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探索
2015-01-03江胜蓝
■江胜蓝/文
新常态下浙江智慧城市建设实践探索
■江胜蓝/文
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的GDP增幅持续低于8%,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将新的发展机遇概况为以下几点: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经济新常态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呼唤新的城市治理机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新的城市治理机制提供了无限可能,继IBM公司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战略以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规划,200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提出“感知中国”,并指出“感知中国”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此后,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浙江省是在全国较早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省份,2011年以来,浙江省分三批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在20个不同的领域分区域试点推进,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建设经验。
一、智慧城市为浙江经济注入新活力
(一)智慧城市推动“两美浙江”建设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并于9天后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10年以来,浙江省历届政府一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观点,以“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建设为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浙江省由“两创”、“两富”迈向“两美”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信息技术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共享性,也为政府更加全面地实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创造了极大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在信息技术广泛的市场运用中,智慧城市建设无疑是最优的顶层设计,智慧城市的发展愿景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与“两美浙江”建设目标高度一致,智慧城市以信息化的手段为“两美浙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城市治理模式。
(二)智慧城市助力“信息浙江”腾飞
浙江省是全国最早提出信息经济发展战略的省份,“十五”以来,浙江省的信息技术产业以年均27%左右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浙江省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84.8,位居全国第三;此外,浙江省2014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905.3万元,比经济增速高出13.5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一季度,浙江省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新产品产值率达47.1%,高出全省规上工业18.6个百分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高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幅4.6个百分点。截至目前,浙江省信息经济的核心产业规模已经达到了13000亿元,信息经济上市的企业有60余家,规模破百亿的企业也有8家,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企业也有4964家,成为浙江省信息经济发展的主力。实力强劲的信息产业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大多数智慧城市项目都由省内企业承担建设,降低费用的同时提升了沟通的便捷性,此外,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全面展开为信息技术相关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有利于企业实现“干中学”、“学中干”的良性发展。
2011年以来,浙江省分三批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包括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监、智慧物流、智慧城管等20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它们不仅关系到城市综合治理的效率和效益,也是居民最关心和最期待改革的痛点。在20个项目如火如荼地开展过程中,参与企业在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部分企业还将建设经验向省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推广,带来经营收益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化技术能力,助力“信息浙江”腾飞。
(三)智慧城市促进社会转型升级
浙江省素来民营经济活跃,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有限资源禀赋条件下,智慧城市建设将能够有力地趋利避害,积极利用阿里巴巴、网盛生意宝、银江集团等新兴领域领军企业的地缘优势,由于它们对本地的资源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文化风俗等更加了解,有利于规划、建设更加科学合理且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市。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经济遭遇重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为浙江省应对经济新常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指出了一条明路,更是从系统上为经济腾飞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发展途径和发展举措。
从建设方向上来看,智慧城市是按照科学的城市发展理念,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泛在信息全面感知和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城市功能系统之间无缝连接与协同联动的智能自感知、自适应、自优化,从而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功能、商务活动等多种城市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形成具备可持续内生动力的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形态。从发展愿景上来看,智慧城市实现的是城市系统的优化升级,使城市各系统更完善、更智能、更协调、更发达,使城市中的人和物更智慧、更和谐,使城市中的人生活更幸福。可见,无论是从建设方向还是发展愿景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发达的现代城市,能够促进社会转型升级。
(四)智慧城市推进城市治理机制转型
在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随着更开放的数据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共享,以及更深入的决策智能化,将优化政府的管理模式、提升政府的运行效率,进而推进城市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构建服务型政府。
智慧城市就是在传统钢筋水泥的城市上,再建一个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诞生了许多增强居民生活体验的现代服务业,例如移动电子商务、高清电视、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同时,城市中的水、电、气等基础能源管理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转换为生活服务供应商。随着各种政务信息的公开、云计算与云服务的基础设施化,政府的各项职能由政务管理转变为公众服务,智慧城市将创造出巨大的消费经济市场,将政府转型为一个能够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慧决策的服务型政府。
二、智慧浙江建设有动力
2011年以来,浙江省分三批启动了20个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并且围绕着这些示范试点项目,在试点布局、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示范,为智慧浙江建设注入动力。
(一)布局民生化
浙江省的智慧城市示范试点项目是分三批推广的,2012年初,浙江省启动了杭州“智慧安全”、云计算服务创新基地、电动汽车充换电配送网络,宁波“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无线城市”,嘉兴“智慧电网”,绍兴“智慧安居”,台州“智慧水务”,省经信委“智慧能源”、省交通厅千岛湖“智慧港航”、省交投集团“智慧高速公路”等12项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可见,这些示范试点项目的布局立足民生,从出行难、看病难、污染重、安全保障差等民生保障不足之处入手,着力于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的痛点,在提升居民生活智慧化体验的同时,通过市场反应好坏来扩大示范试点项目的消费市场,促进项目建设单位快速成长,增强建设单位的工作动力。
(二)运营模式创新
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创新了运营模式,以民生服务为导向,以部省“3+X”模式推进,全部实行公司化的运营机制,采用外包服务的形式来建设。20个示范试点项目均以“一揽子”解决问题为宗旨,以一个公司主体推进一个试点项目为路径,以一套标准规范一项试点业务为准绳,以一套“技术与制度”作为保障,以一个全覆盖、高水平的网络支撑为基础,以一切按照利益共建共享为原则,紧抓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集聚各种要素资源,有效推进示范试点项目建设。
为了顺利推进各项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浙江省针对各个示范试点项目,均成立由省级业务主管部门牵头、关联部门参加的指导组,承担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方案咨询和指导,对试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促检查、绩效评估和总结,负责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支持以及跨部门试点项目所涉及的部门间协调工作;成立由国内高层专家、学者及各试点项目的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顾问委员会,承担试点项目的方案论证、技术指导、完善提升、成果验收等工作。结合政府、企业各方的优势,共同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为高水平地全面开展“智慧浙江”建设创新良好的运营模式。
(三)商业模式创新
浙江在智慧城市的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中,坚持以产业发展优先、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培养行业专家团队为最终目标,创新了局部产业换市场的商业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的推进过程中,不论有多少合作单位,有多少参与部门,浙江省都坚持要最终落实到一个实施主体身上。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根据各类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实施主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投融资模式和建设运营模式,如政府财政投入、政府财政补助、政府资本注入、政府贷款贴息、政府购买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企业运营等。但实施主体一定要落户在示范试点城市,做为相关产业的培育对象,由它来具体实施项目,运营项目,参与制定标准,创新商业模式,通过探索实践,逐步成为该试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商业、实践经验、标准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设一支成熟的服务队伍,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逐渐培养具备对省内、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相应服务的能力,最终实现浙江省以局部市场换产业的目的。
此外,浙江省还创新了示范试点项目的民生惠及度激励机制,通过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于评价好的项目,加大推广力度,对于反映差的项目,适时调整。
三、智慧浙江建设实践有体会
经过了三年多的积极推进,浙江省的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也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和体会。
(一)顶层设计是关键要素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顶层设计非常重要,要结合建设城市的运行机制和社会现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采取“一次设计、分步实施”的方式,以避免重复建设、项目间无法共享数据和信息等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
(二)公司化运作更有效
在智慧浙江的建设过程中发现,专业公司承接智慧城市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专业公司比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更加专业化;其次,专业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建设,将更加有利于市场创新、商务模式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再次,公司化运作可以不断地动态优化提升;最后,公司化运作有利于打破政府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更加容易实现资源共享。
(三)标准化建设意义重大
实施“3+X”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是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创新点,这个创新点之所以能够成立就是源于标准化管理部门的引入。标准是一个行业的顶层设计,标准制定者毫无疑问地拥有一个领域的话语权。因此,在智慧城市示范试点的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同时推进标准化建设,从技术、业务、流程、服务等不同方面进行规范,将建设单位培育成真正的产业领军企业。
(四)智慧城市是大数据发展的主要载体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在城市的运行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开放、共享将为各项决策提供有力的客观证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与挖掘,能够为城市治理、经济发展探索出更多的有效方式和路径,成为未来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力。
四、智慧浙江建设难点待突破
在三年多的智慧浙江建设实践探索中,体会到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机遇众多,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难点:一是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库共建共享难;二是个人隐私和企业、中介组织等的秘密、合法权益保障难;三是网络货物交易、服务贸易信用保障难;四是网络市场秩序自律保障、监管保障等有序有效保障难;五是网络运行安全保障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突破与解决将直接影响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以及智慧产业的发展壮大,这些问题也是智慧浙江建设中努力突破的几个关键事项。
(作者单位: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国家智慧城市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