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审计的功能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2015-01-03薛祥海

北方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审计师代理事务所

薛祥海

(审计署驻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哈尔滨 150001)

一、独立审计的功能

(一)委托代理理论与降低代理成本功能

现代公司中产生代理成本的主要原因在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于委托代理关系导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离。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代理人会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行事,利用控制权损害委托人利益。但理性的委托人会预期到代理人的上述行为,将通过调整支付给代理人的价格来获得自我保护。而且理性的委托人调低的价格支付部分可能超过代理人通过利益侵占获得的好处,所以代理人会有动机和委托人签订能够监督代理人行为的合约。企业家会自愿采取监督或约束措施以降低代理成本,在这些措施中,聘请外部审计师是一个可取的做法,因为高质量的独立审计可以增强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而且独立审计本身具有很多优点,如独立审计具有专业化的特点,独立审计比委托人自己监督代理人的成本小,但监督效果可能更好;独立审计具有中立、公正的特点,可以避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偏见。所以独立审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二)信息不对称与信号传递功能

上市公司中由于存在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处于公司的外部,相对于所有者而言,经营者具有信息优势。在缺乏信息彰显机制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势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或”柠檬市场”效应,即由于公众对经营者披露信息的真假不能辨认,那么提供真实信息的经营者和提供虚假信息的经营者在投资者的眼中是一样的。公众对所有上市公司的资本证券都会打出同样的折扣,导致提供真实信息的优质公司的证券得不到市场的公正评价,经理人价值也没有得到认可,那么它就会退出市场,导致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降低。在这种情况下,诚实的经营者就会利用一种信号传导机制,以区别于劣质公司。

上述研究说明,审计师声誉及规模向市场传递了公司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信号、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独立审计具有信号传递功能。

(三)独立审计的保险功能

由于独立审计的民事责任以及针对于审计师的诉讼风险,独立审计实质上具有了保险功能。该理论认为,管理者聘用审计师的动机是为了转移部分财务披露的责任,是一种保险行为,审计费用的发生体现了风险分担的原则。公司高管层将部分收入用于聘请审计师,如果审计师没有尽勤勉之责,没有发现舞弊或重大错报,则审计师将会分担民事赔偿之责任,所以审计师相当于出售保单的人,审计费用就是保险费用。

在审计诉讼中,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关注庭外和解带来的损失,还关注法庭判决对其声誉的不良影响,而保险公司仅仅关注最终赔偿金额,对于采取庭外和解或法庭判决方式没有偏好;其次,由于会计师事务所要承担审计客户的风险,所以会计师事务所必然通过提高审计费用的方式,将保险费用分摊到所有的公司、投资人以至整个社会,担保能力增强,但保险公司不具备这种能力,所以独立审计具有更强的保险功能。

审计师涉诉增加与经济下滑相关,与公司经营失败相关,表明独立审计实质上分担了客户部分经营风险,具有保险功能。

综上,降低代理成本、信号传递、保险功能的提出,都有西方资本市场经验证据作为支撑。但是上述功能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制度环境。我国资本市场和证券审计市场的制度安排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述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的适用性还没有很好的证据。在考虑我国资本市场上独立审计功能或聘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意图时,必须紧密联系我国相关制度环境。

二、独立审计功能的表现

独立审计最早产生于自愿性的契约需求。但是,由于独立审计对维护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意义,独立审计行业受到了立法机关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某些经济组织的独立审计,如上市公司或公开公司,被法定化和强制化。与西方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独立审计从一开始就是有关监管部门强制要求的结果。

毫无疑问,强制审计对独立审计职能的发展影响深远。包括强化了审计的非市场约束力和法律责任,扩大了审计的范围等。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是,模糊了独立审计内在需求和强制需求的界线。

审计市场的需求方由为数众多的公司组成,而审计供给方由两个审计师构成,他们在审计市场上通过审计定价及审计质量进行竞争。包括:第一,每一个审计的选择提供的审计质量水平;第二,每一个审计客户选择的审计质量。研究发现,在审计监管制度下,两个审计师都会在不同情况下通过提供不同的审计质量来区分其审计服务;与非强制性审计市场相比,强制审计情况下,审计质量分布区域更宽,在有些情况下审计质量是高的,但有些情况下却诱生了低审计质量。有些公司接受了有效率的审计,而有些公司更愿意接受低质量的审计。

所以,在强制审计环境下,独立审计是否发挥了公司治理功能,变得难以琢磨和判断。因为不管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内在的独立审计需求,都必须聘请符合法定要求的、具备相应资格的审计师来审计,而审计过程、独立性及审计质量是难以直接观察的。根据有关文献,在强制审计的环境之下,判断独立审计对公司治理是否发挥了作用,或者判断上市公司的独立审计仅仅是由于强制审计的后果还是产生于自愿性审计需求,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第一,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特征与选择的会计师事务所特征之间的关系。如果上市公司潜在代理成本较大,在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利益各方就有动力降低代理成本,提升上市公司价值。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在监督上市公司管理层及实际控制人行为上更具有效率,因为准备金丧失的威胁足以遏制规模较大的具有声誉的审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或实际控制人合谋。所以,代理成本较高的上市公司聘请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就说明上市公司暂时利用独立审计监督管理层或实际控制人的意图。第二,在代理成本较大的情况下,如果聘请了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或审计师的独立性是否有所改善,审计报告的市场反应如何。毫无疑问,上述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但应该进一步考虑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策略,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审计质量,或者说管理层需要的审计质量,是否存在差异,然后再断言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更有说服力。

三、制度环境对独立审计功能的影响

当高质量的审计师被聘请来减轻公司代理成本时,独立审计能够扮演公司治理的角色,或者能够增强公司内外部传递的私人信息的可信度,但上述独立审计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制度环境的支撑,特别是相关法律制度能够支持并监督审计师忠实执行其监督功能。如果审计师的诉讼风险和诉讼成本很低,审计师屈从客户意愿的所得就会超过可能遭受到的处罚成本,这时审计师就没有足够动力提高审计质量和保持独立性并以此获得审计师声誉。

制度环境不仅从独立审计供给方面影响独立审计的公司治理角色,而且最重要的是,它会影响独立审计需求,进而直接决定独立审计功能发挥程度。在较薄弱的法律背景下,相关法律及监管机构对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比较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随股权的集中、内部人控制的增强和外部股东产权法律保护程度的降低而下降,而股权集中、内部人控制和薄弱的外部股东法律保护正是法律制度薄弱的国家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法律制度较为薄弱的国家或地区,国际上大的市场份额比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份额低。而且即使是国际大所,在不同的法律制度背景下提供的审计质量也是不同的。在独立审计民事责任机制健全、产权保护相关法律完善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相对较高的审计质量,说明国家在不同法律制度背景下,扮演的公司治理角色也不同。

综上,制度环境是影响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功能的重要因素,好的制度环境可以促使注册会计师发挥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功能,从恢复注册会计师行业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环境日渐改善,表现在经济市场化和法制化进程在加快,公司治理环境和公司治理相关制度在进步,独立审计行政监管以及法律约束在增强。因而可以合理预期,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会逐渐发挥公司治理效应。

[1] 黄 健.制度环境对威胁审计独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7).

[2] 余玉苗,张 婷.胁迫威胁下的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2).

[3]谢德仁.审计委员会制度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新[J].会计研究,2006(7).

猜你喜欢

审计师代理事务所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优化会计师事务所强制轮换制度的思考
设计事务所LLA建筑设计事务所
2019年度综合评价前100家会计师事务所信息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复仇代理乌龟君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收费探讨——以H会计事务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