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5-01-03曹建平
曹建平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樟树331200)
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
曹建平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樟树331200)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伴随着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不断扩大,国民经济、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居民文化素质等方面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电商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电商已深入到日常生活,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农村中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4年12月22~23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电商能否在农村兴起,能否并迅速向纵深方向发展。通过对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现状,存在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且城乡差距大,农村人们的总体消费观念相对落后,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缺乏,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相对不完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同时提出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居民电商的教育培训政策建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真正做到农业信息化,调结构、转方向,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农村;信息化;电商;现状;对策
一、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电商平台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加快,农业网站数量倍增,农业企业开始入驻电商平台或自建电商。总体来说,我国农业电商建设尚处于摸索阶段,和农业电商建设成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找出一种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和生产需要的农业电商模式尤为迫切。也是形势所在,要由下至上的考虑和实施农业电商建设,做好农业电商发展的环境建设,电商的发展要依靠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支持,国家一直加大力度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建设农业数据库、农技数据库进行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数据挖掘,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信息保障,数据库中的信息仅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了帮助。这些信息直接面向农户或农业企业却失去了效用,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变为农户可以直接理解和应用的有价值的信息。但此类有价值的信息由上向下的传递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价值的信息不能直接有效的传递给农户和农业企业,缺少农业信息服务的平台,农村通信网络建设,农业电商人才培养都要加快速度,农业企业要对电商有正确的认识。
二、当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低且城乡差距大
现阶段,我国农村电商还有一些重要的制约因素影响其发展,2010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在城镇的普及率是44.6%,在农村仅为15%。报告还对比了2008~2010年中国城乡互联网的发展差距:2008年,城乡互联网普及率的差距为20.2%;2009年,差距扩大为23.5%;2010年,差距拉大为29.6%。农村互联网发展速度慢于城镇,而且差距也在拉大,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正在形成。
(二)农村人们的总体消费观念相对落后
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使得农民较少接触社会最新的消费观念。而电商具有跨越时空的差异性,有别于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面对面交易。而农民长期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对此不容易接受。网络交易的虚拟性要想被农民接受,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相对来说,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在消费观念方面更加现代化(如浙江乌镇每家都开网店)接受电商这种交易方式当然也会更容易一些。
(三)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缺乏
农村电商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一支质量高、结构合理、优秀的农村电商人才队伍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农业信息收集、分析人员严重不足,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被开发,并且基层农村电商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把握能力不强,甚至在部分地区,不仅人才缺乏,还出现人才严重流失的现象。
(四)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相对不完善
我国农村人口地域分布广泛以及交通相对落后的现实造成了农村电商的物流配送难题。当前,大多数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络只能覆盖到县镇一级,下面的乡村就无法送达,有些偏远地区由于公路交通不便,更是被排除在物流公司的业务范围之外,这样,即使这些地方的农民有电商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农民生产出了相关产品,但无法较为便捷地送达市场。所以农村电商市场要想发展,必然要解决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策
(一)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
电商平台的展开需要完整的网络配套设施、较高的网络普及率的支撑。因此要搞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电话、有线电视的普及率,提高足够的宽带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减少费用,为开展电商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同时建立大型的综合性的农村信息化网站及乡镇一级的电商网站,引导农民积极进入市场,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参与电商,使其真正体会到电商的优越性、便利性,改变传统农业流通结构和交易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我国农产品种类多,生产单位较小,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配送需求属多点次,物流技术难度较高。因此,要认真研究农产品的配送问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优化流通机制和过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并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使得农产品可以快速且低成本地流通出去。
(三)加强农村居民电商的教育培训
要加强农村教育,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使更多的人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另一方面教会农民如何使用电商平台,即如何在网上搜寻信息、如何在网上进行交易、如何在网上进行结算,使得农民的生产科学化、规模化。在发展农村电商的工作中,要广泛宣传电商的优越性,要让农民看到电商的发展趋势,关键是要解决农民从事电商的内在积极性问题。要纠正农民对于电商的偏见,使农民化被动为主动。如果只靠政府的外力推动,在农村建站点,教给农民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没有使农民看到成效,那么培训往往是走过场。农民看不到其成效,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因此在培训结束后,还要及时组织农民有效开展电商活动。只要农民能从电商中获得实惠,他们就会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并利用这些知识服务客户,使自己的生活和当地社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综合以上所述,电商能够帮助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非常便利快捷的获取有价值的农村信息和商贸信息,因为农业企业在网上直销的销售模式,它具有开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是农业企业当前一种新型销售模式。通过开展网络直销,能够有效控制库存,压缩流通环节,控制流通成本。同时,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及时监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习惯,更好地指导生产和销售。网络本身也是一种媒介资源,通过网络载体可以对产品进行推广和宣传。这样农村电商可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生产,保证农村信息的畅通,并能极大地服务于农村企业和农业生产者,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真正实现了农村产业现代化生产管理。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极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在“互联网+”带动下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1]黄 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几点思考[J].山西农经,2010(6).
[2]王伟明.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潜力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0).
[3]于小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经济导刊,2009(12).
[4]黄志宏,刘 超.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应用的问题及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10(10).
[5]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J].商业时代,2010(3).
[责任编辑:谭志远]
F320.3
A
1005-913X(2015)05-0070-02
2015-03-24
曹建平(1981-),男,江西九江人,讲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