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移开的视线
——关注土地“健康”
2015-01-03冯引仓
文/冯引仓
不该移开的视线
——关注土地“健康”
文/冯引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在多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习近平同志在会议上多次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
不容轻视的事实
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战略的高度强调粮食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从总量来说,中国农业资源的各项数据靠前,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顷,中国人均仅0.1公顷,人均草地世界平均为0.76公顷,中国为0.35公顷。
此外,我国土地的水蚀和风蚀现象严重。需要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力侵蚀面积为165万平方千米,风力侵蚀面积为191万平方千米。中国每年表土流失量在50亿吨以上,居世界之首。要保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现在看来是任重道远。
令人担忧的现状
土地资源短缺问题,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现有条件下,可耕种的土地数量有限,于是人们开始向土地要效益。农药、化肥、农膜的大量使用,虽然对大幅度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做出了贡献,但必须看到因此带来的农副产品有害物质超标、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重视食品安全,必须关注食物生产的母体——土地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土地,才能长出健康的食物。在食物生产消费的生物链上,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对人类造成的伤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必须认识到,“健康”一词不仅适用于人类自身状况描述,也广泛适用于其他生命形式,包括动植物及杜会制度和社会结构。然而,随着工业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和现代化农业的推进,土地的健康却令人担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不可推卸的责任
长期以来,追求土地生产力或产出率的不断提高,成为人们土地利用中的根本导向。在这种导向下,出现土地质量下降、健康受损的现象在所难免。要控制土地质量下降,防止土地受损现象的发生,在提高全民的土地生态、土地健康意识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土地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有效监测土地利用行为,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提供方向与制度保障。
建立包括全国、土地生态区域、不同地域范围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土地评价指标体系,已成为当前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值得借鉴的经验
政府要重视实用技术的开发,增加治理经费的投入。对不同的土地污染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如对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进行综合利用;积极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慎重推广污水灌溉,对灌溉农田的污水,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控制;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倡导科技务农 。
监管部门应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监管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土地污染源。监管过程中,可以指导农民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推广生物降解净化土壤,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共同治理土壤污染。
土地污染不是一下子造成的,治理也不是做给谁看,更不是做秀,我们应当认识到,治理土地污染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无论多么艰难,都必须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