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失联毕业生的就业帮扶路径
——基于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
2015-01-01招春袖孔文洋
招春袖,陈 颖,孔文洋
探析失联毕业生的就业帮扶路径
——基于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
招春袖,陈 颖,孔文洋
失联毕业生是高校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毕业生。在已有的一系列就业帮扶措施的基础上探析对失联毕业生的多元化协同就业帮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维视角探讨毕业生失联导致就业困难的原因,从而析出相应的就业帮扶路径,以完善高校就业帮扶体系。
就业帮扶;心理学;传播学;失联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却是年复一年的未解问题。国内学界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多番探索,但仍未找到长效解决机制。每年到了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必然会依时而至。雪上加霜的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遇到了新的状况:大学生失联。近年来大学生失联的报道常见于各大新闻媒体之中。在百度搜索引擎中搜索“大学生失联”这一关键词,就找到相关结果580万个,甚至于“2014女大学生失联”已经成为百度百科的词条之一。就业成为了大学生失联现象多发的重要诱因之一。
一、就业成为大学生失联现象多发的重要诱因
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基础。但是在跟踪调查过程中,部分毕业生与学校失去了联系,使得跟踪调查工作难以为继。而从国内学界的研究方向来看,失联毕业生这个特殊毕业生群体似乎尚未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和重视,因而也未对失联的原因进行详细研究。所以,本文将从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维视角对失联毕业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从心理学视角上看,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易失联的主要原因有抵触、从众、回避和防御四大方面。第一,抵触心理。高校为开展统计就业率等毕业生跟踪调查工作,不断通过电话、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问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提醒其上交就业协议书或单位用人证明。部分毕业生在被查问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无形的压力,从而产生抵触心理,主动断绝与学校的联系。第二,从众心理。大学在读期间,大部分学生都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这会形成一种氛围的影响。从众心理会使不愿与学校保持联系个别学生也会自觉打消这种念头。然而在毕业季,毕业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脱离了这个大群体,从众心理的影响减弱,部分责任意识不强的毕业生就会淡化与学校的联系。第三,鸵鸟心态。面对就业带来的压力,部分抗压能力较弱的毕业生会出现逃避现实的鸵鸟心态。他们会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直面就业压力,而失联正是逃避面对学校的表现之一。第四,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人遇到突发状况时产生的一种应激保护心理,能使个体避免过分遭受外界的刺激。但是,当这种心理防御机制过强时,就会从健康变成不健康,甚至病态。就业不理想或者仍未就业的状况,促使毕业生压抑自己对一切相关就业询问予以回绝,这种不健康的过度防御极易引致毕业生断绝与学校的联系。
从传播学视角上看,传播载体是影响毕业生与学校联系的关键因素。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与毕业生的联系主要通过电话、手机等传统传播载体。但这些传统传播载体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毕业生在社会各用人单位中流动性较大,联系方式经常改变;或是毕业生一离开学校,进入实习阶段,便更换在读时的联系方式;更有甚者,就是个别毕业生从一开始留在学校的基本信息便是疏漏的,这些都给学校和毕业生取得联系造成不便。
从社会学视角上看,毕业生面临一个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的转变。部分毕业生急于转变为社会人角色,以摆脱学生时代的角色,更有甚者以为脱离与学校相关的一切包括跟学校的联系便是进入了社会人的角色。为此,一朝毕业,毕业生便尽量断绝与校方的联系,以脱离学校。
二、失联毕业生的多元化协同就业帮扶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毕业生失联是由多维度的原因造成的。因而要通过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维视角探索相应的就业帮扶路径,以完善高校就业帮扶体系。
心理学帮扶路径:加强心理引导。就业心理引导工作应着重放在学生毕业之前。在学生毕业前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引导,目的在于指引学生形成对就业的正确理解,排除对就业的心理障碍,让学生遇到就业困难时会自觉寻求学校的帮扶措施,同时理解学校相关就业帮扶举措的用心。此举意在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拒绝学校的关心,减消毕业生对校方的抵触或防御心理。这里的心理引导可以是学校相关就业帮扶的介绍讲座、心理指导交流平台,以及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传播学帮扶路径:采取多元化的传播载体。利用现代各种通讯工具、传播媒体、微媒体,如:电话、邮件、短信、人人、微博、微信、QQ等与毕业生通过多渠道搭建联系机制。或联系毕业生的同学舍友间接地掌握毕业生的各种就业信息,从而保持毕业生与校方的联系。
社会学帮扶路径:学生在校期间进一步加强对其就业思想教育和就业宣传工作。在学生在读期间,学校就应该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等相关课程,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心态。在毕业季,学校除了举办相应的招聘会外,还应举办就业讲座、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等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思想进行宣传和教育。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被国家和社会愈加重视,各大高校也在积极探索和研究中不断完善就业帮扶体系。心理学、传播学和社会学等多维视角下失联毕业生的多元化协同帮扶路径探析,是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的又一组成部分。失联毕业生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毕业生就业群体,对其就业帮扶路径的探析对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体系、更加深入地帮助所有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有着非凡的意义。
G525
A
1008-4428(2015)01-92-02
本文系广东工业大学2014年就业创业课题“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研究--失联毕业生的多元化协同帮扶路径”(课题编号:7)和2014年广东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心理学视角下失联毕业生的多元化协同帮扶路径”(课题编号:xj201411845127)的部分成果。
招春袖,男,广东遂溪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文化传播与思政教育研究;
陈颖,女,广东麻章人,广州工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师;孔文洋,女,广东佛山人,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