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秦皇岛高职高专院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作用
2015-01-03刘雪梅
刘雪梅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河北省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秦皇岛高职高专院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作用
刘雪梅
(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秦皇岛066000)
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机遇,河北省秦皇岛市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本着战略上求突破、功能上求互补、发展上求融合、环境上求担当的发展理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做先行军。京津冀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将对秦皇岛市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的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撑作用将更加凸显。秦皇岛市高职高专院校应该开阔视野,在其发展定位、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上满足经济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寻找到体现区域经济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高职高专院校;资源优势
秦皇岛高等教育服务于京津冀区域的发展,体现在为京津冀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传承先进的文化。通过建立以政策导引、合作共赢、效能评估为内容的高校服务于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保障机制,使京津冀区域内的高校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竞争有序、定位准确的高校生态系统,以提升京津冀区域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
1 依托京津教育资源优势,推行师资合作并注重实效,提升教育实力
推进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是河北省高职院校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捷径。我省各高校可以聘请京津一流教育界、工商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帮助学校设计和更新课程、了解其岗位需求和专业需求,作为评价职业学院教学效果的参考。同时,注重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开展“产、学、研、训”融合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效,形成京津冀、地方(省级)、学校3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发挥天津,北京高等教育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作用,使秦皇岛地区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科类分布,以及层次结构得以进一步优化整合。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10以上、研究生教育总规模的1/5、博士研究生规模的1/4强、来华留学生的2/5左右的数量优势,拥有占全国1/4强的“211工程”“985工程”院校等高水平大学、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以及居全国之首的包括院士及长江学者在内的高端人才的质量优势,为京津冀区域确立高等教育先导发展战略,实施科教驱动发展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和竞争优势。
积极扩大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领域并注重实效,注重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在建立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定期组织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论坛、人才交流服务、加强人才培养合作、高校干部交流挂职制度、高校研究生相互访学制度、举办分校或独立学院、联合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合作推广、联合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资源数据网上共享、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效,不断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推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区域内高等教育相互协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9年初,美国西部绝大多数州都面临经济动荡和财政收入锐减的不利形势。为此,西部州际高等教育委员会设计并开发了多种区域合作与交流计划,如“西部本科生交换计划”“西部区域研究生计划”“专业学位学生交换计划”和“互联网课程交换计划”等,以促使其15个成员州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区域高等教育合作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发挥区域合作支持网络系统的纽带作用,积极争取多渠道资助与支持,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及时沟通与共享,培养了区域发展的急需人才,优化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确保了西部高教委员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带来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的成功定位。
加强高校学科群建设,服务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学科群建设项目为平台,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同时带动京津冀区域内市属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在学科群建设过程中探索有效的合作机制,实现京津冀高等教育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瑞典的Lagrosen教授曾选取奥地利和瑞典两所大学开展实证研究,认为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与企业的合作、信息与反应、提供的课程、大学教师、教学实践、外部评估、计算机设备、毕业生、图书馆等。结合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合理布局,围绕区域经济、循环经济、新能源、资源环境、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整合学科教学与科研资源,积极寻求并建立长期合作交流机制,促进高校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能力的提高。
2 依托京津产业资源优势,推行“产、学、研、训”结合,打造技能型人力资源
以京津冀市场需求为中心,企业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设备资源,学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更加明确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方向。采取“工读双轨制计划”与“混合型学徒计划”,突出学生在实践中的技能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课程台阶式”英语能力培养模式以及“岗位切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2.1高职院校应找准定位,借鉴国内外经验,形成我市高职教育的特色
面对这一新形势,秦皇岛市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充分有效利用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提高职业针对性和人才培养质量,是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秦皇岛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找准定位,凸现特色,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其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其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的特征,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社会需要何种人才,学校就培养何种人才。
例如,美国的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主要是一种互惠互利的供需关系,企业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和设备资源,学校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各学校聘请工商、企业界人士担任学校顾问,帮助学校设计和更新课程、评价检查学校的教学活动、向学校提供信息,学校则经常向企业了解其岗位需求和专业需求,作为评价职业学院教学效果的参考。
2.2“产、学、研、训”结合,主动适应京津冀的社会需求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过程,主要注重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及知识生产、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的基地,还有技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已步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社会生产力属性。
例如,作为刚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新加坡,到了20世纪90年代,进入以高科技为特点的第3次工业革命。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①“工读双轨制计划”。该计划实行兼读制,学生每周有一天工作日,有一个傍晚和星期六的上午上课,其余时间都在公司边工作边接受训导员的实际工作训练;②“以工艺教育取代职工局”。新建的几所工艺教育学院取代了原有的职业专科学校,赋予工艺教育学院新职能,通过它提供优秀的工艺教育和训练环境,为新加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从而提高新加坡在世界的竞争力;③“混合型学徒计划”。在新计划下,学徒必须先到工艺教育学院接受3个月到半年不等的集训,方可进入公司边学习边赚钱,在边学边工作期间,学徒每周要到工艺学院受训一天。新加坡的高职教育是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上下左右沟通的“立交桥”式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为落实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新加坡各层次和各类型教育分流及相互间的转换,主要以证书考试或文凭课程学业成绩为依据,不另设专门的招生考试。这种以课程成绩为选拔标准的办法值得借鉴。
3 依托京津市场资源优势,推行“双证书”制度,提升就业优势
在京津冀逐步构建专业技能认证体系,与京津区域的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河北省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京津均承认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培养高职学生符合未来就业工作岗位(群)职业要求的应用能力,以及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与国外有相似的共性,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着其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市场的特征,它具有明显的职业技能性和技艺性。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因时间、地点而发生变化,与一定的市场、职业、技术等条件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面向市场。“能力打造”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能力本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其突出特点在于实现职业分析为基础设计的课程内容,以实际职业需要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显示其风采,必须实施“学、研、产、训”合作教育。即利用学校、科研机构、产业(行业、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等不同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要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与社会交流及体验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并能切身体会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有准备地、主动地适应社会。在高职教育中,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自我练习、自我验证、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逐步培养动手意识及动手能力,形成和建构起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创新及创业能力。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的有效途径。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战略和“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加速实施,特别是天津滨海新区和曹妃甸新区的加快开发开放。在此背景下,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势必将以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集群优势,发挥更加巨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秦皇岛也将为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优质的科技资本、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教育合作特别是高等教育合作,必将成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大智力引擎。
秦皇岛更需要加快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秦皇岛各院校肩负着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任务,更要坚持正确的定位,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以双证书制度为切入点,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扩大秦皇岛高职高专的名片效应,办学规模快速增长,布局逐渐合理。当前,需要对人才培养模式作进一步的探讨,提高办学水平,办出高职的特色。对地处河北、对接京津最前沿的秦皇岛来说,更是一个最大、最现实、最不能错失的历史性机遇。秦皇岛高职院校具有成为河北打造环京津新增长极战略突破口的极好条件,要力争把自身的优势放到最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争做先行军。
主要参考文献
[1]吴岩,王晓燕,王新凤,等.探索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发展新模式——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8).
[2]范海燕.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分析[C]//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2006.
[3]郭强.美国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交流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1):35-37.
[4]S Lagrosen,et al.Examination of the dimensions of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04,12(2):61-69.
[5]Source Wikipedia.Vocational Education[M].2011.
[6]Kathleen Drennan.From College to Career[M].VDM Verlag Dr.Muller,2008.
[7]Brett Perozzi.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Through College Employment[M].Indianapolis,IN:Dog Ear Publishing,2009.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136
G710
A
1673-0194(2015)15-0242-03
2015-05-25
开放大学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机遇与路径河北省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2015jjj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