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德育方法探究

2015-01-01朱建军郭庆峰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大陆桥视野 2015年24期
关键词:德育评价方法

朱建军 郭庆峰/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新时期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德育方法探究

朱建军 郭庆峰/北华大学师范分院

在市场经济,互联网发展,德育环境复杂的背景下,本文提出德育方法要体现目的性、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介绍了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以共同信念为基础进行引导,以实习为载体强化实践锻炼,关注成长突出评价激励的方法。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落实教育任务,遵循教育原则,师生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教育手段的总和。在市场经济改革深入,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创新德育目标,统筹德育资源,提高德育针对性、时效性刻不容缓,有效的德育方法的探索成为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一、新时期高师德育工作方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要求提高高师德育方法的目的性

德育方法是为德育目标、德育任务服务的,具有目标指向性[1]。在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市场经济高效配置资源,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创造财富的同时,其自身盲目性、自发性、市场失灵等问题也暴露出来。在我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项制度正在完善,在个人欲望和金钱利益的驱使下,有可能诱发极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并不等于自身具有行为的自主性和自控性。相反在缺乏正确方向的引导,容易助长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表现在思想行为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德育方法的目的性就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高师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高师德育方法更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的未来教师。

(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求体现德育方法的层次性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个别差异性的,因此教育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特点。高师德育对象为当代大学生,德育方法选择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特点。大学生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尊心强,大学生富于理想,要求进步,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同时也体现出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波动明显的特点。高师专科学生从高中的紧张的学习生活过渡到相对轻松的大学生活,从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标向以为工作做准备,德育方法的选择也应根据学生特点体现层次性。

(三)学生个体差异决定了德育方法要突出针对性

选择教育方法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面对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心理水平不同的学生德育方法也应不同。高师专科学生虽然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在社团活动、人际交往、文体比赛等方面却有所特长。高师专科学生德育方法应符合学生特点,体现高师专科德育针对性。

(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突出德育方法的时效性

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的出现,学生有了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及相互交流。高师专科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并且比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大量信息即为德育提供材料也为德育带来了挑战,在信息时代条件下的高师德育方法应及时有效的针对社会热点问题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体现德育的时效性。

二、新时期高师德育工作方法探索

德育过程有其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德育方法要体现目的性、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需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在传统德育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

(一)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的方法

讨论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个问题,经过讨论甚辩论,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在高师德育中的运用讨论法有助于尊重与激发大学生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大学生道德认知发展,是对高师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实践中讨论法运用的关键在于讨论主题的选择,讨论的主题要切合学生道德发展和实际生活的实际,具有智力上的挑战性,同时要激发师范生讨论的兴趣。选择社会热点问题,结合师范学生实际开展讨论是有效的德育方法。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时,介绍罗田镇折岩村学校有一位开着宝马车支教的张老师的报道,让同学围绕报道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有人认为张老师是善行,有的同学认为张老师是作秀,最后教师从教师职业特点为切入点,引导同学认识到教师职业不仅是为教师提供生活保障的职业,还是提高民族素质,体现个人价值的事业。通过讨论同学们加深了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师德水平得到提升。

(二)以共同信念为基础进行引导的方法

引导法的特点是发挥德育中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通过榜样或事例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和高深的政治思想原理具体化、人格化、以生动具体的典型形象影响学生心理,使教育有很强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高等师范教育属于教师职前教育,运用引导法应找到社会需求,职业要求,学生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即合格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这个共同信念。以共同信念为基础进行引导有助于使德育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提供德育时效性。工作中部分师范专科学生抱怨学院仪表着装管理严格,对学校管理抵触,甚至于学生干部发生冲突。传统处理方法一般按照校规校纪给予处分,虽然可以约束学生行为但并未转变学生的认识。改变学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的管理标准是按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教师职业的对从业者要求制定的,同学们选择了教师职业就要按照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以“培养合格人民教师”的共同信念为基础的引导,转变学校、教师、学生间的对立,形成了三方为共同信念努力的合力,提供了德育的时效性。

(三)以实习为载体强化实践锻炼的方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高等师范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为强化实践锻炼提供了载体。在见习实习中应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未来工作任务中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进行反思指导实践,最终实现知行统一。

(四)关注成长突出评价激励的方法

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是为了长善救失,激励人们进步。评价应从调动受教育者内在积极因素出发,充分肯定成绩,诚恳地适当的指出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德育评价不同于学业评价,德育过程有复杂性、反复性的特点,学生道德行为也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内部影响下的外在表现,德育评价发现学生闪光点积极正强化,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评价学生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一分为二,灵活掌握评价的分量和时机,做到公平合理,恰如其分,该奖则奖,该罚则罚,使之与学生品德表现的好坏程度相适应,坚决防止主观臆断,感情用事,滥用评价的做法。品德评价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灵活实事求是进行。发挥评价甄别评价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掘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如:对那些经常犯错误、挨批评的学生,做了点好事,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而对经常受表扬的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对偶犯过失与明知故犯或屡犯不改者,在处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分寸,不要千篇一律,简单从事。面对德育环境日益复杂的新局面,教师也要运用微信、微博等高科技手段,创新工作方式,统筹社区、家庭、社会学校的德育资源,调动家长、老师、同伴等学生德育评价主体积极性,形成德育评价合力,促进学生发展。总之,新形势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方法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意义重大,不断探索有效的德育方法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张忠华.我国新时期德育方法的反思与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04).

[2]教师[2008]2号文件,“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关于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

[3]胡孝四.论高职德育的特殊性[J].职教论坛2010(03).

[4]袁继道.高职德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21).

朱建军(1982-)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师教育。

郭庆峰(1972-),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师范分院高级讲师,副院长。

猜你喜欢

德育评价方法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