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股份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及治理对策
2015-01-03赵旭,赵路
赵 旭,赵 路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其在社会经济方面发挥作用的大小,还关系到其在市场经济中能否有序运转和现代企业制度能否有效的建立。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代表,股份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拥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要想使这种优越性得以充分地发挥,就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股份公司中暴露出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众所周知,会计报表的用途随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有差异。投资者关注盈利情况,债权人关注偿债能力,公司员工关注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关注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所以,会计人员在编制会计报表时要注意关注体系的均衡,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然而在现实的会计报表中,如下一些问题还是广泛存在于各个公司之中。
(一)会计报表信息不完整
具体表现为公司披露的募资投向情况不明确;披露的项目进度和收益的巨大差异有缺略;披露的委托理财法律文献不充分;董事会报告通常使用固定格式,在分析公司的经营情况时只注重财务指标和一些变动情况;披露的交易定价政策、关联方为何占用及如何处置股份公司的资金等信息不全面。
(二)会计报表信息缺乏相关性
具体表现为信息披露的规范性不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任意选择;股份公司审计水平和标准的差异。
(三)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
我国股份公司中会计人员执行财会制度时按照经营者编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意图办事的情况屡见不鲜,极大地影响了对外公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股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存在问题
第一,由于股份公司的固有特点,我国股份公司中“一股独大”的现象严重,而中小股东过于分散,使其不能合理控制控股股东,这为控股股东基于个人利益做出危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提供了方便;第二,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监事会不能主动披露公司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第三,经理人有对会计人员的任免权利,使得会计人员往往不能兼顾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利益,成为经理人直接操纵的工具。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行法律尚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的认定以及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人员法律责任的界定,即使是确定了虚假会计信息,并已查清了虚假会计信息的责任人,但民事赔偿责任如何承担,哪些经济损失应当赔偿等方面问题,法律上还不够明确。所以,以验资额虚假不实的部分作为赔偿依据,对虚假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显失公平的。
(三)政府对会计师事务所监管不力
近几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在上升,但其中一部分会计师的专业水平令人担忧,审计结果时有疏漏。再加上,股份公司由证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民银行、财政部、证券交易所等多个部门管理,而这些部门的权力分散,不能形成治理合力。为了提高会计报告的公允性,我国政府管理部门正严格管理股份公司,要求其守法经营和依法管理,但由于存在各方因素的影响,执法效力还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还不能有效控制股份公司的会计造假行为。
三、提高我国股份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股份公司治理结构
针对股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弊端,提出如下应对策略:第一,规范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必要时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第二,大力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培育经理市场,通过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构成对经理人的威胁机制;第三,建立和改进对经理人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二)健全股份公司会计法律体系
建议在修订会计法律时,以实际损失作为赔偿依据,避免法律上民事赔偿金额的模糊性和不公平性,使具体法律体现出会计业务的全面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制约性;同时要处理好会计法律和会计制度稳定性与变通性的关系,避免造假现象,形成与国际惯例协调发展并体现中国目前市场经济发展特点的股份公司会计法律体系。尤其在对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的赔偿金额确定上应予明示。我国可以借鉴美国证券交易法中对此问题的解决方案:股份公司因虚假会计信息误导投资者时,按误导的虚假会计信息发布时购买的股票价格,到虚假会计信息被揭露,投资者出售股票时发生的价格上的差额,作为虚假会计信息责任人赔偿金额。这样一来,确认的就是一种实际损失,而不是持有损失和机会损失。
(三)依靠注册会计师建立监督体系
即便我国存在多个监督部门,但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还是不能被有效预防。所以,依靠注册会计师建立监督体系就成为关键环节。第一,要保持注册会计师应有的独立性,逐步提高其职业道德;第二,实行股份公司审计轮换制,定期轮换会计师事务所,防止股份公司与同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交往过密而出现有害于审计工作的行为:第三,政府部门要定期检查注册会计师工作成果的质量,对检查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与此同时,政府还需做到尽量不干预金融市场的自由运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刘 欢.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
[2]万 迈.上市公司报表附注质量分析——基于GX股份年报附注的案例[J].财会通讯,2015(1).
[3]韦 群.试论会计造假防范及其治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