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动态优势的倍差模型统计分析
2015-01-03周荣军
周荣军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0 引言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持续增长,深入分析可知此次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是以廉价劳动力与原材料为优势的对外贸易,由此我国形成了外向型经济。但从长远来看,由于劳动力短缺,资源日益匮乏,这种增长模式已经无法维继,那么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这些都已成为当下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理论将对中国对外贸易优势进行考察。试图在本土市场效应的基础上引入要素禀赋,并利用倍差模型考察中国各地区要素禀赋差异下的本土市场效应。之所以将中国各个省份作为考察对象基于以下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要素差异较为明显,如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发达地区与河南、四川、安徽等地不发达地区在资本要素、劳动要素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这样有利于本文分析要素禀赋对不同地区在不同行业本土市场效应的影响。第二,中国一些省份的人口,经济总量均与一般国家无异。以这些省份为考察对象从而研究本土市场效应较为合理。第三,虽然各地区自然资源,经济规模均有较大差异,但是同样作为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所受的宏观影响较为一致,将这些省份作为考察对象能够避免一些无法观测到的影响因素从而增加结论的可靠性。
1 理论模型与变量解释
1.1 计量模型
本文借鉴Arnab Nayak倍差模型考察中国资本丰裕型地区与劳动动丰裕型地区在不同要素密集行业中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从而考察中国对贸易的基础究竟是要素禀赋的差异还是本土市场规模的差异。创建倍差计量模型如下:
在式(1)中Xmj表示J国在m行业上的出口额,Xmh表示h国在m行业上的出口额,Xoj表示J国在o行业上的出口额,Xoh表示o国在h行业上的出口额。Yj表示J国的GDP Yh表示H国的GDP。θj表示J国影响其行业出口的其他因素。θh表示H国影响其行业出口的其他因素。为了考察要素禀赋在不同地区本土市场效应中的作用,本文将分别对比资本丰裕型大国和劳动丰裕型小国在不同要素密集行业中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以及劳动丰裕型大国和资本丰裕型小国在不同要素密集行业中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
1.2 核心解释变量
本土市场规模(HME):本文用中国各省历年GDP数值衡量各省市场规模。该数据来源于2001~2012中国统计年鉴。
1.3 控制变量的选折
劳动力工资水平(pwage):一方面,根据新新贸易理论,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较高的工资水平代表该企业有较强的人力资本从而具备较高的生产率水平,这样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并且其出口产品往往具有技术含量较高,质量较好的特征。另一方,传统理论认为较高的工资水平代表该地区劳动力缺乏,不利于其产品的出口。本文试图考察工资水平对本土市场效应差异的影响。
生产率水平(tfp):新新贸易理论认为企业具有异质性,只有那些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才能克服出口的固定成本进入国外市场,另外一些研究如陈丰龙、徐康宁(2012)表明生产率对地区出口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所以本文将考察生产率水平对不同要素禀赋地区本土市场效应的影响。
人均资本(asset):本文运用人均资本量衡量中国各地区的要素禀赋,根据传统要素禀赋理论,资本丰裕型地区由于资本价格较低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劳动丰裕型地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本文将考察人均资本对不同地区在不同行业上的本土市场效应的影响。
人均科研投入(RD):大量研究如徐康宁表明科研费用投入较高的地区其内部科技水平较高,较高的技术水平能够使其产品更具竞争力,更容易被国外消费者接受,其出口额度会越高。本文用各省历年的R&D经费除以该省历年GDP表示这一指标。
政府行政效率(Goveff):王岚、盛斌认为政府的行政效率越高,企业成本越低,企业的产品越具有竞争力,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服务于国外市场。本文用各省一般公共服务费用除以预算支出得到的比例表示这一指标。由于本文使用的数据期间为2004~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一般公共服务费在2006之前没有直接被统计出来,所以本文对2006年前的数据进行调整将行政费用、其他部门事业费与勘探费加总得到一般公共服务费。
人均土地面积(land):本文利用各省土地面积除以该省的总人数衡量各省人均土地面积,这一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自然资源在各个省份的分布状况。
人均信贷额度(debt):Manova(2013)认为地区信用状况对出口结构的影响较大。本文利用各省贷款余额除以该省的总人数衡量各省人均贷款余额,这一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个省份的信用状况。
以上变量数据都来源于2001~2012中国统计年鉴
2 统计描述
本文按2012年人均GDP数值的大小将中国各省份划分分为资本丰裕型地区及劳动丰裕型地区,其中前者包括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辽宁、内蒙古、天津、吉林、重庆。后者包括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黑龙江、广西、江西、山西、云南、新疆、贵州、甘肃、海南、青海、西藏、陕西、宁夏。本文进一步按各地GDP的大小将其划分为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以及资本丰裕型较小地区。具体见表1所示。
本文将中国制造业行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与资本密集型行业。前者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纺织业、造纸业和皮革业。后者包括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纤维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电器机械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通信业、仪器仪表制造业。
表1 不同要素禀赋地区的划分
表2 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K)与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l)各变量基本统计特征
表2反映了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与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各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由该数据表格可知相对于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中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比值更大,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点:第一,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资本丰裕型地区资本要素禀赋价格相对较低,这些地区倾向于发展资本密集型行业,所以其出口产品多为资本密集型产品。第二,本土市场理论认为较大地区更容易发挥其规模效应,同时资本密集型产品由于其固定成本投资规模较大,规模效应更为明显,所以资本密集型行业更容易在较大市场规模集聚并出口到国外市场。分析核心解释变量可知资本较大地区GDP规模较大。这一现象与本文将要证明的结论相一致,进一步证明将在实证中进行。其他变量,如研发投入在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的规模要大于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本密集型行业在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中集聚,因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如电子机械,医疗机械,都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只有这些投入达到一定规模时,这些产业才能聚集。另外表2中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人均工资水平高于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也表明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中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比较适合高技术水平的产业在此集聚,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之比大于劳动丰裕型小较小地区。表二中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要显著高于劳动丰裕型较小地区的劳动生产率,这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此聚集的原因。本文将进一步考察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与资本丰裕型较小地区各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如表3所示。
表3 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L)与资本丰裕型较小地区(k)各变量基本统计特征
由表3数据可知,相对于资本丰裕型较小地区,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之比更大。这与Hason(2004)的结论相反,他认为较大市场规模的地区应该出口差异化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因为在较大地区中有更多的企业聚集于此,单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的价格将会因为其供需关系趋于上升,这时产品的价格会随之上升,出口产品中只有差异化较大的产品才能较少受到价格上升的影响,因此较大地区因该出口差异化较大的产品。这一结论与Nayak,A.,2011的研究结论一致,由表3可知本文中劳动丰裕性较大地区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这是因为,本土市场效应受到了要素禀赋的影响。本文将在实证部分进一步证明,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劳动丰裕性地区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本土市场效应更强。由表3种其他变量的对比可知,劳动丰裕性较大地区政府效率要低于资本丰裕型较小地区的政府效率。同样,资本丰裕性较小地区在人均资本,人均工资等方面要大于劳动丰裕型地区,资本丰裕型地区的人均土地面积要小于劳动丰裕型地区。本文下面将通过实证方法考察不同要素禀赋地区在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中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
表4 资本丰裕型地区本土市场效应的考察
3 实证结果分析
本文考虑不同要素禀赋会导致地区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最终会影响其出口模式,所以本文将在本部分使用实证模型考察不同要素禀赋地区的本土市场效应。
表4表示资本丰裕型地区的本土市场效应,由表中数据结果可知,随着GDP水平的上升,资本丰裕型地区中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之比上升,这表明资本丰裕型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本土市场效应要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本土市场效应,这一结论与上述推测一致即由于各地要素禀赋具有差异,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资本密集型地区资本要素价格相对较低,所以资本密集型地区倾向于密集使用资本要素,最终导致资本密集型地区产品价格上升,又由于较大规模地区有较多企业在此聚集,会进一步推高要素价格使劳动与资本要素达到新的均衡,产品价格也会随着进一步提升,而只有差异化程度较高的产品对价格的敏感性较低,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高,所以资本丰裕性较大地区倾向于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另外对于其他控制变量,人均土地面积的上升会导致使资本丰裕型地区内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之比下降,这说明土地资源更有力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为资源消耗型产业。人均资本的上升会促使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内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上升,这进一步表明要素禀赋对于资丰裕性地区本土市场效应的影响。人均工资水平代表了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较高的人均工资水平能够使资本丰裕型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上升,表明资本密集行业对人力资本要求要强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地区人力资本的上升,该地区会出口更多份额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表4中政府效率用一般服务公共费用/预算支出表示,这一比例越低政府效率越高。政府效率对资本丰裕型地区资本密集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影响为正表明政府效率的提升可以促进资本密行业出口份额的上升。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对地区资本密集型性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显著为负,这说明生产率水平越高,越不利于地区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份额也会下降。这与一般结论不一致,因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多为技术密性型产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会应该会促进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的上升,这也许是因为我国存在众多加工企业,这些企业多分布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所以劳动生产率对于其影响不同。
表5 劳动丰裕型地区本土市场效应的考察
表5表示劳动丰裕型地区的本土市场效应,由表中数据结果可知,随着GDP水平的上升,劳动丰裕型地区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出口份额之比上升,这表明劳动丰裕型地区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本土市场效应要强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本土市场效应,这一结论与理论模型中的推测一致即由于各地要素禀赋具有差异,要素的相对价格不同,劳动密集型地区劳动要素价格相对较低,所以劳动密集型地区倾向于密集使用劳动要素,与资本密集型地区不同,劳动密集型地区不会因为劳动的密集使用致产品价格上升,又因为而差异化程度较低的产品对价格的敏感性较高,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较较低,所以劳动丰裕性较大地区倾向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另外对于其他控制变量,人均土地面积的上升会导致使劳动丰裕型地区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口份额之比上升,这说明土地资源更有力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这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一般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为资源消耗型产业。人均资本的上升会促使资本丰裕型较大地区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上升,这表明资本要素在劳动裕性地区较为稀缺,该要素在资本丰裕型地区的聚集将会使本土市场效应增强。人均工资水平代表了地区人力资本状况,较高的人均工资水平能够使资本丰裕型地区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上升,表明资本密集行业对人力资本要求要强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地区人力资本的上升,该地区会出口更多份额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劳动密集型出口份额会下降。表四中政府效率用一般服务公共费用/预算支出表示,这一比例越低政府效率越高。政府效率对劳动丰裕型地区劳动密集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影响为正表明政府效率的提升可以促进劳动密行业出口份额的上升。地区劳动生产率水平对地区资本密集型性行业出口的相对份额显著为正,这说明生产率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出口份额也会上升。与以上结论相同,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加工贸易。
4 结论
本文结合2000~2012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并利用倍差方法对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动态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文发现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与新贸易理论的本土市场效应不能孤立分析,二者具有紧密联系并共同影响者中国的对外贸易,如本文认为并非所有地区在行业本土市场效用都相同,资本丰裕型地区在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具有较强的本土市场效应,而劳动丰裕型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具有较强的本土市场效应,这一结论与理论模型相吻合,除此之外,不同的地区特征也会导致地区在不同行业的本土市场效应的差异。研发投入水平、人均工资水平、政府效率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对资本密集型较大地区中资本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扩大较为有利。而政府效率水平、人均资本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对劳动丰裕型较大地区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出口份额的扩大较为有利。
[1]陈丰龙,徐康宁.本土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中国工业经济,2012,(5).
[2]王岚,盛斌.中国对美制成品出口竞争优势:本土市场效应与比较优势——基于倍差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文汇,2013,(2).
[3]冯伟,徐康宁.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产业创新机制及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1).
[4]徐康宁,冯伟.基于本土市场规模的内生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0,(11).
[5]邱斌,尹威.中国制造业出口是否存在本土市场效应[J].世界经济,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