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探析

2015-01-02王璐

当代经济 2015年28期
关键词:媒介辅导员素养

○王璐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 上海 210908)

一、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内涵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和发展,媒介素养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地重视。目前一般认为:媒介素养是主体对媒介本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媒介的经常性关注、对各种媒介信息的及时掌握和充分利用、对媒介存在弊端和传播不良及错误信息的批判与抵御、对媒介的支持和帮助、充分运用媒介为自己和社会服务等。高校辅导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工作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相比,辅导员担负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多重职责,由此决定了其媒介素养的内涵除了具备概念的一般特征外,还有着以下鲜明的岗位和身份特征。

一是媒介意识和认知素养,即辅导员能自觉地从媒介角度观察、思考问题,能自觉、敏锐地捕捉信息,积极参与媒介活动等;了解媒介要传播的信息、媒介所处的环境以及高校学生的群体特征,对信息有客观全面的注意力、判断力和观察力。

二是媒介知识和运用素养,即辅导员应了解各种媒介的概念、种类、功能、性能、传播规律、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并能在学生工作中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和使用相应的媒介。

三是媒介批判素养,它是媒介素养的核心,即能正确甄别各种媒介信息,对媒介信息的内容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不良信息能加以批判并进行反思。

四是媒介法律素养,即辅导员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应有明确的法律意识,遵守各项法律法规,不违规不越线。还要具备媒介道德素养,对于媒介批评和攻击能持理性态度,做出恰当的反应,将媒介道德内化到学校教育管理活动和自身的媒介行为中去。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强大的辐射力和渗透力营造出社会生活的“拟态环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诸多新媒体不断涌现,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12月,我国的网民中以学生群体所占的比重最大,为23.8%,学生群体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群体。除此之外,各种新媒介的大规模出现和普及,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如图1所示,除了普通的纸质媒介和数字电子媒介之外,新兴的互联网媒介(电脑、手机等)以其便捷性和普遍性,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在这样的媒介环境下,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媒介、辨别媒介信息、合理选择使用媒介、客观评价媒介等都成为了高校舆论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大学生群体关系最密切的高校辅导员自然就成为了引导大学生的中坚力量。

1、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本前提

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日益活跃,并且深受日新月异大众传媒的影响,传统的“说教”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实际情况,高校辅导员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充分利用现代媒介,如多媒体、数字电视、手机、QQ、易班、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丰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的交互式沟通将使我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灌输”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由单向方式变为真正的双向互动交流模式。这些新的教育手段的运用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识媒、触媒、用媒、制媒能力,并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适应不断改变的媒介环境。

2、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突破口

只有全面把握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比,在新的时期,辅导员需要通过网络媒体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互联网是一种开放式的媒体形式,每一个公民既是互联网的受众,也是可能的传播者。媒体个人化加剧了信息传播内容的泛滥,生活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当代大学生接受着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多样的思想状况。高校辅导员通过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已不能从深层次全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高校辅导员如何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准确快速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3、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要求

媒介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个人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高校学生辅导员促进全面发展、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素质和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媒介素养,辅导员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知道如何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并确定相应的个人发展策略。提升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可以促进辅导员正确选择和合理利用媒介开展学习和研究工作,丰富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并有效利用相应的媒介技术进行教学和科学研究,从而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更好地实现其职业理想。

三、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现状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上海几所高校的在职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作为高校辅导员,他们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但又因学历、知识结构、自身认识等原因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媒介使用方法单一,媒介知识运用素养不足

调查显示,68.3%的辅导员开通了易班(博客),76.8%的辅导员拥有自己的微博,94.5%的辅导员开通了微信,64.7%的人利用网络媒介发布一些事务性的通知、公告,12%的人在网络媒体上发表一些生活、学习感言,以此激励学生。由此看出,大多数辅导员把网络媒介当成是电子化信息公告栏,发布一些考试信息、学校通知等一些事务性的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少,将网络媒体传统化。这反映出辅导员对微博、博客等网络媒体的实际作用不清楚、认识不到位,他们简单地把网络媒体当成电子化的公告栏,忽视了网络媒体交互传播的特点,因此必然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2、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仍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对信息的判断力

这种自发状态的媒介素养,最明显的特点是浅层次、低水平的。具体表现为,许多辅导员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是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主动选择媒介内容并对媒介的传播方式或传播内容做出相应评价的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和发展自己。例如,当需要获得信息、了解情况时,目前辅导员群体的惯常做法是通过网络寻找需要的信息,绝少会考虑通过官方或其他传统媒体。但是来自网络的信息良莠不齐:碎片化、不系统、甄别选择困难,甚至谣言丛生,极易导致对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因为对传统媒体的忽视和认知不足,当危机事件爆发时,单一的媒介选择和使用不足以形成对真实情况全面的了解和客观的判断,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他们对于网络的倚重,从而形成一个媒介选择使用的一个恶性循环。

3、辅导员缺乏媒介批判意识,对于网络舆情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辅导员已能正常发挥各类网络媒体的使用功能,但是还缺少有效使用话语权的能力,在如何利用各种媒介引导舆论或处理突发事件,仍需改变思维、拓展方法。尤其是许多年轻的辅导员,他们大多数刚刚从学生的身份转变过来,其心理特质往往还停留在学生时代的“思想解放、易于偏激、价值多元”阶段,因此实践中往往有为数不少的辅导员对一些“激进、偏颇”的非主流媒体持信任态度,而对于官方媒体却抱有不信任的态度。这会导致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辅导员和学生的沟通会产生不一致:公开的观点、态度、立场与私下的不同。而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会在第一时间把这样的“不一致”放大,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效果大大降低,甚至产生负面效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扮演着既是老师又是朋友,既是信息发布的“意见领袖”同时又是学生中的“守门人”等这些集合的角色,这样的关系决定了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细微的,因此在面对大众媒介,尤其是在进行信息选择和立场决定的时候,辅导员会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4、辅导员自身的媒介法律和道德意识欠缺,影响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

由于我国网络法律法规本身还需进一步完善,加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缺失,目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对媒介法律法规不知、不懂,甚至出现了个别大学生因此触犯法律、法规的现象。大学生中常见的触犯法律法规的媒介活动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如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都离不开网络检索,但大学生往往把网络上的东西直接拿来为自己所用,忽略遵守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学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却对网站域名注册管理等方面的有关法规知之甚少;三是有的学生通过网络传播谣言,混淆视听等。与此同时,也有个别大学生有过被网络诈骗、被黑客攻击、电脑数据丢失等经历,面对这些情况,他们却不知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因此,在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大学生新媒介法律、法规教育亟待加强的情况下,帮助大学生树立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网络文明意识,就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现实的状况是:目前大多数辅导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欠缺,对于如新闻出版、知识产权、网络管理等方面认识不足。调查结果显示:66%的辅导员认为可以在网上随意匿名发帖子;57%的辅导员认为引用网上的信息写文章、制作课件可以不注明来源;只有22%的辅导员了解有关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可见,辅导员自身的媒介法律意识不足,将直接影响到其科学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效果。

四、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

1、辅导员自身层面

(1)辅导员要转变观念,主动增强媒介素养意识。媒介意识是一种能力和素养,它要求辅导员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要有意识主动了解新网络媒体的运作方式,正确认识、辨别和选择媒介信息,能够有效运用、评价和监督媒介,要主动跟上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步伐,重视自身信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高,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首先,辅导员要提高对媒介环境的敏感性。辅导员要了解新媒介环境的特点和规律,清醒地意识到它对高校育人环境的深刻影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同时重视自身的信息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把媒介当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的意识。

其次,辅导员要提升掌控信息的意识。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职业特点要求他们切实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及时对各种各样的媒介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判断,对重要信息的传播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掌控,认真研究信息传播可能引起学生的反应和对学生舆情的影响,并据此制订、调整和完善应对措施。

再次,辅导员要培养引导舆情的意识。作为大学生与学校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和桥梁,辅导员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任,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舆情进行引导。

(2)辅导员要积极开展媒介实践,不断提升媒介技能。辅导员应该在实践中学会有效选择、获取、处理、生成和传递、创造和传播媒介信息,加强自身对信息解读、批判和应用能力。只有在主动实践中,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才能不断提升和改进。一方面,辅导员应将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融入媒体实践。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媒介,喜欢使用什么媒介,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打下基础;要主动开设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媒体,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使用这些媒介,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的同时,也为积极开展新媒介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网络资源,开展时事新闻、思想引领、模范事迹、成长规划、心理健康等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契合学生心理关注点和需求,开辟教育管理的新渠道。此外,还要关注学生的网络动态和网络活动,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针对学生不良倾向和行为,及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

2、高校层面

(1)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和培训,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标准。各高校选拔辅导员时,应按高标准严要求实行“准入”制,除了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学科专业和学历层次,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热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心强,作风严谨,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等要求外,还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基本的媒介运用能力。同时,教育培训是提升辅导员媒介素养的重要环节。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训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即对辅导员进行媒介技术培训;二是思想意识层面,即对辅导员进行媒介意识的教育培训,使辅导员从政治高度上深刻意识到提高自身媒介素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形成良好媒介态度和积极的媒介意识。

(2)健全辅导员的考核奖励机制,增强辅导员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的积极性。目前,辅导员通过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考评激励机制。培养和提高辅导员媒介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加强培训教育外,还需要建立一定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把媒介素养作为辅导员评估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广大辅导员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使他们切实重视自身的信息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真正培养出一支具有较高媒介素养的现代辅导员队伍。例如高校可以建立辅导员网络教育的奖励机制,或者把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纳入辅导员工作业绩考核范围。

(3)加强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媒介资源整合。各高校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添置设备,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将信息技术、媒介资源、教育内容与方法、人力资源等有机地整合起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和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同时,提高电子化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使辅导员有能力对媒介信息进行检索、获取、整理、分析、筛选、加工和应用,并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1]索秋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及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2]宋小卫:学会解读大众传播[J].当代传播,2000(2).

[3]陈立民: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杨阳:探析新媒介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5]范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提升问题探讨[J].中国报业,2014(1).

[6]曾海艳:高校学生辅导员媒介素养及其提升策略[J].学术论坛,2012(5).

[7]赵战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探析——基于高校舆论安全的视角[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媒介辅导员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