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

2015-01-0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6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犯罪信息

樊 星

(江南大学 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探析

樊 星

(江南大学 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作为20世纪人类在科学探索中最伟大的发现,互联网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起着关键作用。社交网络、电子商务、信息爆炸甚至网络犯罪等新兴的互联网现象对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探讨研究互联网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互联网;社会发展;应用;探析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距今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但它的飞速发展和强大渗透性已经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变革,互联网起到了带动生产力水平提高,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给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带来积极影响。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已经发展到多种领域,本文结合对互联网的研究,从互联网对社会交往、电子商务、信息处理、网络犯罪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社交网络——社会互动的新媒介

进入21世纪,QQ、飞信、微博、微信、人人网以及豆瓣网等的兴起好比第三次工业革命,给社会互动带来巨大改变,而互联网正是这些社交网络建立起来的媒介。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爱好的人创建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实时消息服务等。传统的社会互动基于人们日常面对面的言语交流和不具时效性的书信往来,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社会互动中的人际交流更为及时。即使身处不同时区、不同洲际的两人,通过互联网聊天软件,也能实时联系。另外,人们在信息共享上较过去也有了更大突破,现在的新闻几乎几秒钟内就可使全球知晓。如今,政府也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政策宣传。政府部门官方微博的开通,使人们对新政策有了全面客观的了解,并且还能及时反馈自己的意见,利于社会政策制订的有效性与普适性。政府利用互联网这只“无形的手”控制社会舆论的导向,同时,政府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有助于促进其廉政建设、推进司法公正、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不同于人与人之间谈话的有声交流,互联网上的交流很多是通过无声的符号进行的,随着网络用语的出现,大量的网络符号也应运而生。“MM”“GG”是网友之间对彼此的嬉称,下线了就“88”,“:)”“^-^”表示“我很高兴呀”……人们虽然不能面对面交流,但用符号互动的方式却显得更加生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情感,

同时还能避免歧义。例如“;)”这个表情符号具有缓解语气的作用,对话时加入这个符号可使对话双方消除误解。符号互动论者强调,人们互动是一连串不断地对话,包括人们对他人意图之观察、解释和反应,同时也对事物赋予意义,当大家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符号,可使沟通更为顺畅。

2 电子商务——社会经济的新领域

北京时间2014年9月19日,对于阿里巴巴集团而言是个重要的日子,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巨无霸”于这天晚上在纽约交易所上市了。由此,电子商务这个在20世纪末期出现的互联网现象再次获得大家的关注。电子商务是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或服务器的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讲,电子商务是组成社会经济结构的主要部分。它可提供网上交易和管理等全过程服务,因此具有广告宣传、咨询洽谈、网上订购、网上支付、电子账户、服务传递、意见征询以及交易管理等各项功能。电子商务的社会功能给诸多方面带来了影响。第一,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进入电子商务时代,消费者的选择范围扩大,在短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可在大量供货商中反复比较,找到理想理想的对象。第二,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实施电子商务后各个生产阶段通过网络相关联系,实时反馈商品的供求情况,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同时也做到了低库存生产,避免浪费。另外,电子商务的应用也开启了数字化定制生产的时代,企业通过构建数据库,记录客户需求,根据数据进行一对一的“微营销”。第三,电子商务给传统行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实体店与网店的地位转换。现在的人们喜欢足不出户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把逛淘宝当成习惯,传统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开创了“无店铺”的网上营销新模式,而一些实体店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第四,电子商务将带来一个全新的金融业。随着电子商务在电子交易环节上的突破,网上银行、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等服务蓬勃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将被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

从社会流动的角度来讲,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为社会上的很多人提供了就业和个人社会地位提升的机会。

从社会交换的角度来讲,网购涉及买家、卖家与网络运营商三者的信息交换,虽然三方不曾见面,但交易却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对于卖家来说,要将商品最真实客观的信息展示在网页上,供买家参考。在买家询问时,要以最真诚的态度回复消费者。同时,买家收货之后,网络运营商要将货款立即支付给卖家。对于买家来说,则要将自己的送货地址、支付方式等告诉卖家,并保证信息正确。信息交换引发出网络监管、交易风险、责任追究等问题,政府部门尚未对网购进行指导和监督,买卖双方互不相识,都可能产生交易风险,因此,三者间应建立起信任和承诺的纽带,以便于社会交换的良好运转。

从冲突论的角度来讲,买方与卖方作为持有不同立场的两个社会群体有时会引发矛盾。每次交易过后,买家都要对卖家进行评价,包括商品质量、物流速度、客服态度等,商家为赢得信誉,招揽更多顾客,会通过各种方式让买家给予好评。有时,因为卖家的服务确实不到位,买家给的“差评”还会引发恶性事件,比如买家被刺伤,支付宝账号被更改,收到卖家寄来的寿衣等。另外,卖家存在催单现象,而买家想货比三家后再做决定,这也是冲突之一。要创建有好的网购氛围,及时化解冲突,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上述两方面是互联网时代与社会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两个互联网现象——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总体而言,这两方面给人们生活提供了很多益处。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互联网的兴起催生了许多传统社会中不曾出现过的社会问题,如信息爆炸和网络犯罪。

3 信息爆炸——网络社会的新困扰

五彩缤纷的互联网世界为人们提供了想要的一切信息,但过载的信息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困扰。

信息来源不断增加,人们可通过书籍、知网、维基百科以及官方微博等渠道获得需要的信息。人们在百度词条里输入一个关键词,往往出现数以万计与之有关的信息。无用信息掩盖了有用信息,使人们无法从繁多的信息里过滤出真正需要的,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信息爆炸成为网络社会中的新危机。而且,由于尚未建立起分析处理信息的有效方法,对有用信息分辨时间长,对无用信息分辨速度慢,又出现了信息爆炸却又找不到相关信息的问题。

另一方面,信息量爆炸式增长,导致信息半衰期明显缩短。信息“保质期”的缩短,不利于人们对信息的捕捉和对某件事的持续了解。

综上所述,建立互联网信息搜索的有效机制势在必行。虽然各个网站没有普遍使用的信息筛选方式,但笔者认为可借鉴中国知网的做法。知网主要是对论文进行层层过滤,条目有来源数据库、发表年度、研究层次以及作者信息等,可缩小搜索范围,以快速找到目标信息。虽然不同网站尤其自身不同的特点,但可取知网之精华,进一步改善现有困扰,逐步探索出一套标准化的信息搜索筛选模式。

4 网络犯罪——社会问题的新组成

网络犯罪是指行为人运用计算机技术,借助网络对其系统或信息进行攻击,破坏或利用网络进行其他犯罪的总称。同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有其独特特点:成本低、传播迅速,传播范围广;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社会危害性大。

随着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普遍运用,近年来,我国的网络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网络犯罪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互联网自身的缺陷,网络安全不是互联网前身ARPANET的设计目的;第二,计算机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计算机安全防范技术落后;第三,计算机在金融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为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非法牟利提供了客观条件;第四,一方面热衷于炫耀自己的电子技术才华,一方面蔑视所有法规的黑客精神对网络犯罪者产生深远影响;第五,网络犯罪取证困难,而且证据有限、易毁灭;第六,泛滥的黑客软件程序攻击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第七,我国对计算机犯罪打击不力,没有构成真正威胁。

网络存在虚拟性的弊端。据悉,国内某些流行网络社交软件的注册用户已达数亿人,在线用户也以千万计。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沉迷于网络交友,甚至将感情完全寄托在网络上结交的“情人”身上,被网络情人展示的“魅力”所迷惑,过于轻信他人。不法分子利用网友对他的信任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由此发展成的网络犯罪轻则谋财,重则害命,给被害人及其家人带来极大伤害。

因此,为解决网络犯罪这个新的社会问题,必须从根源做起,加强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发展网络监管技术,提高网络监察员的自身素质与网民的危机意识,完善网络犯罪立法,综合多方力量和各种方式降低网络犯罪率。

4 结 语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一场因互联网而引发的社会大变革。互联网改变着社会进程,引领着未来变革。社会因互联网而产生了新的文化模式、经济模式、商业模式、政治模式、营销模式以及思维模式等。未来社会是在互联网控制下的智能化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与其密不可分。但不能过分依赖互联网,要回归原来的互动方式,多做户外运动,以防变成宅男宅女。互联网给这个社会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影响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态度。正确对待互联网,适度用网,社会生活便会因它而精彩。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玉娜.浅谈如何应对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的绿色壁垒[J].科技信息,2011(32).

[2]丁训凯.陈允宏.电子商务营销策略[J].管理科学文摘,2015(9).

[3]罗立贤.浅析网络犯罪的原因[J].法制与社会,2007(5):791.

[4]邓崧,彭艳.论电子商务的影响及其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6(1):95-96.

[5]孙文远.电子商务概述[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38-40.

[6]董克燕.解读电子商务中的企业创新行为[J].统计与决策,2003(2):71-72.

[7]程南希.基于SSH架构的在线购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35

F49

A

1673-0194(2015)16-0188-02

2015-06-21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犯罪信息
Televisions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订阅信息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什么是犯罪?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展会信息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