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2015-01-01杨俊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杨俊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自我锻炼能力
杨俊德/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都采用的是专项选修的形式。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会选不上自己喜爱的项目,可以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这方面着手,以解决选课带来的问题。
学生;兴趣;自我锻炼能力
普通高校的体育课教学都采用的是专项选修的形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有一定特长并且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但由于学校制定的专项内容是根据学校现有体育设施与师资配备等条件而制定的,因此有许多学生并不能选到自己有专长或有兴趣项目进行学习。为了避免或减少选课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与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这一问题展开一些分析。
1.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兴趣能激发人们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愉快地从事某方面的活动,使能力、智能不断发展。在教学中对兴趣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
1.1 提高学生成就感
任何体育项目对专项运动员来讲,树立不学则已,学必求精这并不难。但对普通大学生来讲这似乎很难,因为他们接触所学项目时间很短,有的学生更是只听说,但从未实践过。因此,教学课中技术技能的学习只能是整个教学的一部分,加强教学项目的理论学习就显得很重要,常言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例如在太极拳教学中,通过动作结构剖析太极拳对人体的作用,技术动作与攻防的关系等,这样学生就能在今后的教学中看到一些门道,而不是依葫芦划瓢地机械模仿。这样树立不学则已,学必求精的思想就有了基础。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学会一个项目的基本技术、技能,就是一种成功,如果再学得精一点,学生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就能更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1.2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要想使学生对每次体育课都表现出我要学的欲望,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力求使语言严谨精炼,态度和蔼端庄,示范准确轻松,优美连贯,使学生在知觉意向中产生钦佩的连锁反应,即欣赏、羡慕、向往、思维、实践。尤其是在动作的示范要给人一种美感享受,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趣,产生良性兴奋。认知派心理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兴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适应时,人们的兴趣最大。因此,学习新动作时,难度不能太大,若超越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通过努力暂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则兴奋的大脑会增添抑制因素,出现贪多嚼不烂,学不进去,若难度太小,思维过程容易出现“空隙”,神经系统往往会出现惰性,思想就会不自主地开小差了。所以,教师选择的手段或编排的动作,即要有一定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跨越的内容为原则。使之在钦佩、向往的意向中,经过思维而产生积极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兴趣。
1.3 要因材施教
青年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上常表现出两种不同状态:一种是身体素质好,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对新奇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什么都想试一试;另一种是身体素质差,活动能力弱的学生,常表现出既想学,又害怕的消极情绪,怕出洋相,缺乏胆量和自信心。对前者,要防止蛮干,合理安排,在不同时期提出不同要求,体现阶段性和变异性,对后者,要分析产生困难或畏惧的原因,给予帮助。若由于身体素质的发展满足不了技术要求,应做到素质先行或布置课外作业,发展专项所需的素质,若由于过去学校场地器材条件差,或因受伤而引起恐惧心理,就要因人而异,贯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分解到完整,由保护帮助到独立完成等原则。例如,武术中的跳跃动作或是前扑动作时,首先由基础好得很学生在教师的保护下完成练习,接着,挑选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同样练习,当他经过努力完成了练习时,不仅显示出极大的喜悦,看到了自己的实力,增加了自信心,进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同时也打消了其他学生的恐惧心理,解放了思想,产生增力情绪。
1.4 多鼓励多表扬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要熟悉学生的特点,还要看到他们的微小进步,以便使其积极性持续稳定地发展。当基础差的学生学会一个新技术时,不仅内心表现出极大的喜悦,行动上还会显示出敢于继续参加实践的积极效果。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促使同学及时肯定自己的进步,进行自我反馈,自我强化,树立信心,培养与巩固对学习兴趣。
2.自我煅炼能力的培养
自我煅炼能力是指成功地完成自我锻炼所必须具备的那些心理特征,为了发展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必须使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一旦掌握了知识、技能,就能促进其自我煅炼能力的发展。可见,自我锻炼能力是依知识、技能的掌握为转移,并且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具体有以下6点:
1)对所学的各种知识技术的目的意义、技术要求应简单扼要的说明,并使之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体验和加深,以便按照自己的情况选用适宜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运动卫生常识,掌握自我评价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坚持长期的科学锻炼身体的基础。
3)对同一性质的能力,选用不同的手段、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反复培养。例如,为了掌握篮球传球技术,可采用多种练习手段,其结果必然使同学在愉快、活跃的情绪中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从而掌握并提高传球技术。
4)在不同的场地器材条件下,因人、因地制宜地进行锻炼的能力。如在准备活动中教给同学单人操、双人操、行进操等。又如,介绍阴雨天或缺乏场地器材条件的室内、外练习方法,使之锻炼时不受天气及场地器材的干扰。
5)要求同学按课的内容相互带准备活动,并把它作为平时成绩。由于经过了学习、思维、实践的体验,使所学知识技能得以巩固提高。
6)了解主要运动项目的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了解动作术语,学会看体育图片,提高欣赏比赛的能力。这不仅丰富了生活情趣,提高了体育修养,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坚持自我煅炼的需要。
3.小结
体育课的兴趣和自我煅炼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和同学的积极活动中逐步形成的,教师不但要阐明各种活动的意义,教给学生必要得理论知识、运动卫生保健知识,而且要通过内部丰富、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同学在良性兴奋的活动中得到体验,在自我反馈、自我强化中,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煅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