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高等学校排球联赛的处境
2015-01-01北京联合大学
张 岩 赵 海/北京联合大学
首都高等学校排球联赛的处境
张 岩 赵 海/北京联合大学
首都高校排球联赛是推动排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各高校的状况不一排球的发展参差不齐,要从经济、招生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和普及排球运动,充分利用排球联赛推动排球运动健康的发展。
首都;高校;排球
为全面贯彻“中央7号文件”和落实教育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由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承办。丰富首都大学生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各高校间体育交流,搭建首都大学生排球竞赛平台,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增强大学生体质,排球运动项目能够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对从事该运动的人群有利于身心健康。年创下了北京市高校排球项目多年纪录。通过该赛事促进排球运动发展,为今后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奠定了良好基础。
1.首都高校排球联赛的概况
1.1 参赛学校情况和赛制分析
目前就刚刚结束的2015年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北京市高等院校共89所,其中本科院校23所,专科院校54所,甲组男队8支,女队7支;乙组男队23支,女队23支;丙组男队6支,女队6支。比赛场地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人民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进行,甲组根据比赛成绩排出名次,乙组分乙A乙B两组,乙A八支代表队,比赛结束排名为7、8名的降级到乙B,乙B排名为1、2名的代表队晋升到乙A组;丙组根据比赛成绩排出名次。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大学生关注首都高校排球联赛,使得更多的大学生从观众转到积极锻炼的队伍中去。
1.2 排球联赛成绩分析
从全部赛事看,甲组比赛竞争较为激烈,技战术应用娴熟简单失误较少,是整体的考验和心理的挑战,乙组比赛技战术水平差距较大,零时组队来完成任务的代表队水平明显较弱,有训练的稍好一些,有系统训练的代表队均取得较好的成绩,选材和训练是比赛成绩的抓手。
2.首都高校排球联赛的现状
2.1 各高校运动员缺乏
现在高校排球运动员的选拔参差不齐,有的高校可以招生高水平运动员,也能带动不同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还有的高校能招生二级运动员,剩下的就是普通学生训练后参加比赛,这样就使得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分甲、乙、丙组。
2.2 各高校代表队训练情况
首都高校排球队高水平代表队常年训练,乙、丙组代表队的训练根据各学校的要求来完成训练参加比赛,高水平代表队受到一定的重视,不尽人意的是乙丙组代表队,有的招生二级运动员,多数的学校的运动员要从普通学生中选拔,有的学校通过排球课,本校的排球比赛选拔,有的学校没有排球课,使得排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相对较差,训练也没有保障,场地、经费、教练员待遇等等直接影响该代表队成绩。
2.3 高校运动员的比赛经验缺乏
排球运动员最佳年龄25-28岁,高校大学生运动员的年龄在19-23岁,尚未达到黄金年龄,所以高水平代表队比赛经验有些欠缺。乙丙组的代表队是从技术水平到比赛等等均不太乐观。
2.4 比赛期间状况
每年首都的排球联赛在10-11月期间比赛,安排的时间较为合适没有与学生的考试冲突,值得今后安排比赛的承办单位安排比赛借鉴,我们的运动员有对排球的爱好热情,但有点缺少关爱,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学生的参赛条件高低不一,有的是单位接送,有的是学生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前往比赛,比赛进行时有部分学校没有教练员指导,比赛中指挥会出现技术上的问题,不利于代表队的发展。
3.首都高校发展的对策
3.1 促进领导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
在首都高校,排球项目开展的好坏离不开分管体育领导的重视程度。北京市高校开展排球运动所需经费大多来源于学校拨款,而且经费额度相当有限,只有预算内的比赛项目才能参赛。首都高校联赛由青岛新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赞助比赛用球,学校的比赛经费很少,有望学校各部门都重视排球运动,帮助各学校的体育社团组织好比赛,给予经费和宣传的支持,来促进高校更多大学生参与排球体育运动,形成良性循环,就会有经销商投入赞助,能解决了学校经费少的问题经销商得到了宣传,是双赢,但是目前的学校赞助都是学生自己联系的小眼镜店、图文社、小超市等,是一些“快餐式”的宣传,能够解决燃眉之急,对高校排球联赛的发展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应当增强相关政府部门、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加大经费的投人力度。因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相关部门,特别是学校主管体育的领导要重视高校排球项目的发展,加大经费投人力度,支持室内排球场地建设及配套设施,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扩大排球运动的影响力。由管部门出手促进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赞助商多方筹集经费,做到训练经费充足有保障,体育设施配置相对齐全,特别是室内排球场馆建设。各级领导机构和学校应该加大重视程度,增加资金投人力度,促进北京市高校排球运动水平尽快提高。
3.2 充分发挥排球协会作用,加大排球推广与普及
每年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排球分会承办首都高校排球联赛,北京市排球协会领导及成员应该深人了解排球运动在全市高校开展的状况,寻求一条发展北京市高校排球运动水平的有效策略,解决目前高校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如场地设施建设、教练员的培训、筹集多方经费的投入、赛事筹办等问题,制定出较合理的发展对策。同时保持与各高校密切联系,让学校领导更新观念,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支持,加强运动队的投入与建设。
3.3 科学系统训练,把握竞赛机会
高校排球训练的发展,决不能是短期行为,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据了解大多数的教练员认为目前各高校排球队课余训练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能够坚持全年训练的只有少数代表队,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大部分高校都是在参赛前才组队训练,影响排球训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限制了首都高校排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各代表队应坚持常年训练,使得排球训练有计划、全面、系统地有效进行。
3.4 加强教练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水平是其在执教的过程中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不同的运动项目有其各自不同的运动规律和特点,相应的,不同运动项目的教练员所需要具备的专项业务能力也会有所不同。排球教练员想要提升自我执教能力,应主要从凝聚力、训练能力、分析判断力、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这5个方面十分重要。不同于田径和散打等项目,排球运动是多人参加的集体项目,这一特点对教练员的凝聚力要求比较高,所以俱乐部和国家在选拔和任命排球教练员的时候不能只看其专项训练能力,更要综合评价其凝聚力是否突出,把凝聚力作为选拔、任命或培养高水平排球教练员的一项首要的参考指标。学习高水平代表队科学的训练理论与方法,改变训练理念更新知识,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普通高校排球教师整体执教能力,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1]宋昱.都市体育培训产业管窥:上海的问题与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4:12-14.
[2]展更豪.近几年中国男排落后的技战术原因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3:103-106.
[3]鲁长芬,罗小兵.教练员素质结构的心理学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02:64-68.
[4]李航.全国排球联赛赛场进入高校的现象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9:18.
张岩(1962-),男,北京,北京联合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育、排球。赵海,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