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如何对高校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2015-01-01孙培江滨州医学院
孙培江/滨州医学院
探讨如何对高校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
孙培江/滨州医学院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空前提高的同时,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国家经济化发展的未来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终身体育教育在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终身体育意识能够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也为其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我国高等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了高等院校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等院校;终身教育;体育教育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大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运动素质也尤其重视。从建国初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就沿用前苏联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对高校体育具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将终身教育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如何对高校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对高校体育建设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高等院校终身体育教育的现状
(一)学生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不足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阶段大致在18~23岁之间,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趋向成人化发展,也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最佳时期。另外,大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机能各方面均处于良好时期,有利于掌握运动机能和发展身体素质,为终身体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保证。结合当前的高校体育锻炼的现状看来,整体出现了学生体育锻炼频率明显下降的趋势,相比于男生锻炼的积极性,女学生的积极性明显较低,一些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体能测试,部分学生更愿意将时间用在购物、玩游戏、社团活动等方面,而非进行体育锻炼,这种现象也加大了终身体育活动的推行难度。
(二)教师对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视不够
作为大学校园实施终身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工作效率及积极性对于终身体育的推行效果影响极大,终身教育理念出现并在校园推广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其在后来并未实现终身体育运动的良好开展,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较大的关系,因为教师是学校体育运动的组织者,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终身体育理念的理解和传播,从而形成对终身体育理念影响,同时基于存在体育教师责任心不足的现状,难以更进一步融合实施终身体育,而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体育教学学科建设落后的影响,无法促使终身体育教育与教师教学模式的高效对接[2]。
(三)经费不足,监督力度有限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无疑是充足的经费,但我国虽然近年来投入公共教育经费的力度加大,但到体育教学方面,仍然是捉襟见肘,且其投入的增长速度远不及教育事业发展速度,不能真正意义上给予体育教学大力的支持,也影响了终身体育的顺利开展。此外,基于缺乏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终身体育的推行无法长效开展下去,终身体育实施初期,各个大学校园对此进行了积极宣传与推行,而应对上级的检查则成为了其最终目的,随着领导检查工作的逐渐减弱,其体育教学也恢复了以往的形式,逐渐削减了终身体育运动的影响力,也促使其无法促进终身体育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推行。
二、高等院校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
1.激发学生参与终身体育运动的兴趣。
培养高等院校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事情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体育、走进体育。因此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播放一些关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等,从而能够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目标,正视体育在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一步步的鼓励和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中。
在学生上的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比如在练习高抬腿这项运动中,反复不断的让学生高抬腿只会让他们觉得枯燥、身心劳累。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采用“面对面报数高抬腿”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高抬腿活动的参与兴趣。这样不仅让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也不至于不停的锻炼,让学生感到崩溃,通过相互监督对方,以“小老师”的形式,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热情,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2.丰富体育课的形式和内容。
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教师们的这些方法和模式不能总是一成不变亦或者死板硬套,比如每节体育课体育慢跑完之后,总是要求学生做健身操,这样永久不变的体育教育模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反感、无趣,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采用丰富多彩的教课形式,比如,经常进行篮球赛、排球赛、体育游戏、太极拳、体育舞蹈等多种体育教学形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老师就是学生们的榜样,教师在平时生活中的时候都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把自己当做表率,这样一来能够时时刻刻的提醒着自己[2]。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可能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体育运动中,应该用优美的姿态,做示范,让学生也有跃跃一试的感觉,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
(二)运动能力的养成
1.重视学生体育活动。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学生体育教育,希望能够长远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体育运动可能受到课程安排的影响,学生几乎是很少进行体育锻炼。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无论何时都应该也积极的进行体育锻炼。甚至毕业以后也不能忽视这样运动。高等院校作为学校和社会终身教育的载体,更应该致力于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的进程中。
2.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教育的意识。
首先,高等院校必须转变以技术教学的思想,应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总的教学目标[3]。其次,要全面开展体育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体育课上,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启发引导学生正视终身体育教育。最后,在学校校园内,应该创造良好的体育校园环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老师也应该培养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锻炼意识,从而能够为今后学生自觉独立锻炼打基础。
(三)优化师资配备,加大经费扶持
在新时期高等院校终身体育的推行方面,国家有着相应的体育课程标准及规定,基于此,高等院校应当按照相关所需比例去进行体育教师编制数量的配置,以此来使得体育课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此外,还应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加强对在校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工作,使其逐渐养成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此外,在课外活动场馆及器材的购置方面,学校应当投入相应的资金去完善,也可将对应场馆社团化,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更好地开展终身体育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对场馆配套设施的使用率,所以,为了使得学校体育教育功效能完全得到发挥,应当给予阳光体育运充足的经费支持。
三、结束语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大学生在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生活变化的同时,对终身体育教育的认识仍然不足,高等院校应从体育教学实践着手,不断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深层理解,通过结合社会、学校、教师等多方面资源,为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1]王玉友,邱明强.体育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5):95-96.
[2]丁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0):86.
[3]刘金亮.终身体育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6):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