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打造区域经济升级版提供合格技能型人才

2015-01-03王德强

北方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安阳技能型高技能

王德强

(安阳市劳务输出管理服务处,河南安阳455000)

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是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客观要求。有什么样技能素质的产业工人,才能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河南安阳地处中原经济区北部,目前经济正面临转型升级,就业结构与劳动者素质越来越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不进行转型升级就会阻碍产业的转型升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安阳市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安阳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以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安阳市就业训练中心和2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三本三专为引领的市职教园区、60所职业培训学校以及安钢、安化集团、鑫盛机床等企业培训中心为骨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随着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搬迁扩建项目的实施,市级3所公共实训基地和五县(市)6所县级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开工建设,以及省定点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落实,将优化全市培训资源结构,进一步提升安阳整体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安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各类职业院校按照职业教育计划,招收2至4年学制培养的中高级技能人才;还有职业院校、就业训练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城镇失业人员、劳动预备役制人员、复员军人、和企业在岗、待岗职工等群体开展的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以及承担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以初级技能为主。二是企业自行培养。主要是在岗技能提升、复合型技能培养,以师带徒、课题攻关、外送研修和企业内设培训中心培养等方式,培养的多数为中高级技能人才。三是校企合作培养。主要有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合作办学培养等,采取顶岗实习、产教结合等形式,培养的主要为中高级技能人才。

安阳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涉及面广、层次参差不齐。目前,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大约47万人,其中国有单位14.4万人。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1.03万人,退役军人1891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78.1万人。随着城镇化率的逐步提高,每年预计增加10万人在城镇就业或创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着不少困难,主要有培训对象素质偏低,对参加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培训机构组织难度大,政府职能部门有畏难情绪等难题。可以说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当前,安阳正在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人社、教育、农业、扶贫、民政、残联、工青妇等部门,组织开展了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工作。近五年来,累计培训失业、再就业人员11.69万人,劳动预备制培训4.4万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35.6万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2.1万人,“阳光工程”培训3.68万人,“雨露计划”培训4.03万人,残疾人培训1.64万人,退役士兵培训0.47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1.8万人。安阳市委、市政府建立了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2007年、2010年、2013年共举行三届优秀技能人才评选活动,评选出130余名优秀高技能人才予以表彰奖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安阳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存在结构性矛盾

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开展五年来,针对城镇失业、再就业、劳动预备役、退役士兵、残疾人等培训18.2万人,针对农村劳动力培训19.8万人,企业培训35.6万人。全市培训总数大约73.6万人,培训的层次低,大多为初级技能,而高技能人才1.8万人(包含职业院校培养),占比例偏低。

(二)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人社、教育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职业教育方面,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政策体系不健全、法规制度不完善,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缺乏制度保障。首先是对职业教育的战略定位不突出,技能型人才培养受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制约,滞后于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培养,存在社会地位认可度低、待遇低等问题。其次各级各部门开展培训工作不平衡,培训政策实施难,可操作性不强,存在体制机制性瓶颈或障碍。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成功模式,在实际运作中缺少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企业参与度不高,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最后是职业技能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多元化成长机制需要政策保障。还有职业教育资金筹措渠道窄,严重制约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三)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足

由于缺乏政府层面的激励政策,再加上员工流动性大,企业对培训投入动力不足,普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甚至只使用不培养的问题,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缺乏长远眼光,企业职工培训责任主体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四)职业院校主平台作用发挥不充分

职业院校主动适应市场办学方面仍需改善。首先是专业设置与安阳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新兴产业没能有效对接,专业设置、理论教学、实习设计等环节与市场脱节。其次是教学方式方法不活,教学内容陈旧。学科式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基本技能,对新技术的掌握能力不足。最后是重视一般技能的培训,忽视整体职业素质的培养。

(五)社会层面对技能型人才认可度不高

社会普遍看低技能型人才的社会价值,尊重劳动、崇尚技能、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

三、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

(一)发挥政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导作用

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安阳产业转型升级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放眼区域经济发展,站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的战略高度,确定多元化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安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二)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技能型人才多元评价体系

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开展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技能鉴定试点工作,开展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结合制度试点工作,打破命题、工龄、身份等制约,破格选拔高技能人才。安阳已在安阳华润燃气公司、安钢、安化集团、鑫龙煤业等企业开展相关试点工作,适时在全市推广,以破解技能型人才评价方法方式单一、与实际工作脱节,不利于高技能人才发展成长的问题。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培养高技能人才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要健全政策体系,推动企业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落实《职业教育法》和《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复合型技能培训,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新知识技能培训,以及技术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和一批技能带头人。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市场导向作用,探索符合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一体化的新模式。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岗位津贴、专项奖励等激励办法,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收入分配比例,提高其待遇水平,增强其职业荣誉感。

(四)发挥职业院校主平台作用

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平台作用。1.优化专业设置,增强与全市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目前,安阳正在改造提升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煤化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从目前情况看,安阳各职业、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匹配度不高,有的设置了少量专业,还有的是空白。基于人才培养周期性较长的特点,职业、技工院校要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发展,专业设置要瞄准市场需求,为安阳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实现经济社会和职业教育发展双赢。2.推进教学一体化课程改革,增强与企业技能岗位融合度。第一,要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内容,立足于人才市场需求实际,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符合安阳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第二,要注重学员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必须”“够用”为度,创新教学模式,开展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按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第三,要注重课程体系衔接,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断头教育”“次品教育”现状,科学设置中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贯通衔接的课程体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衔接,为技能型人才接受梯度教育、实现更高目标追求创造条件。3.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子。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只有建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技工院校必须打破封闭式的教学模式,产、学、研结合,通过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建立较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平台,发挥好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五)破解筹措资金难题

职业教育资金投入问题,一直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大胆创新、深化改革破解难题。1.加快落实《职业教育法》和《企业职工培训规定》的要求,按职工工资1.5—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规范企业行为,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行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建议企业培训经费由政府实行统筹管理,并制定使用细则,以解决培训资金分散、使用效果差,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2.尽快落实技工教育享受城市教育附加费的相关政策,为技工教育提供资金支持。3.积极争取国家、省在职业教育方面的项目资金,争取河南在全民技能振兴工程中的先行先试项目资金,弥补全市职业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4.探索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建立多元投资办学机制,引进企业资本、民间资本等市场资本,采取公办民助、股份制办学、公有民办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破解筹措资金难题。5.探索就业再就业资金、失业保险基金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可行办法。

(六)实施职业教育项目带动战略,提升培训能力

1.加快实施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整体搬迁项目,按照安阳市的整体规划部署,该项目占地500亩,建设各类职业技术教学设施面积14万平方米,办学规模达10 000人以上,可从根本上缓解全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短缺问题。2.加快推进林州市、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等6所县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步伐,目前,6个项目建设方案获各县(市)政府批准并已开工建设;落实依托各县(市)、区劳动保障站所,建立90所就业训练服务中心项目。3.推进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筹建以数控加工、车工、电工、钳工、电焊工等机电专业为主的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筹建汽车修理、中式烹调、航空服务、旅游、美容、美发等第三产业为特色的公共实训基地;依托安阳交通运输技工学校,筹建以汽车驾驶、交通运输等专业为主的公共实训基地。4.推进落实国家、省级确定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目前,国家财政拨款500万元建设的市高级技工学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省财政拨付300万元建设的汤阴县劳动就业训练中心项目、省财政拨付300万元建设的内黄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项目已基本建成。省财政拨付200万元建设的汤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项目正在建设中;随着项目建成,将有力地提升全市职业技能培训能力。

(七)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环境

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大力宣传技能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全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认可度,形成有利于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的社会大环境。要建立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技能人才实行津贴制度。对特别优秀和做出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推荐国家、省、市优秀专家评选,并享受相应的政治经济待遇。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安阳技能型高技能
宜兴陶瓷行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班2022年第二期
城市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思路与对策
安阳之旅
供给侧改革驱动下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措施分析
新时代高职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安阳中嘉业投资有限公司
高技能人才工作实践与探索
浅谈技能型人才发展状况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