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优势与价格贸易条件的关系研究

2015-01-02陆向兰

北方经贸 2015年11期
关键词:福利优势出口

陆向兰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武汉 430064)

引言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又称为比较成本贸易理论。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价格贸易条件 (Terms of Trade)又称作净贸易条件指数,是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这个国家的进口产品价格。贸易条件决定贸易利益如何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分配,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增加(或改善)意味着这个国家可以从出口中赚取更多的利润或者可以为它的进口产品支付得更少,从而这个国家的福利改善;而一个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降低(或恶化)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福利下降;要使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改善这个国家的价格贸易条件,就要找到影响一个国家价格贸易条件的因素,并且研究如何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善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进而增加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贸易利益,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

从比较优势和价格贸易条件的定义来看,比较优势的发挥,以及贸易条件的改善,都能提高或者改善我国的经济福利。然而在近十年来,我国充分发挥劳动力便宜,及所谓的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从这方面来说,提高了我国的福利,但数据显示,我国利用比较优势所生产的产品出口价格很低廉,进口的却是价格高昂的产品,从这方面看,是恶化了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降低了我国的经济福利。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出疑问,发挥比较优势一定能提高经济福利吗?什么才是真正的比较优势?

一、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我国的比较优势,是根据要素数量来确定的,如人口数量、资源数量,所以我们的比较优势就是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这导致我国的劳动力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加班是常态,虽然可能收入上升了,但体力透支,更缺少闲暇,所以他们并不幸福,生活水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提高。同时,过度消耗我们的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从短期来看,发挥比较优势是获利的,但从长期来看,却是损失巨大的。经济发展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不能消耗子孙后代的福利来增进我们的福利。

所以,我们要从新的角度来看我国的比较优势,我国的比较优势不是表面的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潜在的质量,即资本和技术层面的。虽然目前我国总体上技术还比较落后,似乎在技术方面只存在比较劣势,但我们要创造更有利于我们的比较优势,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创造能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比较优势。

二、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的关系

(一)比较优势的转化能改善价格贸易条件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比较优势不断变化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原有比较优势减弱,新的比较优势形成与强化。这就决定了产业政策的重心不应是恪守现有的比较优势,而必须着眼于未来,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否则很容易导致分工锁定和国际分工地位低下。比较优势利益还有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之分,两者并不一定一致。按照静态比较优势分工,通过干中学等,能够有效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是,国际经验和理论分析表明,恪守和强化比较优势,会使得出口产品价格下降,贸易条件恶化,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民福利的提高;一些行业虽然近期尚不具备足够的比较优势,但由于其顺应了当前的要素积累特征,技术进步较快,未来将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力,将会使得进口产品价格下降,由此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进而提高未来的贸易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利于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

按照传统经济学理论,价格的变化是由供求关系决定。因此,有观点认为中国进口商品价格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需求的增加导致价格的上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序分工的不断细化,一件产品可以分成不同的工序,而不同的工序具有不同的要素投入比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产品的工序分工使得资源在全球优化配置。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承接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利用劳动力资源禀赋,发展加工贸易,通过鼓励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等出口导向型的政策,出现规模每年大幅增加。在出口规模和出口增长速度都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出口企业竞相压价,许多出口企业仅通过出口退税获得微薄利润,从而降低了出口价格;另一方面国内的相关要素资源成本并没有获得合理补偿,包括石油、环境成本等没有体现其真实价值,从而导致直接生产成本比较低。这两方面都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偏低。

中国出口产品具有较高的替代性、价格具有外生性和主要依靠成本竞争等特点。中国出口产品是承接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转移的结果,具有高度替代性,因而只能在低成本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议价能力不足,导致即使在产品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也难以通过提高价格转移成本,在替代产品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原有的产品面临价格降低的困境。这些都表明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不仅不具备上涨的能力,反而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

综合以上分析,中国出口增长的是国际市场价格下降最大的产品,进口的是国际市场价格上升最多的产品,这些都使得中国的出口价格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条件恶化,使我国的贸易利益受损,阻碍资本的形成,不利于向资本比较优势转化。反之,如果贸易条件得到改善,那么我们获得大量的经济利益,从而促进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向资本比较优势转化。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一方面,出口初级产品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因此当经济增长时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会日趋缓慢,此外技术的进步会减少单位商品的原材料消耗,导致对初级产品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出口工业制成品的发达国家面临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因此当经济增长时对制成品的需求会日益增大,此外工业部门相对于农业部门更容易吸收先进的技术,工业部门的要素收入增加值大于农业部门的要素收入增加值,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比价就有利于制成品而不利于初级产品。于是,上面的因素就导致了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也就趋于恶化。

三、创造比较优势的途径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国内的资本存量大幅上涨,虽然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本存量还较低,但相较于丰裕的劳动力,资本存量的比较优势逐渐显现,这从近年来沿海发达地区的用工荒就可以充分体现,有些企业甚至高薪聘请,还是存在大量的用工缺口。在新的比较优势初见雏形的条件下,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扶持。

(一)对资本密集型产业进行扶持

日本、韩国都是资源贫乏的国家,在“贸易立国”的战略指导下,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和社会福利增长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我国也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及技术型企业转化,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上的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之所以不能快速进行升级,原因是在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企业资金有限不足以实现产业升级,有了政府的支持,企业能迅速实现升级,从而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实现贸易利益最大化,提高我国的经济福利。

(二)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个国家的第一生产力,要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同时加强市场配套体系建设,为企业在融资、税收、国际合作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要出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国的贸易结构,实现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获得更多利益的目标。根据苹果公司最新公布的消息,所有设在中国境内的苹果产品工厂或生产线,将要撤回美国。这则新闻看似中国制造业将面临新一轮的寒冬,但在此寒冬来临之际,我们可以尝试在另外一个角度分析,根据贸易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意味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可能由资源增加引起,也可能由技术提高(利用资源的效率)引起。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出口产品的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相反进口产品的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出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贸易条件恶化,对他国有利;进口偏向型增长有利改善本国贸易条件,他国会受损。一国福利会随贸易条件的改善(相对价格的提高)而上升,随贸易条件的恶化(相对价格下降)而下降。苹果公司的举措,恰恰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进口偏向性的增长。苹果公司将生产线撤回美国,其实质是将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产业环节——生产移回美国,苹果此举看似对中国的制造业产生打击,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贸易带来的福利效应大于其对制造业带来的负效应。从这个角度分析,国人根本无需杞人忧天,制造业的寒冬可能仅仅是一部分生产效率低下的制造商,通过市场的自然调整,其实是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更多技术及高附加值的成分。简单来说,可能苹果手机那些低利润的整机组装生产线将转移至东南亚一些人均工资率更低的国家,而“中国制造”则转型于苹果产品中更高端的通信设备,屏幕技术等,从而推动“中国制造”向产业链更高端的环节转型。

结束语

通过以上途径创造新的比较优势,能促进贸易条件的改善,从而提高我国的经济福利,从长远来看,也是可行的。另外,比较优势也是动态变化的,所以我们对比较优势的界定,进而创造比较优势的整个体系也要不断变化,适应新的变化,这样我国的福利一定能不断增强,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1]何思颖.浅谈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战略——结合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J].商,2014(8):201.

[2]张亚斌,车鸣,易先忠.“合成谬误”与中国商品贸易条件恶化[J].世界经济研究,2010(8):33~38.

[3]钱学锋,陆丽娟.中国的贸易条件真的持续恶化了吗?基于种类变化的再估计[J].管理世界,2010(7):18~29.

[4]韩 康.经济新常态:新观察、新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2):27~34.

[5]吴丹涛,陈 平.测算价格贸易条件指数的困境及出路[J].国际经贸探索,2011(4):58~62.

[6]梁 荔.出口退税调整对贸易顺差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105~106.

猜你喜欢

福利优势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矮的优势
画与话
给情绪找个出口
Take Away Pizza ?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某官自白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