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研究

2015-01-01孙培江滨州医学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4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孙培江/滨州医学院

高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研究

孙培江/滨州医学院

针对学校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忽略问题,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素养,通过体育理论知识指导体育的教学实践。

体育;理论基础知识;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锻炼能力,体育课程偏重与体育实践的倾向在学校得体育课程中越来越严重,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基础理论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在体育的实践课程中没有基础理论知识做指导,造成训练的动作要领不到为等现象的发生。因此针对学校体育理论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系列现象,改革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视,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一、当前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不完善,教材内容死板

我国学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材虽然经过多次的修订和完善,但仍然难以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使用的教材很难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一些观念落后和方法在体育课程中很难应用。体育教材的版本比较多,教师在教授课程时难以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讲解,更有些学校在订购体育教材时同类教材的订购比较多,导致教材的长期积压,很难满足体育教学的课程要求,对教学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国家对教学计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而一些学校在制定学校的课程方案时,把体育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掉,把体育实践的课程不断的增多,形成了课时和课程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导致学生无法扎实的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教师的工作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师自身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不重视,很多体育教师抱着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认为体育的理论教学不重要,在体育教学中一味的加强学生的体育实践锻炼。而学生在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缺乏兴趣,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不革新,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导致学生的在体育实践锻炼中缺乏相应的体育理论知识作指导,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

(三)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我国一直人才培养的模式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虽然在考核上经过了多次的改革,但学生的升学仍然与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传统的教师和家长严重文化课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学校的一些副科课程例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学习可有可无,学校的副科课程往往被文化课的学习占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越来越被埋没,学生在学校中得不到系统全面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体育锻炼的精神。在体育考核评价上教师只注重考试的结果,导致学生在考试中作弊严重,有的学生也只是在临考的时间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过关。由于考核的标准比较低,体育教师缺少在体育方面的钻研,在教学中只注重教学计划的完成,对于学生学习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方面的积极性和兴趣丝毫不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不够。

二、加强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一)提高认识,摆正位置

体育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许多学校缺少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学校和教师在思想上没有提高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当中认为体育课程主要是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在操场山打球、跑步就可以,在室内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会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教师自身也缺乏体育课堂的组织能力,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上使用传统的满堂观的方式。因此体育教师要加强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在思想上认可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帮助,认识到只有在科学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才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和风气,才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二)选择合适的体育教材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要与体育教学大纲紧密的联系并与学校的显示实际相联系,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拉合理的安排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红教师要首先了解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认识,正确处理学生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养成为祖国建设加强体育锻炼的认识。教材的选择要结合学生体育锻炼的特点和学生的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来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实践,避免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盲目性,能够为自身的体育锻炼能力做出正确的指导。教材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以讲解体育生理健康知识为主,探讨运动规律,指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伤害,让学生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对自身体育能力的增强。要系统的向学生讲解体育竞技的惊精神和比赛的规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传承体育竞赛的精神。

(三)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不同类型的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素养方面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学校不但要重视文化课课程建设,还要加强体育课程的建设。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整合体育课程的内容,让学生通过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体育学习中拥有精神的体育基础知识,这样不仅能够与其他的学科相互融会贯通,还能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解决体育学科的问题,实现跨学科的建设和学习,通过不同的视角达到专业之见的相互联系和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不但要掌握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全面系统的实践知识,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这样不断能够在学科的学习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建设,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的研究,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掌握体育学科的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才能在体育的实践中增强体育能力。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多少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学校必须要求体育教师拥有雄厚的体育专业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在教学汇总能够同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对专业的体育知识及时的复习,熟练地掌握,要在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和新课程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要有创新意识,注重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及时给自己补充知识,注重用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工作中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踏实的工作,定时的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把每一学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课程上好,向学生介绍本学期的考核内容和考核的项目,均衡安排室内和室外课程,让学生明白教学课程的安排,引起学生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知识特点传授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让学生自科学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上好体育实践课程。

三、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要不断的加强对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水平,用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学生的体育实践,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思想,不断的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王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学校体育学》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01):107-111.

[2]李莉,夏伟峰,刘洋.体育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析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211-213.

[3]赵保丽,刘彦,李东琳,刘哲剑.研究性教学视角下《学校体育学》课程设计[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06):50-54.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
中医基础理论说课设计体会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