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程理念探讨如何变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2015-01-01孙培江滨州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4期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学科

孙培江/滨州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基于新课程理念探讨如何变革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孙培江/滨州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随着新课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新课程教学理念表现出来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培养方式的转变,也让广大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新课改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文化课程的教学,同样适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此将结合新课改理念分析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程理念;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深层解读本次新课改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改革的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以及对知识的渴望,而是要有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怀疑精神,强调实践学习的特点。表现在体育教学来说,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其次是要能够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体育知识学习以及技能锻炼,因此考虑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

一、高校体育学科发展的趋势分析

高校的体育学科建的理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建设科学完善的高效体育学科适宜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高校体育学科发展的出发点是完备的理论,以保证基础性学科教育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完善的体育学科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他们认识世界等活动产生积极地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充分发挥多元化的体育教学理论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方位发展。并界和西方先进的体育教学理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中西方的理论进行完美结合,共同为高校体育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随着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以及科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的频繁快捷。这一特点反应在高校体育的课堂之上,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正在日益凸显。高校的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只有是,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来,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念。从而健康发展高校的体育学科,构建科学的体育学科体系,促进高校体育水平以及高校综合水平的提升。

另外,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来说,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高校学生的健身积极性,把高校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向积极主动的新型学习模式转变。让学生由被动的锻炼转变为主动地锻炼,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才不但要具备强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健康的体魄。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角度出发,探索课改视域下的高效体育学科发展,有助于帮助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发现体育的魅力,并养成科学的体育观。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益处。

二、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

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增加了部分能够体现出课程多样化、弹性化的全新内容。课程结构的改变也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当地的优势和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引入了多媒体教学的过程,通过多媒体手段来演示和指导学生更加规范的完成体育活动。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理念要求体育教学要以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结合社会以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开展相关的工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学中教学的目标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开展,分别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也体现出多元化特点,主要分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教学目标的转变也显示出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素质、能力上的要求。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方法更加的灵活,课程结构和教学目标的改变也让教学的过程更加的灵活多样。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尽管也强调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但是面对众多学生以及重复的课程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多种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教学行为,是对教学目标、方法、过程等的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更加多元化,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均生了改变。首先评价的内容更加的全面,考察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的同时更加注重体育技能的掌握;教学形式更加的多样化,利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多个方面考察教学和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来;观察能力和兴趣的培养结果,从感性的角度考察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培养了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以及是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态度。

三、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

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九年制义务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体现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的理念,是对体育教育延伸和扩展。高校体育教学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因此就要充分的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从学生身心健康以及适应社会发展两个角度重新审视体育教学,将健康教育纳入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中。同时体育教学也不可忽视传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质量,良好的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参加锻炼,例如运动前正确的进行热身运动减少剧烈运动中受伤的可能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其次体育教学中也要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育课本身就好像是一项集体活动,灵活的组织团体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实施分层教学

新课程理念要求尊重个体的差异,照顾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因此必须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体现出分层教学的思想,按照学生的能力、基础以及成绩分成不同的层次,并结合不同的层次特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任务,例如我们在足球教学模块中,有的学生的足球技能就非常的丰富,他们与初次接触足球的孩子在基础和技能以及对这样运动的理解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分层教学是在固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的改变,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分层,能够改善教学的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到体育锻炼中。

(三)小组合作方法

小组合作是常用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班级的学生按照基础、能力和运动技能等的不同来合理分组。反应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运动天分好、理论知识扎实的学生就可以和小组内的成员形成良好的互动,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活动和游戏来让小组完成。例如篮球学习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需要多人参加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游戏,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选项分班教学

选项分班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固定的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需求,集中教学尽管更加的容易管理,但是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而实行选项分班教学则需要打乱原有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体育学习的类型、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类,建立类似于大球班、小球班、体操班等,在突出个性化教学的同时也要相应的跟进整个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优势明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也大大升高,而且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更加的专业化,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四、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愈加重视,高校的体育学科也在进行课程改革。在课改视域下,高校的体育学科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为了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促进高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必要对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进行探索,全面了解和认识高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临近,教学思想和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这种转变,接受一些常规教学中无法接受的模式和方法,大胆的进行创新,从而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要求。

[1]李福祥.长春市八所重点高校实施体育新课标的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23-24.

[2]柳华飞.烟台市高校体育教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现状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112-113.

[3]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33-34.

[4]刘国辉.吉林省西部县级高校实施体育新课标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51-52.

猜你喜欢

新课程理念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