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2015-01-01朱太平松原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朱太平/松原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建筑材料检测的质量控制
朱太平/松原市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如何实现建筑材料检测的良好质量控制是建筑企业面临的重点。因此加强有关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研究,对改善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有重要现实意义。
建筑材料;检测;质量;取样;仪器
一、建筑材料检测内容及方法
(一)建筑材料检测项目
1、混凝土,需重点掌握混凝土耐久性、混合比、抗冻性能、表面密度、强度、抗渗性能、耐久性等;
2、水泥,需检测硬化后韧性及强度、硬化时间、氧化镁及三氧化硫含量等;
3、粉煤灰,需掌握其用水量、含水率、烧失量、细度等特性;
4、混凝土掺加剂,需检测透水压比、泌水率、坍落度、凝结持续时间、抗压强度、吸水量、减水率、收缩率比等特性;
5、建筑钢材,需掌握其重量偏差、抗拉强度、韧性及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质;
6、细集料与粗集料,需检测含泥量、表面密度、针片状颗粒含量、颗粒级配、压碎值等;
7、防水材料,需重点检测干燥周期、防水性、耐热度、防腐性、粘结强度、延展性、拉伸性、固体物成分及含量等。
(二)建筑材料检测程序方法
1、取样
因建筑材料规模及数量较大,难以开展全体检测,所以需进行采样处理。抽样检测,即按随机化方法抽取需进行检测的建筑材料,通过样本特征来估计和推测总体建筑材料状况。抽样结果应进行规范报告总结,尤其要准确登记抽取样品对象。因抽样采用随机化原则,样品应尽可能表现出一定差异性,由此防止因取样误差导致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2、外形观察
即通过观察建筑材料型号、外表面、种类、颜色等来判断材料是否出现翘曲、凹坑、缝隙、裂纹等缺陷问题;此类问题甄测主要通过双眼进行,不会采用各类设备仪器,因此其测量标准的稳定性较差。
3、仪器检测
选用相应仪器设备对建筑材料实施检测;仪器检测时限性特征较强,其主要通过收集检测材料各类特征数据来估计材料特性、质量及运行状况,由此完成对建筑过程的整体控制。
4、无损检测
在不对建筑材料造成永久性损伤状态下,通过电磁波、激光、光电等技术手段检测建筑材料,以分析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结构不均匀、缺陷等问题,同时还可诊断缺陷类型、大小、数量及位置灯。此类以无损性、不破坏建筑材料使用性能为特点的检测技术统称无损检测。
5、有损检测
利用高性能检测设备对材料进行测试,重点分析及化学组成成分及类型,以保证材料质量性能在规范标准内。
二、当前建筑材料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单位对材料质量认识不到位
建筑单位在材料进场时只是对材料数量进行检验,没有注重质量检验过程,导致一些假冒伪劣材料混进施工场地,给建筑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同时因施工场地面积限制,材料在存放中会导致其性能下降,存放时间久了再加上没有规范管理,会影响到施工效率。
(二)材料检验的延时性和不便性
建筑施工需建筑材料时,会将材料按批次进行检验,这样会延长材料堆放时间,企业对材料进行验收时也存在不便,再者施工现场和检测现场是两个独立场地,各自检测本单位场地上的材料,使建筑工地上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
(三)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
检测结果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检测人员专业技能和技术熟练程度、是否按检测相关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待检材料在检测前是否保存完整无损、材料是否质地均匀、计量设备是否精确无误、计量仪器是否有破损现象、检测环境是否按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这些因素都是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差错的原因。
三、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
(一)建立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在工程材料质检中,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环节上加强管理。
明确材料检测程序,即制定材料检测细则,针对每个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材料检测规划和细则。
在施工中,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试验检测制度,专人负责试验检测工作,坚持“三检”制度。要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控制,特别是“事前”控制,要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材料进场后质量控制
为确保建筑材料质量,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测验收,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上使用所有建筑原材料,都须通过审批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和工地巡查中,应将材料进场复验情况作为工作重点。应检查材料规格、型号、性能指标、数量、产地、外观质量等,看这些是否符合采购合同要求,若不符合,则要求返回。所有进场材料须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并按要求采取试样试验,对试验不合格的严禁使用。每次检查中应认真核对施工记录和材料进场复验报告,保证材料进场复验频次、数量、报告结果满足要求。对种类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型号不同、批号不同的材料应分别堆放,界限清晰,并有专人管理。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制度的产品,应具有许可证编号及安全认证标志。在材料选购前应复核检查其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以防假冒伪劣。
(三)提高取样规范性
作为建筑材料检测重要环节,试验取样过程需更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相应技术人员也需熟悉各类操作技巧,具有更强责任心,选择科学有效取样手段。在实际取样中应依据建筑材料检测各类标准,确定合适取样方案,并按随机化原则设置取样点数目。如在对袋装水泥进行检定时,应依照生产时间、生产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等标准将同类型水泥放在一起实施检测,同时单个批次总量应控制10kg以上、150t内,抽样检测点数量也应不少于25个。若同类编号水泥在1000t左右,应平分成两部分实施检测,且同批次水泥抽样间隔应按20t进行选择,通过对建筑材料取样试样程序进行严格规范来提升材料检测有效性。
(四)选用先进检测仪器
仪器质量和性能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在进行检测时,尽量选用精确度高、性能稳定的仪器,保证设备在定期校准和核查时,数据漂移幅度小、数据不确定度小,在正常温度下对材料进行检测时,若检测材料力学性能时加荷速度较快,材料变形会滞后于所加荷载,这样测出来的强度值会大于其理论值,造成检测误差。检测人员在检测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应材料检测标准和操作规范,加荷须要连续和均匀,还要常定期对仪器进行养护维修工作,保证仪器可正常工作,其性能不会受到影响。
(五)控制环境条件影响
各类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对建筑材料性能会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如对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因其性能条件受环境温度条件影响较大,在开展拉伸试验时,环境温度需调整在20~25℃间。据有关测试数据分析发现,由同一总体中抽取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若在28℃环境温度下采用同种抗拉力试验方法进行检测,则相比规定环境温度条件其抗拉强度会降低约3.65%,而若环境温度为15℃时,检测得到的抗拉强度会提升约2.88%。所以在建筑材料实际检测时,应恰当调控环境条件,特别要降低湿度和温度条件干扰,以确保获得检测数据稳定可靠。
(六)提高检测人员技术水平
检测人员是影响检测结果的人为因素,其素质能力高低直接决定了检测过
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要想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要保证检测人员具备与所从事工作岗位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这样才会从主观上降低因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以增加检测结果可信度,在对检测数据进行处理时,如出现较大偏差,要合理进行取舍,以保证检测出来的结果真实可靠,可作材料投入施工场地使用依据。
四、结语
综上,建筑材料检测水平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运行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相关技术与管理单位应加强有关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研究,总结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手段及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方法,以逐步提升建筑材料检测质量。
[1]刘伟.试析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问题[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11).
[2]杜善伟,韩业强.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8).
[3]施川燕.建筑材料的检测与试验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中国建设信息.2009(02).