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轰炸机的学问
2015-01-03林佳男
中外文摘 2015年10期
□ 林佳男
改进轰炸机的学问
□ 林佳男
“二战”时,美英联军对德国展开了大轰炸。由于德国防空力量强大,美英空军损失惨重,机毁人亡的比例达11%。
为此,汤姆逊带领一个研究小组,着手改善这一现象。他们检查了执行任务归来的所有飞机,发现机腹部位都布满了弹痕,而机翼大都完好无损。由此,汤姆逊大胆地推断:机腹部位较易受到炮火攻击,而机翼则可相对自如地避开炮火。
于是,汤姆逊把主要精力都花在改进机腹上,采用了更加坚固的材料。可是,飞机被击毁的比例仍没下降。看到新返回飞机的机腹又是伤痕累累,汤姆逊千方百计地改进机腹的防护,却始终收效甚微。
这时,汤姆逊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说:“如果你仍然只顾研究改进飞机机腹,花再大的代价也是徒劳!”
汤姆逊奇怪地问:“为什么这样说?”
朋友告诉他:“所有返回的飞机,都是机翼完好而机腹被击中。这不正说明飞机机腹受袭,还可幸运地返航;而机翼受损的飞机,则无一能够幸免吗?所以,你要解决的是机翼问题而非机腹呀!”
这番话让汤姆逊如醍醐灌顶。他尝试着加固了机翼,果然,被击毁的飞机数量很快减少了。
有时候,事情得不到改善,并非功夫没下够,或许仅仅是没找准问题出在哪里而已。
(摘自《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