大而漫长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地域的研究人员联合协作,不断探索,本研究结合炎性标记物对APID热毒炽盛和湿热瘀结证的客观微观辨证作出了初步探讨,但研究例数偏少,可能对结果的可靠性产生影响,有待于扩大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
[1] 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4-246.
[2]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4-316.
[3] 李伟莉,詹丽.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6):482-484.
[4] 朱良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高临床疗效[J].中医药通报,2011,10(1):1-3.
[5] 李秀玉,王晓静,腰向颖,等.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浅析[J].环球中医药,2013,6(2):130-131.
[6] 靳慧云,王蕊,董士霞,等.五味消毒饮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毒蕴结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9):1325-1326.
[7] 陈家旭,薜飞飞.“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发展[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5):342-346.
[8] 张文高.客观指标与现代中医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大学学报,2006,30(6):423-426.
[9] 朱叶,任守忠,尹德辉.妇炎汤对急性盆腔炎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214-217.
[10]何宽其.统一规范辨证体系研究概述[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5):326-327.
R711.33
A
1004-745X(2015)03-0461-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3.030
201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