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的途径

2015-01-02

北方经贸 2015年8期
关键词:院校培训高职

付 强

(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80)

一、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一)社会服务的内涵

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校的社会功能和角色,包括培养人才、进行科学技术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等。狭义的社会服务,是指高等院校完成国家指定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之外,以各种形式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的经常性、具体性、服务性的活动。狭义的社会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与培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产业提供具体直接的技术创新、咨询、推广和服务,并且担负起技术服务中心的职能;向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周边社区传播和辐射先进文化。

(二)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

高等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接口。普通高校的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专业建设以学科发展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学科性特征;而高职院校的专业是根据社会职业分工而设置,面向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特征。因此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其特点决定了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和直接性。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前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内容

就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提供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就是为社会提供成千上万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为社会进行人才培养服务,主要体现在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创办特色和优势专业,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培养和输送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

2.为地方行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利用“双师型”师资优势,以面向地方开展应用研究为导向,以满足区域或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为目标,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性技术服务。通过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联手,加强产学研结合,组织开展应用性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横向课题研究,开展技术传播、推广、培训、服务,同时在服务与贡献中获得自身更大的发展。

3.开展培训服务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义务,培训服务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优势项目。高职院校要着力构建与政府、企业、社区、乡村等受众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网络,开展社会服务。一是开展行业培训服务,为行业和企业开展各类相关项目培训;二是开展社区培训服务,为周边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各类培训服务;三是开展“三农”培训服务,为传统农民向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提供各类培训服务;四是参加或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考评,为行业和企业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搭建平台。

二、高职院校社会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许多高职院校,由于其历史原因,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以及如何开展社会服务不够了解,社会服务能力较差。因此,在依托学院的资源开展社会服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服务形式单一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社会服务仅限于培养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开展员工培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而以教师为主体,以企业的生产实际需要为对象进行的技术、产品研究与开发,都缺少系统的规划,进而导致高职院校应履行的服务职能不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

(二)具有社会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的必备条件之一,而该条件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所缺少的。一方面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狭窄,很多教师是普通高校毕业生,而来自企业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和水平都不是很高;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忽视对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的重视,教师一旦进入学校基本没有直接进入企业的机会,最终导致很多高职院校教师缺少专业实践经验,对职业、行业缺乏了解,从业的技能和实操能力不足,因而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开展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工作。

(三)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不完善,没有帮助校内教学单位和教师树立起强烈的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也没有在体制机制层面予以激励与约束。校内教学单位与教师个人对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意义与重要性认识没有到位,对开展社会服务既感受不到迫切的压力,也缺少足够的动力。受此影响,部分高职院校与高职教师对开展、参与社会服务活动抱以无所谓或者应付的态度,社会服务活动或有或无,时断时续,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效不明显。

三、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提升的途径

(一)完善社会服务机制

高职院校提供社会服务的资源供给不足,服务时间投入不够,并非是人力资源缺乏,也不是教师完全没有时间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动力不够,进而导致参与社会服务的教师占比不高,很多教师即使有时间也不太愿意去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根据人力资源的动力学特点,要激发服务动力,首先在于激发教师服务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就是要提升教师自身的服务素质。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地方高职院校创新社会服务的工作体制,建立一套能有效激发教师从事社会服务的动力机制,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社会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并能自觉自愿地积极开展和从事社会服务工作。

为了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许多院校都出台多项政策,将其纳入部门考评、个人业绩考评、职称晋级考评范围之内,定目标、定责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奖惩分明,进而激发教职员工开展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以黑龙江职业学院为例,学院的机构改革已初见成效,尤其各系部的“二级管理”使得社会服务能力大辐提升。从近两年社会服务机制的运行情况看,教师下企业参加实践、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开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专业团队开展各类培训和技术服务的热情空前高涨,专业自身的服务能力和“造血机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带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养

课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工作。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以成果导向为引领,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突出行动学习理念,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在满足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为社会输出大量专业技能强、操作水平高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是直接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主体。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胜任社会服务工作,拓展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许多高职院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同时广纳贤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精英。从构建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入手,注重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其社会服务水平。

2.改善教学资源,强化服务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既是一种教学资源,又是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由于缺乏行业的引导与指导,加上历史与传统的原因,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学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往往与市场脱节、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轨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也就严重束缚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活力。因此,学校要主动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建立灵活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专业结构的优化、教学设施设备的升级换代,引导并促进教师关注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好教学仪器与设施设备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增强社会服务的活力。

(三)校企合作,搭建社会服务平台

校企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缔结合作协议,建设的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平台。这样一方面可按照企业要求培养并输送应用型优秀人才,同时可以为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到企业参与实践,直接实现从课堂到车间的无缝对接。这样做实现了特色人才的培养、锻炼了双师队伍、可持续培训职工技能,更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搭建了平台,不仅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的水平,更强化了社会服务的针对性。

(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研服务水平

高职教育还要积极拓展以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的能力,增强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将使高职院校参与地方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程度更深,与地方的融合度更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强力支撑,离不开高校的服务支持。高职院校也要积极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在服务社会中贡献力量,在贡献中寻求发展。

[1]雷久相.高职院校应立足区域提升服务能力[N].中国教育报,2013-01-02.

[2]黄建峰.基于高职院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杂志,2012(8):6-7.

[3]王晓华.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高职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16-21.

[4]刘明星.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26-27.

猜你喜欢

院校培训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培训通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