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及突破途径
2015-01-04副教授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050090
■ 徐 文 副教授 马 丽(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石家庄 05009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主要是指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经济实施同步发展,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动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便能够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优势互补,提高城市群发展水平,解决城市发展失衡问题。本文主要从京津冀地区城镇建设布局、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及环境建设四个方面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找到制约本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然后给予解决和突破的措施,提高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的效果。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优化国家区域发展布局
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地理位置比邻,经济发展形势却有较大的区别,不管是从生产力,还是从其自身发展方面来看,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发展意义,是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是优化国家发展布局的重要方式,能够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京津冀作为我国的三大经济圈之一,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两个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经济总量仅占全国的10.9%,比长江三角洲大约低10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中,区域间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发展将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高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北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二)提高我国区域资源配置
目前,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首先其发展缺乏跨行政区的整体产业规划发展,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中以利益为基本追求促进经济区域的发展,这种发展状态下企业定位难免重叠,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增加区域合作的成本。比如在京津冀经济发展规划中着重发展13个行业,京津冀相似的行业有6个。而北京、天津相似的行业有9 个,河北与天津相似的行业有10 个。其中天津和北京在会展、金融及服务性等方面的发展周邻这些紧密相连的大城市之间成为金融中心和会展中心,难免会出现恶劣竞争,导致经济发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经济发展中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区域经济发展刚好能够避免这种经济发展弊端,有效提高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三)能够有效解决京津冀地区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首先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本区域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关研究显示2013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 个城市中有7 个属于京津冀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解决北京城市病也是解决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能够解决北京和周边城市之间的发展鸿沟,同时也能够解决北京过度聚集、交通拥塞、环境污染等城市病。所以说通过区域产业升级和功能疏解,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机制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其在发展过程中受行政影响也比较大。其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地位,政府对企业经济过于干预,一般情况下经济发展出现问题首先找政府,而不是利用市场自身发展机制进行解决,导致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带有浓厚的政治经济色彩,这种发展机制不利于经济快速发展,制约本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二)区域发展观念淡薄
京津冀在发展过程中虽然表面上是经济区域发展形势,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其区域观念意识比较薄,存在较多的区域发展壁垒,导致本区域经济难以形成真正的优势互补,严重制约本地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另外区域行政壁垒也是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导致本区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竞争大于合作,甚至很少有经济上的合作,最终导致京津冀区域产业关联性比较小,形成经济格局,很难形成互相带动的产业链。
(三)生态环境问题
京津冀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环境问题,比如水资源短缺和破坏、海水污染、湿地减少、雾霾等特别严重,尤其是北京的雾霾天气严重制约本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过于偏重重工业的发展,比如河北省高污染、高耗能等重工业形式比较多,2013年河北省铁的总量为17027.6 万吨,钢材生产总量为18849.6万吨,平均玻璃产量达11849.82 万吨,这些指标均据全国前列,这些重工业的发展导致本地区经济环境严重恶化,可见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京津冀经济区域中三者是一个唇齿相依的生态发展系统,河北的经济发展以绿色为主体,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中河北对京津的服务主要体现在生态支持方面。本区域经济发展中要解决这种生态环境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有效促进京津冀各个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
(四)区域间流动阻碍因素比较大
京津冀区域发展过程中严重欠缺城镇区域,整个地区城镇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性,却反观城市的过度发展,特别是中小城镇发展水平一般比较低,城镇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网络发展体系,同时又因为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成本比较大,导致实际发展中很少有经济协作模式的发展,周边城市接受经济辐射的影响也比较小,特别是在高科技人才流动和利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途径
(一)优化京津冀空间发展结构
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直接关系着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的提高。首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遵随其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律,京津冀在经济发展首先在空间结构的划分应该从中心-外围发展策略出发,在经济发展中采取双轮驱动措施;北京要这种发展核心功能疏散,解决其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城市病问题,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辐射河北经济发展;天津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承接北京高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自身关键因素的发展,同时又要带动比邻城市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河北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依托北京、天津经济发展基础和速度,使自身经济发展成为具有传输功能的城市,最大程度减小其与北京、天津经济发展的差距。其次京津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变发展,构建“天津-北京-廊坊”经济发展主轴,然后协同“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经济发展结构圈,利用复杂、有序的交通把京津冀各个城市链接起来,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再次是通过推进京津冀空间结构由单一的发展模式向多中心网络方向的经济结构转变,通过大、中、小城市的合理布局经济区域发展形势,提高京津冀区域发展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解决本地区环境和交通问题
京津冀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立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并着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凸显治理环境污染和加强交通基础建设设施,以便以此为依托打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新局面,突破本区域经济发展困境。首先在发展过程中要坚决向污染宣战,建立京津冀等六省行政区域共同治理雾霾的体系,确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清晰治理图,首先向雾霾宣战,在发展的过程中坚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另外,要注重京津冀区域交通设施,以城市交通为突破口实现发展催生理念,凸显同城化时代。比如京津冀地区的交通网络建设就应该向巴黎地区交通网络建设学习,整合城际公路交通和城市,大力推进大运量的城际公交的轨道交通建设,将北京拥挤的交通向周边城市疏导和辐射;同时加强沿海经济带交通联系,加紧建设和形成纵观南北的综合交通体系,扩大本区域发展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发展与联系,完善港口建设体系,促进京津冀环境、交通事业的发展,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建立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
京津冀地区在地理上比较相近,地域一体、文化一脉,自古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行政区域的划分束缚其经济协调发展。导致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甚至存在较大的区域竞争。目前,长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区域合作和利益协调机制,政治、经济等方面形成层层协调发展的一体化建设,积极落实和推动重大合作事务的发展,推进城市间专项合作事业的发展。但是京津冀相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来说存在很大的不足,尽管河北很早就成立了经济协作区域,但是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合作、利益协调机制。20世纪末虽然天津也有成立环渤海经济发展区域,但是由于区域经济范围太广,又缺乏北京的积极参与,导致区域合作动力不足。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京津冀在以后的区域发展中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协作机制,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依托中央经济发展,建立区域发展经济领导小组,并且在区域发展中制定相关协同发展规划,明确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经济发展功能定位,建立区域内协同发展策略;并且能够在经济、文化、行政等方面建立协商平台机制,建立统一的协同发展目标,并按照制订的目标进行有效的发展,确保区域内各个相关利益方面的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四)区域总功能定位的确立和分析
区域总功能定位不清是导致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难以形成有效、统一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阻碍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积极发挥扩大效应,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通过各个方面的发展把京津冀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心,使其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具潜力的经济发展区域。同时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中国北方市场的发展,打造最具实力的区域城市群体结构。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要对京津冀地区实施明确的功能定位。北京作为首都其主要功能是政治、文化的发展,将其定位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文化名城和依据城市,积极疏解北京非核心功能,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其次在天津的功能定位方面,天津在城市规模上将低端产业转移到河北,将其定位为北方经济、金融中心,国际马欧意中心和物流中心;河北的功能定位是将其作为京津的腹地,确定为京津的辐射地带。首先从产业发展方面将河北定位为产业对接链条,河北在经济发展中要依靠自身发展优势,同时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缩小与京津经济发展差距,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做好区域内产业对接工作,打造具有实力的北方区域发展一体化经济体系;这样就形成了三者明确的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结论
总之,京津冀在经济区域发展的过程中要建立统一的经济结构模式,着力解决区域间存在的突出问题,比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交通问题等城市发展疾病,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促进本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同时考虑承接产业与区域自身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1.柳天恩.京津冀协同发展:困境与出路[J].中国流通经济,2015,8(4)
2.赵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J].中国流通经济,2014(12)
3.王建廷,黄莉.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力与动力机制[J].城市发展研究,2015,22(5)
4.韦文英.试述内蒙古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基于区域价值视角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7)
5.马波,魏,李川等.三地党报携手两会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J].中国记者,2014,15(4)
6.杨 宇.京津冀协同发展基本功能解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