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015-01-03孙海英
孙海英
(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
1 大学生当前就业现状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的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从1998年的66万人,到2009年的610万人,10年间增幅近10倍。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依据所谓的“常数法则”来否定扩招与就业难的联系。常数法则是指,适龄青年(18~22周岁)的总人数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其数量是不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一个常数。即适龄青年的总量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存在就业问题。正是由于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导致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具有高学历求职者的人数正在迅速增长。正因如此,当代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更加严峻。
2 就业指导教学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2.1 学校在就业指导教学方面不够重视
高职院校的部分校领导在自身的思想上,不够重视就业指导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就业指导课程在课时安排方面比较少,由于此门课程教学内容之多、课时不足,导致高职学生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够重视;②高职院校中有些校领导对于就业指导教学支持的力度不够,在教学管理中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师资人员的培训方面、教学资源的投入方面,缺少资金投入;③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在规模、经费、设备和人员队伍等方面,都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精力,甚至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施很少,一般只有一间会客室和几间办公室。对此,校方不仅要积极鼓励、多多培训学生,还要完善其设备,使学生尽早地认识未来就业这一方向,及时纠正其思想,促进就业率。
2.2 就业指导人员的自身问题
目前,在各大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的文化水平都是有限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根本没有从事过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教师甚至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培训工作。所以在教学中,这些教师缺少创新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很多的教师在为学生上课之前都是精心准备的,希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但实际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却由于受到教学方法的影响,把整个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使很多高职学生不愿意上这门课,导致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得不到足够的认识。另外,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缺少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经常对学生以批评为主,缺少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对学生的自尊心不重视,忽视了学生的自尊心,因而导致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不能够积极听讲,导致自己对未来根本没有目标规划,直接影响自身未来的就业。因此,指导教师应该完善就业指导教学课程,积极创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心里面接受就业指导体系,为自己的未来打造好的方向。
2.3 指导人员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
目前,大学生在接受就业指导这门课程时,往往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即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着“教”。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课堂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以“教”为基础,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单一的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具体的有个性的人,缺乏对人的感性因素地刺激和满足,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教师等同于书本,学生的学习等同于读书,学生只记住一大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没有理解其中的实际内容,结果使教学陷入语言文字的魔圈,变成文字游戏。教学枯燥乏味,完全使学生自身丧失了应有的感染力和召唤力,更谈不上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了,这也最终成为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
2.4 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单一
当今时代,大学生人数逐渐增多,而大学校园里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的人员比较少,每一位就业指导人员都不能够全方面地指导学生,因此要壮大就业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目前,各大高校学生就业工作的薄弱环节普遍存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队伍不能配备足够的专职与兼职人员。一般应根据学生的规模配备10~40人不等,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大都在1∶20左右,这完全不能够达到毕业生得到一对一的就业指导。要打造就业指导优势互补的就业教育教学团队,创造水平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团队、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壮大就业指导队伍是首要任务。只有就业指导人员足够多,才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保证。通过系统有效地就业指导,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就业素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大学生人数日益增长的今天,我国各大高校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体系是关键的一步。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改进,在专业的就业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让其设计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同时,校方也要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重视起来,同期进行必要的培训,以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全面发展。
[1]朱宁,薛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与择业心理调适[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12):41-43.
[2]郭潜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常见问题分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张劲松.转型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系统论架构[J].咸宁学院学报,2006(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与创新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何湘江.高校专业就业人员职务晋升机制:特征及问题——从双梯阶机制理论的视角[J].高教论坛,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