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记忆碎片有关徐迟
2015-01-03曹建勋
□ 曹建勋
的记忆碎片有关徐迟
□ 曹建勋
前些时,曾看过热播的《阿丕书记》;不久,又观看隆重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两部写真人真事的电视剧,所涉及的“实名制”人物中,都出现了一位名叫徐迟的作家。作家徐迟出现在两部反映政治领袖人物生活、具有重大历史文献意义的大片子里,让我浮想联翩,也激活了我对他的记忆碎片。
徐老曾说他推出《哥德巴赫猜想》,是他“人生的高潮”。此语存在他生前使用的电脑里。那么,他这高潮从何而来呢?当然,我只能以我切身的感受来判断。我与徐老有两个时间段的接触。第一时间段,是他1978年1月发表《哥德巴赫猜想》之前的半年多,即1976年底至1977年的5月,他为了完成反映石油建设的长篇小说《大油田》的创作,到江汉油田体验生活,长达半年。此时我正在江汉油田党委办公室供职,奉党委之命,全程陪同徐迟。那半年与他基本上是朝夕相处。第二时间段,是1985年初夏,我被调到湖北省作协工作,直到他于1996年12月12日半夜12点骤然辞世,我在他身边工作了l1年。
他老人家给我的第一直感,是以诗人的气质、情怀拥抱生活。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年已六旬有余的徐老,从“五七”干校出来不久,就要求到江汉油田深入生活,到了油田又要求去钻井队,到了钻井队又要求攀登高高的钻塔,迎接1977年元旦的日出,也就是“四人帮”被粉碎以后第一个元旦的日出。油田分管生产的领导,从老作家的安全考虑,吩咐年青力壮的钻井队长和我,切实做好安全保护。我亲眼看到他老人家刚刚登上钻塔塔顶、旭日的光辉照射到他的脸庞时,他眼睛一亮,信口吟诗:“天高地回势巍峨,斗室谁肯坐婆娑。胜景贪看随日好,余年不计去时多。闻鸡志壮犹起舞,引吭兴豪欲放歌。四海翻腾风雨骤,思投碧浪叱微波。”吟罢,徐老说,他刚才吟诵的是他老朋友臧克家的近作。至此,素有诗人气质的徐老,借诗言志,热诚拥抱生活的情怀,如日之中天,昭然耀眼,可以说这是他将要推出惊人之作的前奏。果然如此,当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哥德巴赫猜想”作书名出版他的报告文学集时,他在《后记》一开头,就以一个自然段,记述了他“一九九七年元旦”在“钻塔”“塔顶”,迎观“红日东升,光照大地”的景物与心情。
再一个直感是,徐老从诗人气质、诗人情怀释放出来的,是视文章为“经国大业”“不朽盛事”的大视野、高标准、严要求。且举一例:1982年12月24日,徐老这位文坛宿将,以雄文《哥德巴赫猜想》名扬遐迩,整整五年了。而我是个在油田担任着繁重工作的业余作者。当他获悉长江文艺出版社派一位资深编辑到油田找我修改我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书稿《海月明》,立马写信鼓励我:“《海月明》再改一稿,我很赞成。一年来南海油田又有许多进展,再回顾看更清楚些,一定可以改好。现在迫切需要现代化题材的好文章!曹丕《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这儿,徐老分明是在言传身教,把他写出“好文章”出现“人生的高潮”的三昧说得再清楚不过了。
还有一个直感是,他诗人的气质与情怀,植根于深入他肌里的爱憎。1985年元月15日,他夫人陈松安然长眠,他随后于元月30日在《人民日报》第八版发表了一首《挽歌》。诗中有这样两句:
你热爱新中国,疾恶如仇,
你待人忠诚,故爱憎分明。
徐老这时固然是在赞颂他夫人陈松,但客观上也展露了他自身的高贵品质,是他的一幅高度浓缩、速写式的自画像,即所谓“以己度人”啊。
写到此处,骤然忆起,徐老健在时,湖北省作协作家党支部一次党员生活会上,徐老带着他常有的幽默、含蓄的微笑说,在座的数我年龄最大,但我估算过我的健康状况,大概可以活到百岁。大家一阵鼓掌:祝福,祝福……场面如昨,言犹在耳。然而,在去年徐老百岁之日,我只能默默无语纪念他的百年冥诞!
(摘自《上海采风》2015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