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控视角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2015-01-01蒋月萍

国际商务财会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行政报告资金

蒋月萍

(泰兴市卫生局)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衡监督机制作用不明显

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负责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缺乏内生动力。制衡牵制机制主要在决策议事、重要资产资金审批管理岗位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岗位权力的运用监督和牵制机制存在缺陷,在一些重点的领域,比如大额资金使用、大宗设备及办公用品采购、重大投资项目、资产报废管理等环节的牵制措施设计还存在不相容岗位未分离,事前审批责任未落实、事中执行监督力度不够、事后审计缺乏等情况。内部制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严重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并且不利于单位资产、资金的安全保障与有效利用。

(二)对预算的管理监督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预算的管理,通过预算控制来达到有效利用财政资金,提供优良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管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建设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预算编制不够准确造成资金浪费,资金被挤占、挪用,影响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情况。制定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预算,重点在如何合理预计各项支出的使用规模,如何科学安排资金的使用进度,及时落实资金的使用,并且通过实施预算管控提高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制度或者没有及时更新;或者不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照搬套用书本教材和其他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制度设计较为符合实际,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管理制度不完善就无法实现在内部控制目标管理下有序、有效性地实施业务的目的。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忽视财务管理作为基础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保障资金合理有效使用、资产安全及高效利用以及预防腐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没有把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落实摆在和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容易造成管理随意、贪污舞弊的局面,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高度重视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且认真贯彻和执行,从而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长久、有序的发展。

(四)监督评价制度与内部管理信息报告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内部管理信息报告制度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内部信息反馈制度,帮助查找内部控制缺陷和问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信息评价报告工作开展较少,对于内部控制活动中的重大缺陷查找不及时,财务管理制度的跟进整改不到位,最终形成了管理漏洞长期存在的局面,十分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有效开展。从组织机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较为不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内控及财务管理活动的跟踪检查工作,所以,需要建立起内部检查评价报告机制,发挥评价工作的督促改进作用,推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制衡牵制机制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工作,重点之一还是要加强对权力使用和运用的制衡牵制机制的建立,这是在制度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安全和财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提高全体职工的工作责任心,提升相互监督,权力制衡的管理理念。单位领导要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有效梳理重要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并评估风险等级,同时设计有针对性的内控措施加以完善和约束,认真查找关键领域的权利失衡的情况,做好不相容职位的分离工作,规范重大事项的申请和审批程序。其次,权力制约机制的有效执行是财务管理的重点,防止制度流于形式,形成一个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财务管理工作局面。

(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的落实力度

预算编制的准确合理科学,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实现预算执行有章可循,避免出现年中预算的调节调整情况,减少预算调整的随意性,有效发挥预算的控制作用。预算编制开始阶段,要做好预算编审人员与各部门的沟通,在资金使用规模方面要科学筹划,防止资金的浪费和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预算执行阶段,在单位内部资金申请、审批、拨付等环节严格执行预算规定的使用进度和用途,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的检查,认真核算,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实现预算资金的合规合法使用,防止预算资金被挪用和挤占情况的发生。最后,完善对预算资金的绩效考评制度,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通过对预算资金的全方位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

(三)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落实力度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协作的过程。这项工作应该由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牵头,财务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协作共同完成。其中,制度的制定者容易在此过程中形成照本宣科的行为模式,充分调研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深入业务部门的调研活动,收集足够的业务部门的经营和管理目标,结合内部控制制度的管理目标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另外,单位负责人的实时督导能够起到督促作用并且可以及时协调。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加大制度的落实力度,一项好的制度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才能发挥其有用价值。制度落实需要行政事业单位至上而下的保持对制度的尊重态度,做到每人都遵守,人人讲落实,只有这样才能较为有效的实现财务管理制度的内部控制目标。

(四)完善财务管理评估工作,建立内部管理信息报告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发挥财务和内部审计部门的财务管理评估能力,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研,查找出重大的内部控制缺陷和漏洞并形成报告,及时提交到单位的领导班子会上作为修正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依据。建立起内部管理信息报告制度,规范评估报告的内容、提供的信息范围及报告的频度,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信息反馈机制。内部管理信息报告制度是一个上下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的有效途径,这一制度要避免信息报告的形式化,重点要加强报告编写者的责任感和领导的重视程度,提高内部信息报告的有用性和及时性。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针对行政事业单位非营利性的经营目标,不能简单照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要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制定适合行政事业单位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从内部牵制机制、预算控制、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内部评估等方面积极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的不足,逐步提升内控的实施效果,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1]吴光丽.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

[2]李加兵,赵斌,潘正海.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12(05).

[3]吴思.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行政报告资金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报告
报告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