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派与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观点比较
2015-01-03陈海盛李星蓉胡汉彬
陈海盛,李星蓉,胡汉彬
(1.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杭州 311121;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一、古典经济学派
盛行于15-18世纪中叶的重商主义学派把金银货币视为国家富强的根源,而法国古典经济学者(代表人物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等,也称作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部门是生产纯产品的,农产品是财富的唯一来源,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财富不断增长,从而支撑了商业和工业的繁荣。他们把农产品价格能否补偿生产费用视作其他行业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同时也认为国家干预和保护关税不利于经济发展,主张国际贸易自由竞争。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配第、斯密、李嘉图、马尔萨斯、穆勒等)的经济发展观点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分工基础上的人口和资本的扩张。斯密和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的贸易政策,不同之处在于,斯密认为一国应按照“绝对优势”理论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李嘉图认为一国应按照“比较优势”理论发展本国经济。马尔萨斯继承了斯密的人口观点,认为人口的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他也同样认为人口的增长对后续经济发展有重大约束。穆勒综合了前者的经济思想,并创新性地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经济增长对投入要素价格的影响,他提出的“乐观的静止状态”(穆勒指出,为了追求发展,人们相互倾轧,纸醉金迷,是不符合“道德规范和政治哲学”的,所以静止状态比发展状态更令人高兴。)认为,经济发展到高水平阶段时,受人口约束影响,会出现静止状态。古典经济学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优势”主张都对后来的经济发展观点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古典经济学派不同,以李斯特为代表的德国历史学派认为促进经济增长并保护整个国家的生产力是重中之重,他们将经济发展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如李斯特的五阶段论、罗雪儿的四阶段论和施穆勒的六阶段论),同时主张国家行政力量对工业化的干预以及贸易保护政策(基于当时德国经济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历史背景)。
一些西方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自19世纪中叶至二战这段时期,经济增长和发展理论几乎消失,这段时期被称为“静态的插曲”。这段时期对经济发展有重要论述的学者主要有马歇尔、熊彼特、马克思。在经济发展理论方面,马歇尔不再坚持古典理论中把经济发展视为由资本积累所形成的动态发展模式,而是关心在既定的资源禀赋条件下的最优配置。他反对李嘉图对农业报酬递减的夸大,同时也很注重教育对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后来的新古典主义者影响巨大。他对经济发展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发展过程的基本看法:经济发展是渐进的、和谐的和经济利益逐步分润到社会全体的过程。熊彼特把经济发展视为对既定静态循环的突破,这其中主要力量来自于创新。他认为创新,尤其是破坏式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强烈的推动作用。随着创新活动的展开与发展,新的投资领域将得到拓展,从而使经济发展跳跃地、间歇地前进;而且创新的间歇出现,将引起经济的周期波动,同时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马克思的经济发展思想可以概括为,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研究经济发展规律的起点都是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上的补偿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另外,他提出的资本与劳动的剥削关系也被后来的激进学派所继承,影响了该学派的经济发展思路。
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
到了20世纪80年代,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形成了自己的经济发展分析框架。该学派批评新古典经济学把政治、法律、制度等作为经济发展的外生变量,而重新回归到斯密时代的经济观点,将政治、法律、制度因素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变量。公共选择理论(布坎南、塔洛克,1962;塔洛克,1967)、集体行动理论(奥尔森,1965;哈丁,1968)和寻租理论(巴格瓦蒂、汉森,1973;克鲁格,1974)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早期思想基础,这些研究将政府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认为政治制度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政治制度、政府管理制度与经济效率有关。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思想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思想主体。科斯(1937,1960)最早提出了产权与交易成本这两大新制度经济学支柱,并由此引发了众多的后续研究(阿尔钦、德姆塞茨,1972;张五常,1974、1991;威廉姆森,1975)。制度被引入到发展经济学领域中后,对经济增长理论也有新的启发,这些理论研究表明,制度安排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发挥着关键作用(诺思、托马斯,1973;诺思、温加斯特,1989;林毅夫,2006)。这种分析思路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许多中国经济学者用新制度学派理论解释中国的经济发展(朱家良,1998;金祥荣,2000;史晋川,2004、2005),科斯本人也在《变革中国》中表达了对中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看法。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充分重视经济发展中政治、法律、文化、历史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因而从更深的层面上来分析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寻求能够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合适的战略(张蕴萍,2010)。根据该学派思想,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充分尊重私有产权的保护,;改革制度安排,强调制度变迁和创新;反对政府权力扩张;建立民主制度与监督制度,杜绝腐败。然而这些建议被有些人称为“弥漫着自由主义气息”,因为“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也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注: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者把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归在新自由主义范围内,认为该理论是为资产阶级霸权主义服务的,直接导致了拉美国家转型失败。[2]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
[2]何秉孟.新自由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刘明君.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4]华 民,韦森,等.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