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与作用

2015-01-03王文伟

北方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王文伟

(郑州市绿文广场管理中心,郑州450000)

以职务分离、财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初期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内部控制系统构成因素也逐渐转变为组织结构、职分、业务程序与处理系统等。内部控制作为现代管理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利物浦商学院Lovegrove教授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要素包含激励、交流、报酬制度、招聘与培训等多个方面。作为单位生存与经营活动中最为活跃及起决定作用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是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因素。在单位内部控制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发展,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划分其职能,并将工作中的矛盾降到最低。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的同时,必须有效控制其存在的风险,实现事业单位发展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人力资源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况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促进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人力资源也可以说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而录用的各种人员,包括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作为单位生存、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单位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员工招聘、培训、辞退、考核等都是人力资源的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大员工专业素质培训力度,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单位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作为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在实践中逐渐产生、发展及完善。在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中必须以预防为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失误的产生,进而达到管理效果及效率提升的作用。作为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主要要素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等,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的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与规范的过程。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事业单位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了解与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在内部控制中作用的基础上,应加大管理力度,为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对人工成本起到预警作用

在内控系统中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将其内容与业务流程充分体现出来,进而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单位工作内容进行确定,对业务流程起到优化与规范的作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与个性化。尤其是相关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定期整理与核对工资报表与工资总额,并对人工成本增长起到有效控制及避免错报、漏报等情况的出现。

(二)对人才培训起到规划作用

员工培训是内控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加大员工培训的力度,在对员工发展加以重视的同时,应制定适合员工发展的职业生涯计划,为充分发挥员工潜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确定合理的培训方案,促使员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对市场经济环境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

(三)对员工考勤起到监督作用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日常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考勤资料管理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完成一个考勤周期后,必须遵循部门、周期及年度由用人单位装订考勤资料,并加以有效管理。作为员工职位提拔、薪水增加的重要依据,考勤工作在单位内部合理分配中的占有重要位置。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

一是作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意识的强弱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单位领导并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对它也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缺乏责任意识,在单位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中,仅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工作来完成,并没有落实其防范风险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导致人力资源在内部控制中信息不流通、管理效率降低,甚至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开展。部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不完善,无法将其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管理层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往往不重视,导致人力管理部门如同虚设,进而无法进行约束效应的充分发挥。

二是在事业单位经营中对管理制度、管理程序过于强调,却对单位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并不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部分事业单位往往只对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进行分析,而忽略了激励因素。如激励方式过于单一,将无法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行有效提升,更不可能提高工作效率。即使一些单位已经加大了激励方式,如对员工工资的适当提升,以此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目的,同时还进行了相关福利政策的制定。但具体实行中,往往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绩效考评方式也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严重影响了激励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是单位内部控制中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健全,致使事业单位往往出现法律纠纷与名声受损等情况。这一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是员工辞退与员工劳动合同解除中引起的各种纠纷。为防止与降低这种风险产生的机率,必须严格遵循单位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退出机制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应加大与劳动部门的主动交流,给予符合劳动法规工作人员相应的经济补偿,必须将人性化与柔性化在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中充分体现出来。

四、人力资源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控制

在单位内部控制中,人力资源管理占有重要地位。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其管理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要求,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了解及分析,提高管理水平,规范工作流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风险防范与控制工作,才能实现单位发展的利益最大化。

(一)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作为单位自身规范化建设强化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单位内部各部门、各组织之间权利与责任的划分必须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准确确定,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才能确保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单位经营中应进行工作环境的营造,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将单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失误降到最低,以此提升部门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二)建立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必须进行科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严格考核及评价各级管理人员与全体员工,进而为员工薪酬的确定及职位提升与劳动合同解除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将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进行激励保障机制的建立与创新,将员工的潜能与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建立以绩效考核为主的分配激励制度。激励策略的实施,能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进而提升整体部门的工作效率。需求、动机与行为是激励过程中的三个重要因素,单位内部控制中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将核心人员与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激励措施的实施,可以将单位目标进行自身目标的转化,实现单位发展的长远利益,并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健全人力资源退出机制

作为单位发展战略实现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源退出机制的建立,应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与事业单位发展具体情况相结合,以此对退出条件与程序进行明确确定。在考核中如部分员工不能胜任其岗位,必须对其工作及时暂停,或对其岗位进行合理调整,并进行转岗培训安排。关于关键技术、商业秘密、国家机密等工作内容,单位在退出机制建立与完善中,应保证知识产权、商业秘密与国家机密的安全性。在单位重要岗位员工离职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作交接离职审计。同时准确评估年度人力资源计划的合理性,并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总结,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与有效性,为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在单位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内部控制规范的不断完善,可以对市场主体行为选择进行有效约束,尽可能降低弄虚作假等行为,实现市场经济的有序性,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单位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单位管理与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规范单位内部控制的同时,应加大防范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刘兆亮.人力资源管理在内部控制中的风险与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1(6).

[2]郝晋跃.运用激励机制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3).

[3]郭红霞.建立好、运用好企业激励机制为企业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

[4]余根亚,杨彦琼.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浅析云南省国有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7(S1).

[5]郑延军.加强内部控制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A].资源·环境·产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6]徐 哲.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8(3).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重视社保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