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县级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2015-01-02李洁珍张杰梅
李洁珍,张杰梅
(广东省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 新兴 527400)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医院面临的医疗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需要应对的各种风险因素逐步加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使医院各部门、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和联系,加强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作为县级公立医院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正常运转,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内部资源,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县级医院应进一步重视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工作。
现阶段,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县级公立医院未来的发展趋势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提要》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3年,我国有县级医院1.16万间,占医院总数的47%;诊疗人次9.24亿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的34%;入院人数0.65亿人,占医院总入院人数的46%。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县级医院服务覆盖9亿多人口,占全国居民总数70%以上,但实际上承担的医疗服务强度与其功能定位并不相匹配。2013年新农合数据显示,县域患者外转率超过20%,距离实现县城内就诊率90%左右的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从这样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县级公立医院承担医疗服务强度的加大,必然会要求其内部管理力度的进一步提高,这时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具有战略性的意义高度,且是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二、政策制度的要求
在我国,从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到2012年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会计法》、《医院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要求医院建立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钱、账、物的相互牵制制约,加强监督,防止舞弊行为的滋生,以保证医院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同时,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级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体制、价格体制、药品采购、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保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有助于为各项改革扫清障碍,从制度上,规范上,思想上为改革工作奠定基础,有效抑制事业单位懈怠作风、关系人情作风的滋长,从而更高效地完成各项改革工作。
三、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县级公立医院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竞争日趋激烈,所要求的管理经营能力不断提高。医院要实现经营管理目标,仅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或者几个部门的配合都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医院内部全面协调,通力合作,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合力,才能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而内部控制是通过制约机制优化内部资源,促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综上所述,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是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四、县级医院内部控制现状堪忧
(一)现有内部控制不健全
现实环境下,我国多数的县级公立医院尚未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无法渗透到单位运营的整个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中,会计核算工作秩序混乱,规章制度模棱两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在经济业务的上下游环节上,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接一般都是口头上的业务交接,并没有切实充分、有法律效力的成文资料作为载体。这样的陈规陋习,责任主体不明确,加大了人为因素的作用风险,在实际执行中缺乏约束力,一旦出现了问题,业务部门之间相互扯皮,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管理运行的效率,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决策层的不重视
医院的管理决策层相当于航舰的“掌舵人”,牢牢把握着医院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步伐。所有的人都是经济人,最后才是一个社会人。作为领导角色的掌舵人往往因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再者,就专业范畴而言,医院的管理决策层一般是医科出身,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很难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其战略管理意识也难以达到医院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战略高度。
其次,内部控制牵涉的范围广,环节多,其成果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予以呈现,因此,管理决策层往往因执行难度大、成本高而放任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
(三)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
相对于省市级的公立医院而言,县级公立医院的资源配置相对紧张,一般的县级公立医院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也没有配备一定的审计人员,面对上级的稽查要求,往往采取让财务部门兼任的“折中”措施应对。机构与专业人员尚且没有,更无法谈审计部门拥有何种程度的审计权限实施审计工作了。现实情况是,即便有了“形式上”的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但碍于内部控制工作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内部控制的主体对内控的要求放之任之,导致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再者,审计部门作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而存在,缺乏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审计部门形同虚设。
(四)信息管理系统配备不足
为更好地完成医院内部控制的建设,借助于信息管理系统是科学有效、操作性强的方式,但由于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医院很难把充分的资源投放到实现内控的配备设施中去。而内部控制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涉及医院方方面面的工作,环环相扣,是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的控制活动,故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也相应的比较高,但实际的情况是:县级医院由于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因素的相对紧缺,在短时间内还难以进行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配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低于内部控制的需要,内部控制缺乏充分的基础配备设施。
(五)内控主体专业胜任能力不高
县级医院人才资源向来紧缺,在“作为行政后勤部门只有支出没有收入”陈旧贡献观念的影响下,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时间较短,次数少,辐射的范围较窄,专业人员的引进远远落后于现实的需要。导致相当一部分的内控执行主体对内部制度一知半解,不熟悉业务知识,稽核工作欠缺完整性,专业知识和技能始终处于应有的职业水平之下,远远滞后于当前实务、法律和技术的发展,内控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较低。
(六)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足
客观条件下,县级公立医院相关的内部控制不完善,资源配置滞后于现实的需要,实施内部控制的硬件条件严重不足,导致实施内部控制的效率较低,内部控制的实施难度加大。思想上,上至医院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缺乏了“人和”的条件,在贯彻执行上更显得阻力重重。在主客观因素的重重影响下,内部控制难以有效地予以执行,医院各项经济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控制链条断裂,支离破碎,内部控制有名无实。
五、结论
内部控制是一个经济实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行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是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在现阶段中,无论是县级公立医院客观的发展需要,还是陆续出台的政策法规要求,特别是在县级公立医院令人堪忧的内部控制现状下,县级公立医院建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呼之欲出。县级公立医院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和成本控制,并切实执行内部控制是大势所趋。县级公立医院要健全内部控制,设立审计部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李惠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构建——谈如何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1(2).
[2]魏 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执行现状分析及完善.当代经济,2011(12).
[3] 胡之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J].中国财政,2009(6):73-73.
[4]陈 慧.关于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