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析
2015-01-01沈秋欢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沈秋欢/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探析
沈秋欢/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当前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现代教学方法的低效运用、理论和实际的脱节、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等问题。公共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方法创新方向应着重于教学理念和教学定位的更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平衡以及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参与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专题讲座、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公共管理;教学方法;专业课程
随着政府、企业、公共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面临的公共事务的复杂性日益提高,公共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难度也在相应的提高。现代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驾驭中层和低层次的管理工作,同时又具备担任高层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专业态度端正的新型应用型、综合型公共管理人才可以说是当前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在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最关键的途径是不断提高教学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为导向。
一、当前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教学方法的低效运用
总体来看,当前高校中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乃至教学技术都在不断改进,但不可否认的是,公共管理类专业课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长期以来都难以克服的“顽疾”。部分教师依然采用较为传统保守的课堂教授方式,“满堂灌”现象依然无法避免。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方法尽管有其可取之处,它比较有利于让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但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也是其一个“硬伤”。为了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也有不少教师在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较为新颖的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例如,引进小组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等。只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对这些教学法的精神实质把握不透,往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同时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绝大部分的课程都使用多媒体教学,但部分教师对文字、音频、视频的处理等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掌握不透,技术无法更加突出教学内容。这些都造成了现代教学方法低效运用的状况。
(二)理论和实际的脱节
公共管理本身是一门需要将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的专业。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不少核心课程,如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都是需要将理论和公共管理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既能将理论做深入的讲述,同时又能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公共管理活动的分析中。不否否认的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么过多的注重理论讲述,要么太注重于实践活动的分析。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要么虽然熟悉理论,但是只会生搬硬套不会灵活运用,或者只是了解部分的公共管理实践活动,但是对其背后隐含的思想背景、理论根源一知半解。所以如何避免“源”和“流”不交融,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也是创新教学法的一个重点。
(三)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
由于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部分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主题众多,学时相对较少,外加上教师对现代教学方法的低效运用等状况的存在,大部分的教学过程中仍然以教师讲授为最主要的形式,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的空间教少,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交流。最终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这里的互动和交流不是简单的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言语上的交流,而更多的指的是师生之间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触碰。这就要求作为教师,能在教学中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角度考虑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学习难题或者感兴趣的问题,以学生能理解的角度将知识传播到学生中,使得学生的所想和教师的所教能找到交集。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方法创新方向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定位的更新
公共管理类专业中存在的种种教学方法或技术运用问题,一个根本性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理念和定位把握的偏差。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定位一直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上的话,那么教师主宰课堂,无法调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成为必然的现象,即使是引入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个现象。因此教学方法的创新首要的一步就是思想的更新,教学的重点要从教师为中心的“教”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上来。只有在适应了教学理念和教学定位这样的一种更新后,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技术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平衡
现代公共事务的日益复杂化和公共管理的不断发展都决定了新型运用型、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要在课程教学中要从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目的转移到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上来。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或者新型教学方法的低效运用,往往都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要的导向。这种导向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一定是知识的传播和继承。但是,如果仅仅只有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认知的主体作用,那么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要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做到这三者的平衡。
(三)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随着公共事业日益呈现的复杂化状况,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者而言所需要的实际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实践性人才的需求也在相应的不断提升。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普遍,特别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更加明显。适应社会需求的现代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必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必须相结合。这对教学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升理论基础,了解当前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
三、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容
在厘清了当前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把握了教学方法创新方向的情况下,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容是可以在传统的课程讲授的基础上有效的使用下面的这些教学方法。
(一)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强调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和性质,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课堂报告、课堂辩论、角色体验等多种形式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的掌握教学内容。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的许多课程中主题都可以使用使用参与式教学。例如,在公共管理课的专业学习资源这个环节,教师完全可以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外通过多种途径寻找出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然后以小组课题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做展示。
(二)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有效案例,由师生一起共同参与对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案例式恰当运用的关键是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应做到尽可能的多元和丰富。案例本身集信息、整理信息、文字表达、材料分析和问题分析于一体,是比较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素材,在多个专题的教学中都适合采用。[1]例如,在公共管理专业导论课讲述创业这个专题时候,教师可以在提供一定便利条件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去自主寻找和总结同校、同院系大学生创业的真实案例,然后组织学生对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主动了解和总结身边的大学生创业的条件、模式和利弊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是否以及如何理性选择创业。
(三)专题讲座
专题能较好地通过对某一特定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探讨,在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中获得实效。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不少课程需要在专门的探讨过程中以引入情景、增加情感内容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期在较有限的教学时间中,调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前沿性问题的研究,实务性理论知识都比较适用于专题讲座。面对面的讲座相对而言教学效果更好,但是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用比较典型、重要的讲座视频在课堂上播放。
(四)实验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
课外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突出的意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课时,组织学生到院系或者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体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单位和企业参观,开拓新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未来从事工作的环境有切身的体验和了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督促和指导学生学会善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通过对软硬件教学资源的接触,让学生对公共事业管理工作内容和方式有初步的感性认知。
(五)现代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现代化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些综合运用。首先,多媒体课件是现代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能立体形象的展现教学内容。其次,可以适当精选一些视频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必要的信息。[2]再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辅之以飞信、微信、QQ等现代通讯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课内外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实际问题,弥补由于时间限制造成的课堂教学的不足,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为学生解答困惑。
[1]刘大勇等.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
[2]昝志宏.综合采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9).
沈秋欢,女,(1980-),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讲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政治学。本文受到“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公共管理专业类)开放课题基金项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