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2015-01-02徐增娟
徐增娟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分公司,石家庄 0500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此来扩充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保证企业价值的增值。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滞后,各种约束机制还尚不健全。特别是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滞后性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越来越多的学者与企业家意识到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将无法实现其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优化现代企业的资源配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对企业的管理产生良好的制约与激励作用、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促进现代企业的良好运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有效防范、合理规避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经营风险中一道有效的防火墙。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为企业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风险,一旦风险爆发,轻则影响企业的发展与经营,重则将使企业走向倒闭。因此,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必须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施。
二、严重制约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并制约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和。这些内部的环境因素是企业可以把控的、可以改变与选择的,也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设定了一个组织基调,并深深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主要内容包括:员工的诚信、对工作岗位的胜任能力、员工的道德价值观、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风格、企业管理层的责任与组织、企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等。可见,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推行起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取决于现代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意识与主观能动性。例如,有的企业的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与企业个别人或者个别小集团利益之间相悖,很可能产生对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下降。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经营者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公司利益或者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为了这一目标,有的管理层或领导者不顾经营中存在的风险,任意行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控制来科学的、合理的规避风险的发生,预防那些目光短浅的行为造成对企业长期利益的损害。
(二)风险评估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各种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还必须面对外部激烈的竞争环境,很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败下阵来,面对风险的发生手足无措。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完善的控制流程、各种权限的审核与把关有效的规避企业面临的风险或降低企业经营业务中存在的风险的可能性。另外,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可以很好地监督、避免各种贪污舞弊行为的发生。对风险的发生进行事前的预防是风险评估的主要职责,通过对风险的评估,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存在于各种管理规章制度、流程、审核权背后可能涵盖的错误与风险,从而根据风险控制点的等级来决定具体的应对策略。
(三)内部控制活动执行不给力
内部控制有效的实施离不开企业各种实施的方法、程序、措施。现代企业在对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后,可以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控制的活动内容,这是内部控制设计的关键环节。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风险评估,再加上设计者的新理念与企业领导者鼎力支持,才能真正设计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企业认为,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主要是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是就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执行现状来看,只有一小部分企业在董事会下面分设了执行委员会,并对企业内部各种控制政策、重大经济决策等的顺利实施进行监督与指导,可见,内部控制活动执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这也对企业相关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影响与制约。
(四)内部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
良好的信息沟通是实现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信息沟通主要是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企业内部领导层与普通员工之间的信息沟通。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很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现象、信息理解偏差等问题,从而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成本,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国企业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殊性与内部控制问题严重,导致内部控制信息在传输渠道上问题明显。例如,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者篡夺了投资者的利益。正是缺乏信息处理专业部门,内部控制信息的传输通道才不畅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和处理问题的信息平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依赖于信息渠道进行传输,严重影响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
有效的、合理的、科学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的重要过程,是对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评价。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将很难确保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这也是内部控制设计中的重要保障,更是衡量企业内部开工至系统设计是否完善的重要内容。
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构建
针对目前我国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与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现代企业可以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加强企业内部信息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等方面着手构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法律环境建设
要加强宏观法规政策的建设,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惩处力度。我国可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统一通过理发的形式加大对内部控制的惩处力度,以国家强制约束力来加强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构建,这也是强化我国内部管理的重要武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高经济收益发生的同时带来的是隐含在其中的各种贪污受贿、虚假粉饰财务报告等问题的出现,很多人钻法律的空子,铤而走险走上不归路。因此,必须加大企业因违规而导致的违规成本处罚力度,约束企业的违规行为。
(二)加强企业管理层的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层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由于受他们价值判断、管理风格、管理偏好、个人经验主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并不关注内部控制。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领导层的认识,让他们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看到内部控制的有效发挥不仅可以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加大产出、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条件。领导层的支持是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才能真正推动企业员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
(三)制定灵活的内部控制程序、强化内部控制重点环节
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应抓住关键因素,有步骤、分重点地构建内部控制。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程序时,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特色,有的放矢的设计流程。尽可能避免越全面越好,越复杂越好的想法,避免认为内部控制只是资产安全控制等想法。值得提醒的是:这里所提到的有的放矢、强化重点不是要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只局限于某一个流程上,或者只注重资产安全管理的设计,这些思想是不正确的。强化重点,有的放矢要确保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既体现关键环节的控制又要涵盖整个经营始末,使其具有普遍约束力。
总之,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精髓,是企业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内部控制合理性、科学性、完整性的统一与最终归宿。建立健全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要积极融合中西方内部控制发展的精要,充分发挥融合在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中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1]李玉红.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4(4).
[2]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田冠军.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