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015-01-03王佩佩
王佩佩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乌鲁木齐830000)
一、研究区概况
乌恰县地处祖国最西部边陲,位于天山、昆仑山两山交汇的帕米尔高原上,东接阿图什市、南邻喀什市、西南与疏附县、阿克陶县毗邻,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境内有吐尔尕特和伊尔克什坦两个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一个国家级口岸园区,一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是我国连接中亚、西亚的纽带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境内有柯尔克孜、汉、维吾尔、回、乌孜别克、塔吉克等11个常住民族,是国家和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典型高原牧业县、边防大县。
二、促进乌恰县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发挥地缘优势,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
乌恰县拥有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随着以伊尔克什坦口岸为核心区的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和吐尔尕特口岸经济区建设,乌恰县将是通往中亚、南亚、西亚、欧洲各国的重要门户。因此,加快两大对外口岸通道建设,集成口岸优势是带动乌恰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以铁路规划与建设形成主轴、以高速公路和管道为副轴,三轴联动,以矿产、能源资源为运输重点,以商贸、旅游人流为血液,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建设,是推动乌恰县经济发展的关键。
(二)依托区位和商业优势,重点发展开放型经济
克州的区位决定了其必须加快物流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立足城市商业贸易和开发区现有优势企业和专业市场,强化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机制,引导企业既兴建现代专业市场,又积极投身商贸物流业发展,促进企业由开发建设向开发建设与发展产业并重转变,使企业成为建设市场、开拓市场、经营市场、繁荣市场的主体,通过企业+市场+产业的发展模式,再打造企业集团,发展现代物流园区,推进集群发展。根据商贸物流业发展需要,按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和“建设一个园区、繁荣一个市场、发展一个产业”的思路,规划设立一批现代物流园区,建立园区发展机制和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加强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充分园区集聚和带动作用。
(三)抓住政策优势,加快口岸和特区建设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将南疆作为新一轮对口援疆的重点支援地区,并调整江苏省对口支援乌恰县,同时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33号)文件[1]决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霍尔果斯和喀什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并明确将赋予其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使其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窗口和新疆经济新的增长点。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10平方公里区域设置在伊尔克什坦口岸下迁区(乌恰县城内),这些国家政策都对乌恰县的经济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乌恰县的经济开发区建立保税区,在边境口岸建立边境贸易区,形成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才能吸引投资,带动地方经济向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建议以乌恰县-口岸-特区铁三角,以产业经济为核心,以保税区和边境贸易区为开拓,积极强化区域的中心性和产业集群,以口岸和特区为重点,推动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实力的提高。
(四)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矿业经济带
1.利用矿产资源,建设矿业园区
境内有金、铜、铁、铅、锌、煤等三十多种矿产,有乌拉根等矿区储量700万吨铅锌、沙里拜等120万吨铜、沙瓦亚尔墩等300吨黄金等,已有三百余家企业从事探矿、采矿、加工等活动。境外相邻的中亚5国有煤、锰、锑、铜、铁、铅、锌、锡、铀、钼、金、钨、汞、气、油、稀有金属等多种资源。因此,克州应以比较和绝对优势的矿产资源为依托,建立起2-3个矿业园区,而且矿业园区距离不应太远,这样就会形成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叠加,建立起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2.利用能源资源,建设能源中心
目前,已初步探明天然气储量1300亿立方米,日产能力135万立方米。境内水资源丰富,落差大,年径流量27亿立方米,开发水能优势明显,装机总量可达到110万千瓦。年日照时间2870小时,极具发展光伏产业条件。建设区域性的能源中心,并配合矿产资源的加工利用,将有利于乌恰县的经济发展。
3.利用旅游资源,建设服务中心
乌恰地处天山、昆仑山两山交汇处,帕米尔高原之上,自然地貌景观独特、边境民族风情浓郁、极具开发边境口岸、民俗风情、自然地质地貌等旅游。[2]目前乌恰县的旅游发展的重点是依托克州和吉尔吉斯的旅游资源,建设其对外旅游的服务中心,进而带动区内旅游业的发展,另外,通过入境的商务旅游,带动区内旅游贸易的发展,带动矿业经济的发展,几者相互促进,推动乌恰县旅游业的规模化发展。
4.利用能源通道,建设矿业运输通道
无论是矿业经济的发展还是旅游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建立专业化的运输通道,而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就需要以建设能源通道为前瞻,以矿业运输通道为核心,以旅游运输通道为补充,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内外运输通道。
因此,以交通和旅游服务为契机,以矿产和能源结合为重点,建设乌恰县的资源加工中心,提高其附加值,综合带动乌恰县经济的发展。
(五)展示人文优势,发展独具民族特色的新型城镇化
1.以商人+商业模式为内涵,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和对外商业中心,构建城市的内核
乌恰县有着古丝绸之路商业发展的辉煌,也充分证明了以商人为重点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之路具有自身的优势。因此,在加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以商人+商业模式为内涵,以区域性的商业中心建设为本底,以对外商业中心的发展为重点,构建起城市未来的CBD的内核,是打造乌恰县新型城镇化的重点,进而形成城市商业的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的步伐,带动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
2.以旅游+口岸+服务为一体,打造旅游口岸和旅游城镇
边境口岸旅游是边境地区发展的动力,而边境旅游资源和商业资源是边境旅游发展的依托,这就需要以此为方向,打造出入境旅游口岸,形成边境发展的节点,依托城市商业资源,以商务旅游为重点,建设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城镇,或者将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是区域以人为核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乌恰县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
3.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打造人文工业城镇
工业园区是一个区域的政府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区域,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但乌恰县发展的重大缺失是工业园区规模小、城市规模小,难以形成经济发展的集聚乃至集群效应,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着力建设工业园区的同时,以人文为内涵,推动人文工业城镇,才能服务并建设好工业园区。[3]
(六)坚持绿色生态,走可持续发展模式
1.打造绿色有机农特产业中心,增强绿色农业竞争力
乌恰县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建立有机农特产品产业加工利用中心,以农业经济效应的提高为重点,加快与吉尔吉斯农业特别是畜牧业的对接,建立起与东部对接的市场需求敞口基地,才能真正带动乌恰县农业的升级发展。因此,利用区内外两种资源,发展起东部市场是农业长远发展的突破口。
2.打造人文旅游的高地,走生态旅游之路
克州脆弱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结构,决定了乌恰县发展的第三产业中,应该打造人文旅游的高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因此,只有走人文生态旅游的道路,才是乌恰县发展的重要方向。
3.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核心,提升资源的利用水平
乌恰县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重点是以工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核心,因此工业资源是乌恰县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乌恰县依托优势资源,全力推进黑色金属产业、有色金属产业、建材加工业、清洁能源业等产业进程,积极为乌恰县打造金属加工业、建材加工业、清洁能源开发“三大基地”,在此基础上,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才能真正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1]乌恰县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支持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1〕33号(摘要).
[2]张 瑜.大力发展克州口岸经济的几点思考 [J].实事求是,2008(1).
[3]张 岸.深泽县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J].知识经济,2009(1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