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品牌 抓出特色——沈河区积极构建服务型基层党建新格局
2015-01-03
双路社区积极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受到百姓欢迎
近年来,沈河区认真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按照省、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以社区党组织“提档升级”工程为抓手,始终树立引领全局的宏观意识,切实在强化党的执政根基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落脚点体现在群众满意上,形成了服务资源多方联动、党员队伍素质过硬、保障机制严密高效、党建品牌体系完善的服务型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注重顶层设计,让服务优势显出来
多年来,沈河区党建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体制设计和资源配置上进行改革,在用好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注重整合区域社会资源,把区域化党建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区域发展、有效服务民生的集团化优势。从2012年开始,沈河区立足形成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以体系内的街道社区党组织为“1”,以体系外的煤、水、电等管理服务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为“X”,在街道和社区建立了“1+X”大党委,建立了2000余人的兼职委员队伍,搭建了一个变外为内、共同参与的工作平台,不仅使体系内的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而且使体系外的资源得到了合理调动。
围绕深化区域服务资源对接和优势互补,沈河区创新建立了党建促进会,构筑了区域化党建新格局。通过发挥促进会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从阵地建设、社区治理、就业创业、扶危帮困等方面,对社区党建的各项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及时解决了一些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问题。据粗略统计,15个街道分会成员单位已累计帮扶困难家庭1000多户,“党员奉献日”进社区义务劳动5000多人次,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100多万元,为社区修建广场多处,受益人群达到1万多人。
围绕建立多元治理架构,沈河区创新设立了社区工作站,将区直机关283名科长分批下派到社区担任站长,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四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党为核心、站管事务、居行自治、社抓参与”的治理服务新格局。同时,沈河区还创新设立了5个基层党建工作指导站,建设形成了区委统筹管理、区委组织部抓总管理、党建指导站分区管理和街道具体管理的“四级联动”党建工作格局,切实把党建指导站建设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加油站”和为辖区广大党员群众服务的服务站。
推进从严治党,让责任机制严起来
确保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够履行抓党建、促服务的责任,需要一套体系健全、务实管用的约束机制。基于此,沈河区经过逐渐探索,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述职评议责任机制,形成了年初计划上报、年中量化考核、年末集中述职的工作制度,将社区书记抓党建全年述职的评价和年度考核的结果,作为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重要参考依据,有效地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
围绕“发展抓党建、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沈河区把制度建设与项目运作方式结合起来,每年由基层党委依据年度重点工作,结合地区部门实际,逐级申报党建项目。区委严格按照立项、实施、验收管理程序,每年投入近500万元,依据项目进展情况,分三次向基层划拨经费,促使基层项目化活动有声有色、稳扎稳打地开展起来。其中,大南街道红巾社区的“志愿者服务中心”项目,以“雷锋精神家园”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志愿者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形成了“党委抓支部,支部带协会,协会聚志愿者”的沈河区志愿服务模式。五里河街道药大社区的爱心传递“双十行动”项目,通过不断拓展党民爱心联盟“十大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创新载体平台,让党建品牌亮起来
沈河区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创新搭建社区党建特色平台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实践平台,使广大党员强化责任,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四进四建”活动,创新打造实效化平台,集中组织区直机关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登记,全区109个社区共接收省直、市直、区直机关在职党员1万多名,向每名党员发放《在职党员居住地活动证》,让他们持证上岗,聘请1000余名网格、楼院党组织书记担任联络员,完善了党员联系卡、服务卡、反馈卡等制度。累计设置在职党员示范岗、责任岗等2000余个,区内居住的2万余名在职党员在社区亮出身份、发挥作用,活动参与率达到90%以上。《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专门刊发了沈河区“四进四建”的做法,省、市两级分别以工作通报的形式总结推广了双路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典型经验。
围绕“硬件出形象、软件出品牌”的工作目标,沈河区创新打造特色化平台,推动每个街道建成1—2个硬件基础设施一流、软件管理服务一流、党建工作品牌一流、党员群众满意的党建特色社区,探索建立了具有时代特征、沈河特色、社区特点的机制模式和品牌,双路社区、红巾社区的党建特色活动得到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门的高度评价。通过创新常态化平台,扎实开展机关党支部与社区“点对点”共建活动,组织109个机关党支部与109个社区点对点结成共建对子,构建起覆盖全区的机关党支部联系、服务、包保社区共建网络;依托社区现有活动场所,在全区109个社区全部建成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切实把“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打造成各级代表、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夯实基础建设,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为使基层党组织强大起来,近年来,沈河区以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为依托,在改善社区干部待遇、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在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上加大倾斜力度。通过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着力在提升社区党委班子上下功夫,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形成了较为合理的梯次结构。通过整合区内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了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民政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培训机制,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书记的任职培训、专题培训、任期培训和实践培训,提升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学历教育。结合省、市的相关意见,采取机关下派、公开选拔等举措拓宽基层党组织书记选拔视野,通过事业雇员、定向考录等方式,激发基层干部热情和活力。
围绕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沈河区积极推进基层干部待遇绩效化,在全市率先出台了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每年列支近400万元,重点从出勤率、知晓率、办结率、参与率等方面,按照每人每月100-500元标准发放奖金。同时,每年组织全体社区工作者进行健康体检,增加了意外伤害保险,年底向社区“一把手”发放2000元慰问金。
围绕实施社区建设标准化,沈河区建立每年不低于1亿元的社区建设专项资金,党建专项经费平均每年投入500万元。通过采取新建、承租、开发商配套等办法,全区社区公共用房面积达9.1万平方米,全区社区用房平均达826平方米。投入300万元,按照功能布局的“六个统一”和服务功能的“六个规范”,标准化建设社区公共用房。
做活惠民工程,把幸福沈河建起来
为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沈河区以党的建设为统领,抓实惠民工程,将改革的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进一步助推幸福沈河建设。
近年来,沈河区先后投入3亿元,全面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以及“暖房子”、上水改造及保障型物业等民心工程。为做实便民利民工程,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先予处置工作模式,每个社区列支10万元,专门用于解决全区因权属不清导致的推诿扯皮等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拿老百姓“搓球”现象。同时,按照“网格化、精细化、零距离”的原则,倾力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积极引进金融保险、“365易”“雄洲早餐”等多项便民服务进社区、进家庭,并在社区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延时服务、全年无休、预约服务等10项便民举措,使沈河居民的“闹心事、烦心事、急事、难事”不出社区,就能很快得到解决。
秉承党建助推高效政务的理念,沈河区先后投入近1.5亿元,建立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审批网络平台,实现了“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协同办理”工作流程,打造了“全区通办”模式,为社区减负,为群众减负,并有效地整合各平台资源,保证资源共享、信息共用、服务共助,真正实现了居民群众“有事不用求人、急事不用久等、难事不用吃请”。
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开展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