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财政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2015-01-02秦兰玲

金融经济 2015年16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财政升级

秦兰玲

(江苏新沂市财政局,江苏 徐州 221400)

一、企业转型升级困境

企业发展关乎国家经济形势、关系社会稳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谋求良好的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寻找适应环境适合自己的经营之路。传统产业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中国企业想要屹立于国际大环境中必须进行转型升级。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转型升级也面临重重困难。

1、通货膨胀

2008年我国政府加大投资,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躲过了金融危机的大浪。但留下的后果是大量的货币流向了市场,造成流动性过剩,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原材料成本随之增加,企业制造成本增加,大多数的企业难以负担,高价制造的商品 销售不畅积压在库,转型之路困难重重。

2、人民币升值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受金融危机影最大的美国采取的力度也最大。作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国,美国的美元不断贬值,汇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升值,以一件价值56元人民币的出口商品为例:以往需支付7美元的,现在要用8美元才能获得。在所有以美元为支付手段或使用与美元有固定汇率的国家,在购买中国商品时都会有所迟疑。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是出口的压力。

3、劳动力成本增加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属于劳动密集型,人工成本较低。一直以来,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享受着“人口红利”,低廉的劳动力促进了我国企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腾飞。但这导致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失衡,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劳动力的价格提高,企业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随之而来的是销售价格的提高,让企业在竞争中失去了价格优势,不能为企业来合理的利润。劳动力成本增加成为企业转型中的强大阻力。

4、技术创新

大多数企业的创新投入是不够的。一方面,企业没有树立创新意识,目光短浅,不顾长远发展,只顾眼前利益创新性投资占总投资比例小。另一方面,企业融资困难,缺乏很好的外部融资环境,缺少资金。另外,从人员方面,全社会范围内缺乏创新性人才,国家队知识产权的保护也不到位,致使创新缺乏动力。

5、能源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构想。在科学发展观的带领下,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被摒弃。国家的各级政府都在着力寻找节能减排的高效生产方式,营造可循环造福后代的生产环境。国家政策对企业生产在能耗、排放上的规定也逐步严格,对于传统的煤炭、石油、木材等行业来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想要完成转型,必须从研发入手,寻找环保型生产方法。

6、人才培养

21世纪最可贵的是人才,人才的培养一直是社会性的课题。大多数的企业都缺少能够为企业谋发展、创效益的高端人才。人才的缺失一方面源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有潜质的人才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没有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工资福利等条件不到位,不能留住人才。

二、转变财政职能的需要

我国政府正在处于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政府要转变思想,政策出台要以服务社会为根本。财政政策不能单单以维护国家强制力,保障GDP增长为目标。财政投入要着力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和谐。财政应该通过财政支出和调整税收两种手段鼓励企业转型升级,为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做到不与民争利,为政府创造一个为民服务的好形象、好口碑。所以,财政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

1、服务社会民生的需要

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财政政策助推企业转型,为企业的生存提供了强大的保护。保障企业的长久生存就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了国民收入。财政增加对教育、医疗等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到人人有所养、教育布全局更是保障民生的需求。

2、完善财政结构的需要

财政政策的改变不仅从微观经济角度影响企业发展,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促进了经济的各个环节。财政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使企业获得更高的营业额、更可观的利润,使得财力寻找出新的增长点。以税收来说,扩大了税基、增加了税源,会带来税收数额的增加。所以,财政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可以形成良性的循环、规范财政结构。

三、财政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意识

财政部门必须统一思想,依靠政府的行政职能,带领企业树立转型升级的意识。从粗放的、单求增量的生产模式中走出来,向更为灵活的集约型生产发展、获得质的飞跃。各级政府的思想也必须高度一致,制定出的政策必须顺畅执行。财政部门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财政政策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充分做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为企业转型升级创造积极条件。企业收入是财政的主要来源,征服要理解这个循环关系,带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也会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

2、完善政策、优化环境

市场经济条件写,公平、公正、公开的秩序是最基本的准则。政府想要服务于经济,必须严格坚守这三大准则。通过行政手段,颁布政策规范市场环境,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公正的评价方式、公开的消息渠道,使财政政策惠及每一个企业。从税收角度入手,2012年开始全国各省陆续开展了营业税转征增值税的活动,宣布截止2015年完成全国的营改增工作。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对企业非常有利的一项举措,过去,服务业普遍征收营业税,以营业额为计税依据,税率达到了5%,企业的税务负担及重,改征增值税后虽然税率有所增加,但成本可以扣除,最后缴纳的税款是减少的。2015年,国家又颁布了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月营业额在3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与营业税相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也随之减免。这项政策对企业的日常申报、代开发票业务都带来了极大的优惠。一项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赞扬,同时激励了企业增加收入、创造效益的积极性。但财政的刺激政策不应仅仅局限于税收方面,也要在财政拨付等多方面影响宏观经济,对转型困难的环保、教育、医疗企业进行财政扶持。

3、加强配合、积极沟通

财政部门在通过财政政策主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金融产业的配合。财政政策要做到与金融政策的协调促进,共同助推企业发展。运用财政手段改善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可以为企业提供各更为宽泛的担保服务,为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先决条件;其次,财政应确定民间融资的合理性,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的流入,金融危机以来,国民手中的流动资金增加但投资渠道较窄,造成了投资双方的不对称。最后,财政部门也应及时听取来自企业的声音,定期召开座谈会,邀请企业方代表,共同协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财政局部门应建立专门的信访部门,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服务。对于座谈会上提出的问题,由该部门负责协调处理,总结出相关意见,在日常工作中接受各方代表的监督审查。加速信息的交流,解决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政府改善形象很有助益。

4、培养人才,助推转型

企业想完成转型,要依赖人才的参与,但大多数企业中是缺乏专业性人才的,转型之路南辕北辙。财政政策应从培养人才入手,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人才荒。首先,强化教育,培养人才。与教育部门、高校合作,设立专项的财经课程,财经类学生定向培养,加大对财经类学生的资助力度,保障每年财经类毕业生的毕业数量。与高校教授协力研究出针对企业转型的专项课题,对企业人员进行辅导。其次,提高就业率,留住人才。政府要依靠行政职能,沟通协调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聘用渠道,参与招聘工作。最后,要加强人才的继续教育,依照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方法,实行对企业转型升级相关人才的岗位考核,保持人员队伍的平均业务能力水平。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最需要重视的就是人才的因素,财政政策的企业转型的主推也绝对不能忽视人才的培养。

[1]余丽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式及财税政策建议,西部财经,2014年第4期.

[2]赵福军,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引导作用加快推进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商务财会,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财政升级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回暖与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